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作者:一個有情懷的曆史老師

“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咤風雲《革命軍》。号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這是吳玉章做的七律詩——《紀念鄒容烈士》。鄒容何許人也,竟能引得如此贊頌?回顧百年近代史,鄒容從腐朽的滿清走來,一身桀骜不馴,最終成為專制政府的掘墓人。十八歲那年,《革命軍》橫空出世,為民族民主的思想開辟先河。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年少叛逆,東渡扶桑</h1>

1885年,鄒容出身于重慶巴縣的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父親經過多年打拼,積累了不錯的家業。盡管家庭條件優渥,鄒容卻對科舉考試很是厭惡,尤其讨厭八股取士。“臭八股兒不願學,滿場兒不愛入,衰世科名,得之又有何用?”一身倔強,時常讓父子短兵相接。等到接觸維新思想後,更是增加了對封建文化的蔑視。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那時候的清朝,早已是風雨飄搖,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國家危難之時,鄒容的思想更加激進。當戊戌變法失敗的消息傳來,譚嗣同六君子的英勇就義,讓他發出“赫赫譚君故,湘湖士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的憤慨。在學院的日子裡,他時常關心時政,發出“異端”的言論。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光緒二十七年,四川省首次遴選赴日留學生,已經科舉無望的鄒容,在父親的良苦用心下,走上了東渡求學的道路。其實,在父親看來,留學回來就能獲得朝廷功名,何樂而不為?殊不知,日本的留學經驗,徹底給了鄒容脫胎換骨的機會。他先是進入廣方言館惡補日語,之後從上海出發,踏上轟轟烈烈的革命征程。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到了日本以後,鄒容首先改了名字,在此之前,他的書信落款常常是“桂文或紹陶”。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引進了西方的各種思想,中國留學生們在這裡探尋救國之道。改名“鄒容”,隐寓“容顔改變、脫胎換骨”。一方面大量接觸西方資産階級的啟蒙思想,另一方面結識國内外的革命志士,本身就剛毅勇猛的鄒容,在異國他鄉找到了知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自比盧梭,性情剛毅</h1>

在日本的一年時間裡,鄒容刻苦學習,盡情吮吸着民主科學的大家之作。當他看到法國啟蒙運動的浩大浪潮時,自比為“法國盧梭”。在留日學生的集體活動中,鄒容時常沖在最前線,言辭犀利,振聾發聩。在懲治駐日監督姚文甫的活動中,鄒容等人拿着剪刀,直闖姚文甫的住宅,怒扇幾個大耳光,還剪掉了他的辮子。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事情一出,鄒容徹底沒了退路,在清廷和日本的共同施壓下,隻能是被迫回國。此時的國内,會黨起義、革命漸起,鄒容立刻加入到革命的陣營中。1903年4月,傳來了沙俄拒絕撤兵的協定。他們企圖獨霸東三省的野心,引起了國人的強烈不滿。上海的仁人志士再一次聚集,通電“拒俄”,并且自發組織拒俄義勇隊。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此時的鄒容,不僅參與義勇軍的操練,更是擔起革命的唇舌。先是發表《論改革中國現時大勢》的演說,一片愛國熱忱,感染着更多的青年朋友。接着發出“中國學生同盟會”的倡議,讓全國的學生團結起來。在此情形下,鄒容寫下了《革命軍》一書。與蔡元培、章太炎一起,引起江浙愛國學潮。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其實,早在日本留學期間,鄒容就已經着手創作《革命軍》,回國後參加愛國學社的拒俄運動,更加促使他引導學生群體。這群新興的、最有覺悟的知識分子,必将成為最堅定的革命戰士。當鄒容把《革命軍》拿給章太炎時,這對相差17歲的莫逆之交,當即拍案驚奇。提筆寫就序文,稱贊《革命軍》是“義師先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身陷囹圄,舍生取義</h1>

這部被譽為“中國近代《人權宣言》”的著作,一經問世就引起統治者的惶恐不安。他們不惜勾結外國巡捕房,借《蘇報》時常發表異端言論,以“悍謬橫肆,為患不小”的理由,悍然逮捕章太炎與鄒容二人。彼時革命志士與康、梁維新派的論戰,已經初見端倪。鄒容的《革命軍》一出,直接在思想輿論界炸開了鍋。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在《蘇報》上一經刊登,迅速以通俗易懂,文筆流暢而流傳開來。鄒容把西方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思想,通過犀利的筆端,力透紙背。與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一起,共同構成了宣傳革命排滿,追求民主共和的主旋律。也正因為如此,《革命軍》被稱為“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面對國仇家恨,鄒容旗幟鮮明地把矛頭對準清廷,“欲禦外侮,先清内患”,滿清政府已經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的工具,改良隻能小修小補,為今之計隻有革命。“革命!革命!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一聲聲呐喊,磨砺以須,枕戈待旦。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為了推翻清王朝,鄒容準備好“磨吾刃,建吾旗”,他要和清王朝“馳騁于槍林彈雨中”,要與幹涉中國主權的“外來之惡魔”作戰。滿腔熱忱,氣勢磅礴,直逼得滿清統治者,勾結上海租界當局,逮捕了章、鄒二人。審訊期間,他們據理力争,嚴詞申斥;在獄中的日子裡,他們互相砥砺。《蘇報》案的發生,讓鄒容的《革命軍》銷行更廣,革命的風潮不可阻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後記</h1>

獄中一年的時間裡,鄒容與章太炎互相贈詩。“鄒容吾小弟,被發下瀛洲。快剪刀除辮,幹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須摻手,乾坤隻兩頭。”亦師亦友的兩個人,向着心中的目标前進。1905年4月3日,不堪折磨的鄒容在獄中去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追贈他為“大将軍”。風雨巴山遺恨遠,至今人念大将軍!

民國大将軍鄒容:一本《革命軍》,一場大辯論,掀起了民主的浪潮年少叛逆,東渡扶桑自比盧梭,性情剛毅身陷囹圄,舍生取義後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