天天看點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作者:阿山在品書

言皇後是言侯爺的妹妹,兩個人因各自需求相沖而導緻不和。言皇後是譽王的養母,她全力支援着譽王的奪嫡。譽王作為一個沒有外戚勢力的皇子,若是沒有皇後的支援,根本就連和太子交手的機會都沒有,他會比靖王還不堪,靖王畢竟還有自己的親生母親靜妃在後宮中。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譽王在得知奪嫡沒有希望,有知道自己的身世後,便進宮勸說皇後謀反,言皇後當時也是鬼迷心竅,幫助了譽王謀反,結果遭到靖王和梅長蘇等人的挫敗。梁帝在回到皇宮後,就派人去罷黜了皇後,但派的不是太監高湛,而竟是默默無聞的惠妃。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1, 高湛宣旨

在梁帝身邊,高湛算是梁帝最信任的人了,就算是蒙摯和夏江也比不上。高湛作為後宮的大内總管,不但要經常跟在梁帝身邊伺候,許多時候還要充當梁帝的口舌,為梁帝傳一些話。幫梁帝宣一些比較重要的旨意。靖王在加封親王的時候就是高湛親自去的靖王府,當是高湛的到來可把王府等人給吓了一跳,以前的時候,一般宣旨到靖王府可都不是什麼好的事情。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不曾想這次竟然是冊封親王,而且冊封是,高湛看着靖王的小眼神,可是暧昧的很呢。而在譽王謀反失敗後,言皇後也是參與了其中,自然就的受到了懲罰。當皇帝竟然沒有派高湛過去宣旨罷黜言皇後,而是派了不受人關注的惠妃。是想說不再想理會言皇後了,派個不重要的妃子,随便罷黜就得了吧。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2, 惠妃與靜妃

惠妃在梁帝的後宮中可是最低調的存在,但言皇後卻是很讨厭惠妃。隻因在以前後宮曾突發起瘟疫,言皇後和惠妃的孩子都生了病,但結果言皇後的孩子死了,而惠妃的孩子沒死,隻是變殘疾了。是以,從此以後言皇後開始看惠妃不順眼了,有事沒事就刁難一下惠妃。

而在後宮中惠妃與靜妃的關系親密,或許都是不受寵愛的妃子。靜妃經常的幫助惠妃,惠妃會經常受到言皇後的刁難,罰她去祠堂點蠟燭。靜妃知道惠妃膽子小,是以經常會陪惠妃去祠堂,陪惠妃說說話。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在九安山被圍時,靜妃緊緊的守候在梁帝的身邊,安慰他。而且在宸妃牌位的那件事中,梁帝雖然知道是冤枉了靜妃,靜妃在踢他背鍋,但為了他的面子,他當時還是處罰了靜妃,是以梁帝對靜妃就有着愧疚感。他知道靜妃與惠妃的關系親如姐妹,惠妃有常受言皇後的欺負,就派了惠妃去宣旨罷黜言皇後,讓言皇後跪一回惠妃,讓惠妃出一出氣,可謂是給足了靜妃的面子。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3, 梁帝的疑心

梁帝慣用制衡之術,他知道言皇後一旦罷黜後,宮中再無能與靜妃抗衡的妃子了,于是就把惠妃的擡了出來,不能讓靜妃一個人在後宮的風頭太盛。而且惠妃與靜妃關系親密,靜妃也不會對惠妃做什麼。太子被廢,譽王謀反,靖王在九安山救駕有功。一時間再也沒有皇子可以和靖王想抗衡的了,等過段時間,整個朝廷都是靖王的聲音了。靜妃是靖王的母親,為了稍微壓制下他們母子的風頭,就讓一個沒有什麼身份背景的惠妃去宣旨就可以了。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惠妃膽子小,叫她宣旨肯定都是照本宣讀,起不了什麼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叫其他人的話,說不定會對失了勢的言皇後做出什麼事情來,言皇後畢竟還是梁帝的正宮,做了大梁幾十年的皇後了,肯定不能讓她出事,不然有損皇室顔面。梁帝的性格複雜,而有喜歡用制衡之術,不管對一人多麼寵愛,都要拉出一人來與之分寵,就像是太子和譽王,越貴妃和言皇後。越貴妃失寵了,就把靜妃拉了出來和言皇後對坑,言皇後失寵了,就要拉惠妃出來和靜妃制衡。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正如梅長蘇說過:“咱們這個陛下,從沒有真正信任過任何人”若不是其他皇子無能,拉不動,估計都要拉一個出來和靖王制衡。原本僅僅是去罷黜皇後,讓高湛過去便可以了,為了向别人表述自己的其他意思,就特意叫了惠妃前去宣旨,可見梁帝心思的複雜。在琅琊榜中,你還發現了梁帝在做什麼事情制衡?

廢黜皇後時,為何是惠妃去宣旨?梅長蘇一句話,道破梁帝的小心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