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革命事業,不是風花雪月地做文章,也不是請客吃飯、美工刺繡,它既不優雅,也不從容。它是我黨幾代先輩們在血與火的磨砺中,在敵人冰冷槍口下拼殺出來的一線光明。在戰争年代走出來的軍人們,每一位都帶着赫赫戰功,他們為共和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偉大無私的,同時這其中也有着平常人所難以想象的艱辛。

在建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偉大的無産階級戰士們為共和國所做的一切,特于1955年舉行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大授銜儀式。這一份儀式代表着國家與人民賦予的崇高意義,對于疆場厮殺半生的将軍們來說,是一項難得的殊榮。在這麼重要的授銜活動之前,自然也衍生出了很多故事。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由于授銜意義重大,由毛主席親自牽頭,各級上司們都嚴陣以待。評定過程中,對于十大元帥的人標明義、功績評定,更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情。當時評定元帥的基準之一就是需要本人尚在軍隊任職,而未來的十元帥中卻有一個人已經不在軍隊裡了,他就是陳毅,是以在評定時從業人員左右為難,還是周恩來總理出來提起了一位人物,才讓陳毅得到了認可,成為元帥之一。

01

陳毅元帥的生平履曆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他1901(清光緒27年)出生,早在1923年就已經成為了中共黨員。作為紅軍元老,陳毅在戰争初期所做出的貢獻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他帶領同志們南征北戰,上司起義、創立根據地,這些功績無疑都為紅軍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同時新四軍也随着陳毅将軍的威名遠播天下。無數次的大戰,這支鐵血軍隊讓敵人聞風喪膽,在八年抗戰和其後的解放戰争中,新四軍一次次創造出了衆多軍事奇迹,這都與陳毅的英明上司緊密相關。是以單論功績來說,陳毅将軍出任元帥是完全有資格的。

02

共和國成立以後,在1955年進行軍銜評定,高層上司們與從業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其中元帥人選的認定就是最大的一個難題。有資格當元帥的人,必須是一軍領袖,并在革命事業上做出不朽貢獻才行。經過細緻的評比,紅1紅2和紅4等軍分别選出了合适人選,等輪到新四軍時,大家都犯了難。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當時的陳毅将軍已經不在軍隊中工作了,而是調往其他部門,而新四軍早期元老項英遇害、葉挺将軍也去世了。那麼能夠出任元帥的隻有粟裕和陳毅兩人。毛主席與劉少奇比較傾向于由粟裕做元帥,而周總理則支援陳毅。

粟裕将軍不僅作戰極富謀略,在為人方面也一樣有着極大胸懷,他向組織表達了不想擔任元帥的意願,這一舉動不僅在軍中,社會各界都對粟裕将軍的胸襟氣度敬佩萬分。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03

粟裕放棄元帥競争後,隻有陳毅有資格任帥了,可是陳毅不在軍中仍然是評選的一項難題。最後周恩來仔細琢磨了一陣,提出了一個蘇聯人物——布爾加甯。

布爾加甯是蘇聯元帥,隻不過他在蘇軍的軍事曆史上并沒有出色的戰績。當時戰争迫在眉睫,蘇軍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擔任蘇軍軍事領袖,戰争中的布爾加甯并沒有什麼出色的戰績,隻是在任上堅持到了最後。戰争結束後,蘇聯并沒有忘記布爾加甯,盡管他此時也和陳毅将軍一樣不再在部隊裡任職,而是調往其他部門,蘇聯依然給與了他元帥的榮譽。

陳毅授銜風波:一開始不符合條件,幸虧周總理提及一人才說服大家

更何況陳毅将軍在戰場上所做的貢獻是十分重大的,這一點比布爾加甯還要強,既然布爾加甯可以成為元帥,陳毅将軍當然不能因為不在軍中就失去這次機會了。最後在周總理的建議下,陳毅将軍終于獲得了元帥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