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科院陳明|鄉村振興的4條國際經驗

通過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鄉村振興曆程進行分析,有以下經驗值得重視。

第一,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是協同推進關系。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實作鄉村全面振興,通常要具備幾個方面條件:一是工業化、城鎮化達到較高水準,農村人口和農業就業人員的比重都大幅降低,專業農戶的收入與周邊城市中等收入水準相當。主要發達國家農村人口比重都已經低于25%,農業就業份額已經達到5%以下。二是生産力高度發達,農業增加值絕對水準上升的同時,在國内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大幅降低。三是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基本形成,特别是農村土地可以與城市土地平等參與市場交易,市場在城鄉要素流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社科院陳明|鄉村振興的4條國際經驗

主要發達國家農村人口比重

社科院陳明|鄉村振興的4條國際經驗

主要發達國家農業就業人員比重

第二,很少有差別于城市的鄉村治理體系。主要發達國家在政府管理、社群自治、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都實作了城鄉一體,并不存在具有明顯二進制特征的社會治理體系。在這個意義上,鄉村隻是作為一種差別于城市的自然空間而存在,而差別于城市的社會空間意義上的鄉村已經成為曆史。城鄉之間不存在二進制制度,鄉村本質上隻是人口密度相對低的地區,農業成為一個現代社會分工鍊條中的一個門類,農民本質上是城外市民。

第三,城鄉之間主要在産業政策和環境政策上有差别。針對農業産業的特殊性,各個國家都會有專門的農業支援保護政策,以提升本國農業競争力和農民收入;針對農村地區的空間特點,各國都制定了特定的環境政策,以維護自然生态系統的可持續性。在産業政策中,最為特殊的當屬農業合作社政策。歐美農業合作社規模很大,歐洲甚至存在跨國合作社,農民可以通過合作社分享全産業鍊的收益。美國農場收入隻占全産業鍊收益的15%,荷蘭牧場收益隻占全産業鍊的10%,日本農場收入也不超過全産業鍊的30%。如果沒有合作社惠益分享機制,歐美農場幾乎全部虧損。

第四,合理的城鄉布局對鄉村振興有重要推動作用。國際經驗顯示,如果城鄉布局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能夠大幅提升,鄉村社會也将更有活力。合理的城鄉布局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是城鄉界定合理。與我國通過“行政區劃”來界定城鄉不同,國際上通常用人口稠密區(DID)概念來區分城鄉。一般可以将總人口超過5000,核心區密度4000人/km²以上的居民點看做一個小城市,各類城市之間的廣袤區域看作鄉村。

二是城市設定合理。主要發達國家城市設定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區域政府和城市政府作出合理區分。一般來說省、縣是區域政府,市是城市政府;區域政府要負責區域管理,城市政府隻負責城市管理;市可大可小,無固定行政級别。

三是人口布局合理。城市人口均衡分布于大中小城市,專業農戶分散居住在農區,農業産業鍊人口和逆城鎮化人口居住在大型農村居民點或小城鎮。

社科院陳明|鄉村振興的4條國際經驗

[本文原發《上海農村經濟》。作者陳明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治理、土地制度、農村改革,出版有《土地政治論》《直面中國種子問題》(主編)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