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開國大将從事革命活動時,比他隻小1歲的毛主席還未上國小

1910年2月12日,同盟會在廣州依靠新軍發動了反清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影響巨大,大大增強了革命黨人和廣大群衆對革命勝利的信心。這次起義的隊伍中,有一個人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大将,名叫張雲逸。

這一年,張雲逸18歲,是最年輕的同盟會會員。

這年秋,比張雲逸小1歲的毛主席,才開始在湖南湘鄉縣立東山國小堂上學。毛主席上學(私塾除外)很遲,但絲毫沒耽誤他後來成為曠世大才。

這一年,開國大将粟裕才3歲,開國大将許光達才2歲。

這位開國大将從事革命活動時,比他隻小1歲的毛主席還未上國小

一年多後的1911年4月27日,張雲逸又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任炸彈隊隊長。

黃花崗起義也失敗了,清軍四處搜捕起義人員。張雲逸等起義骨幹隐蔽在一民宅中,被清軍發現,所有人員都被槍殺,唯獨張雲逸因外出買菜而幸存。

收殓烈士遺骸時,得72具,史稱“黃花崗72烈士”。張雲逸後來回憶時曾說:“如果那時我不出去買菜,就将是黃花崗第73烈士了。”

黃花崗起義非常慘烈,但意義十分重大。孫中山先生曾這樣評價黃花崗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張雲逸是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文昌市人傑地靈,被稱為“将軍之鄉”,湧現出共産黨大将張雲逸、國民黨上将陳策等196位将軍。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齡、宋慶齡、宋美齡,也是文昌人。

1911年夏天,張雲逸積極投身辛亥革命,參加了武裝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奉命教育訓練一準許備參加起義的革命志士,授其可用于實戰的基本軍事知識。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國。10月中旬,張雲逸所在的革命軍參與攻擊兩廣總督府之役。

此戰中,張雲逸再次擔任了革命軍炸彈隊隊長,取得了勝利。廣東,湖南、陝西、雲南等十多個省先後宣告脫離清政府“獨立”,腐敗無能清王朝随之土崩瓦解。

張雲逸還參加過護國戰争。

這樣的資曆,放眼國共兩黨所有的軍事将領,很少有人能比肩他。

1926年參加北伐戰争時,張雲已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4軍第25師參謀長了,軍銜是少将。同年10月,張雲逸在武漢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張雲逸的兒子張光東1969年畢業于哈軍工飛彈工程系,曾任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少将軍銜。張光東曾經問父親張雲逸:“北伐戰争時你擔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參謀長,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可是為什麼轉頭參加了一窮二白的紅軍隊伍呢?”

張雲逸回答說:“人活在這世上眼前不應該隻有榮華富貴,我認為,最幸福的事情是和普通人在一起,可以真正為老百姓做事。”

這個回答,真好。那時的共産黨人,心裡裝的隻有老百姓,沒有自己。

紅軍時期,張雲逸曆任紅7軍軍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參加過長征。

這位開國大将從事革命活動時,比他隻小1歲的毛主席還未上國小

抗戰時期,張雲逸曆任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員、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

解放戰争時期,張雲逸曆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全國解放後,又曆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

1955年授銜時,張雲逸已63歲,是開國十大将中年齡最大者,也是開國十大将中工資級别最高者(拿着元帥級别的工資)。

張雲逸還是曾同時與兩位妻子共同生活的唯一開國将軍,且3人相處得很好。兩位妻子也都是文昌人,都很賢惠。

第一位妻子是王碧珍,生有女兒張瓊。王碧珍一心想讓丈夫張雲逸有個男孩,可自己有病不能再生育,甚為遺憾。于是,在1923年,王碧珍就自作主張地為張雲逸娶了一位新夫人韓碧。

對此,張雲逸全然不知。

當時,張雲逸在外從事革命。娶新夫人韓碧的婚禮儀式,在王碧珍的主持下舉行。年幼的女兒張瓊抱着一隻公雞(代替張雲逸),和19歲的韓碧拜堂成親。

張雲逸有次回家,才發現家裡多了一個妻子。王碧珍向張雲逸說明原委,張雲逸聽後大怒,但考慮到按鄉俗韓碧再難出嫁了,也就隻好認了這個新妻子。

韓碧為張雲逸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張遠之生于1928年,曾任核工業部四局副局長。次子,就是前文提到的張光東,生于1946年。張光東出生時,張雲逸已54歲了。

這位開國大将從事革命活動時,比他隻小1歲的毛主席還未上國小

王碧珍1937年亡于日軍的飛機轟炸之下,韓碧則陪張雲逸走完了他的一生,在張雲逸1974年去世後第10年的1984年,才離世。

張雲逸大将有很多地方和朱德元帥很像,資曆都非常深,都身經百戰而從未負傷,也都是敦厚低調、胸懷寬廣之人。毛主席曾稱贊張雲逸“老成持重,威望頗高”,陳毅也曾贊張雲逸“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劉繼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