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朝的後妃選拔制度,宮廷中常常出現後妃是出自同一家族或親戚的情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後宮裡的幾對姐妹花。本文中的姐妹花僅限同父的姐妹,堂姐妹和表姐妹不在其中。第二對姐妹花:清世祖的孝惠章皇後和淑惠妃。

《少年天子》劇照,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是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孝莊文皇後的侄孫女,清世祖廢後堂侄女,谥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順治的第一位皇後是他的表妹,孝莊文皇後的親侄女。大概是脾氣不和,大概是因為這門婚事是攝政王多爾衮所定下的,總之,順治對這位表妹皇後并不喜歡,并且決定廢掉她。雖然大臣們竭力反對,但是在順治十年,順治還是下了谕旨降皇後為靜妃,改居側宮。然而剛剛入關的滿清還需要蒙古貴族的支援,科爾沁部是重要的盟友,是以廢掉了一位蒙古皇後,順治隻能又娶一位蒙古皇後。順治十一年,聘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為妃,同年冊立為皇後,這就是孝惠皇後,而她的親妹妹也稱為了順治的妃子,就是淑惠妃。再娶科爾沁部的女兒為後,顯然是順治不得不屈從于政治的需求,更何況在順治十三年,順治的真愛,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就進了宮,順治一度要二廢皇後,雖然最後作罷,也能從中看出,順治對孝惠這個表侄女皇後并無感情。丈夫不愛,又沒有親生子女,後宮裡還有地位更尊貴的婆婆孝莊太後在,孝惠這個皇後可以說做得十分憋屈。
順治十七年,皇貴妃董鄂氏薨逝,追尊為孝獻皇後,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還不到20歲的孝惠便失去了丈夫,成為紫禁城中衆多寡婦中的一員。新繼位的康熙帝,尊祖母昭聖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稱昭聖太皇太後。尊嫡母為母後皇太後,上徽号曰仁憲皇太後;尊生母庶妃佟氏為聖母皇太後,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後。紫禁城裡出現了兩宮太後并尊,上又有太皇太後的特殊景象。可能對于孝惠來說做太後和做皇後沒有什麼差別,都是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都是沒有愛情和子女,都是家族榮耀的象征。
康熙二十六年,昭聖太皇太後(孝莊文皇後)駕崩。對于八歲喪父十歲喪母的康熙來說,孝莊是最親近最疼愛自己的女性長輩。對于孝惠來說,孝莊是自己的婆婆兼姑祖母,是在後宮中一直庇護自己的存在。據《清史稿》記載“十五年正月,皇太後不豫,上責後禮節疏阙,命停應進中宮箋表,下諸王、貝勒、大臣議行。三月,以皇太後旨,如舊制封進”,也就是說,沒有孝莊的阻攔,孝惠會步自己堂姑的後塵,成為一名廢後。孝莊的去世,對于康熙和孝惠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帝後母子恸甚,仁憲太後哀哭不能起身,康熙亦割辮哀痛以表孝思”。大概因為同樣失去了了同一位至親,因為同樣渴望親情,康熙與孝惠這對名義上的母子,逐漸親近了起來。
康熙二十八年,甯壽宮落成,康熙帝率諸王大臣請太後入居。三十五年,康熙北巡,遣人送水果幹并土特産給孝惠太後嘗鮮;三十七年,康熙親奉皇太後孝惠出巡塞外,孝惠回來了出生地科爾沁草原,後又一同前往盛京祭祖;三十八年,南巡,康熙奉仁憲太後同行。在孝惠七十大壽時,康熙和着音樂的節拍,在皇太後寶座前跳起滿族的蟒式舞,作為帝王為嫡母跳舞祝壽一舉措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帝王史上實屬罕見。此外,康熙還将皇五子胤祺交由孝惠撫養。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病重。“是歲,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頭眩足腫,聞太後疾輿詣視,捧太後手曰:“母後,臣在此!”太後張目,畏明,甚,以帕裹足,乘以手,視上,執上手,已不能語。上力疾,于蒼震門内支幄以居。丙戌,太後崩,年七十七。上号恸盡禮。”(清史稿)。孝惠去世,康熙很是悲痛,感歎“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并無愛恤朕之人”。康熙五十七年,按照慣例,需要将孝惠章皇後的牌位升祔太廟。禮部的官員将孝惠章皇後的牌位放在孝康章皇後(康熙生母)的後面。沒想到,康熙看見後,大怒不已,立即讓禮部官員更正,将孝惠章皇後的牌位放在生母孝康章皇後前。康熙此舉,可以說是作為帝王,要維護封建社會禮教,維護嫡庶的差別,但是也不能否認,康熙對孝惠這位母親真心的尊崇之情。可以說,孝惠與康熙,是封建王朝,皇帝與嫡母相處的典範。
玉質孝惠章皇後之寶
玉質孝惠章皇後之寶印面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清世祖妃嫔,孝惠章皇後的妹妹。順治十一年與姐姐孝惠章皇後一同入宮,為福晉。因為當時清朝初年後宮制度并不完備,是以順治的後宮常常是後、妃、福晉各種稱号都有,有些混亂。沒多久,姐姐被冊封為皇後,而作為妹妹的在順治一朝都是福晉。與姐姐孝惠章皇後相同,淑惠妃也不被丈夫順治待見,也沒有親生的子女。而姐姐至少還是皇後,後來被尊封為太後,在史書上留下了諸多記載。而作為一同入宮的妹妹,淑惠妃直到康熙十二年,才被康熙尊為“皇考淑惠妃”,典禮與順治十八年尊封清太祖妃的相同,并且在史書上淑惠妃的名字是什麼,并沒有确切的記載,要知道後金和清朝初年,重要的後妃,如孝莊等人都是在史書上有明确的姓名記載的。不知道淑惠妃在世時,有沒有感慨過命運的不公。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康熙将自己的皇十七子胤禮交由淑惠妃撫養。這對祖孫的感情很好,根據《靜遠齋詩集》所錄入的允禮詩作記載,和碩果毅親王胤禮憶述每逢中元節即奉命祭谒孝東陵,得拜哭淑惠妃墓前,以得少補昔日未能奉養之恨。雖然年輕守寡,但是在宮中有親姐姐相伴,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有了胤禮這個孫子,比起同時代的很多女人,淑惠妃也算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