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8月8日,一首由80名馬頭琴手共同演繹的《萬馬奔騰》,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亮相。天籁般的樂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婉轉低訴,讓觀衆宛如置身遼闊蒼茫的大草原。伴随着這天籁之音,一位老人手捧哈達款款走來......
他就是齊·寶力高,享譽世界的馬頭琴演奏大師。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創作的60多年來,他改革傳統馬頭琴,創下多個第一:創作了馬頭琴史上第一首齊奏曲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團……他一生的夢想,是要讓馬頭琴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我這輩子隻為三個字--馬頭琴”
齊·寶力高1944年出生于美麗的科爾沁草原,6歲開始學琴,14歲加入專業劇團,從事馬頭琴藝術已超過60年。“我很小的時候,常常站在電話線杆下,聽着風吹動電話線發出嗡嗡作響的聲音,覺得無比神奇和美妙。”這種對大自然音樂的敏感和着迷,使他的馬頭琴音樂創作具有原生态的魅力。
齊·寶力高除了是馬頭琴藝術傳承者,還有多重身份:成吉思汗的後代,科爾沁草原莫力廟第五世活佛,中國馬頭琴學會會長,民族音樂教育家、作曲家、研究專家、社會活動家……
但齊·寶力高概況自己的人生,就三個字--“馬頭琴”。他常說馬頭琴已變成了自己,自己也變成了馬頭琴,在他心目中馬頭琴就是個神。
“活,是為馬頭琴而活;死,是為馬頭琴而死。”在國家大劇院馬頭琴交響音樂會上,齊·寶力高曾這樣動情地說。
“我是為馬頭琴而活,馬頭琴在,我永遠不死。”這句在北京衛視《傳承者》舞台上的感言,讓包括陳道明、鳳凰衛視中文台台長王紀言等在内的所有的現場嘉賓、觀衆震撼。
在齊·寶力高看來,藝術家和琴匠有很大差別。“一個藝術家首先是哲學家、曆史學家、人類學家、文學家,還要懂一點醫學。如果前面都成熟,你的藝術就會越走越遠,而不是昙花一現。真正的藝術家是把每一個音符都送到觀衆的第六根神經裡,用音樂來訴說心曲,讓觀衆欣賞你的音樂。”齊·寶力高正是秉承着這樣的信念,走在傳承馬頭琴的道路上。
齊·寶力高曾表示,自己好多作品都是寫給母親,給兒女,給朋友,給自己的民族,都是真心真感寫出來的。他說,如果一切都按錢衡量的話,這個民族不會純粹,隻要有愛存在,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好做。
如今,齊·寶力高年已古稀,但他始終堅持着自己的追求:“我母親在55年前跟我說了一句話,一個男人一定要跟自己過不去,跟自己過不去的男人才能跟任何人過得去。”
“馬頭琴是來自天上的聲音”
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馬群,歡快的牧歌,呼嘯的狂風……馬頭琴能真切地表達蒙古人的生活和情感,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也是唯一“有腦袋的樂器”。
在齊·寶力高看來,“有腦袋就有了五髒,有五髒就有了生命,有生命就有了靈魂,有靈魂就有了神。” 齊·寶力高認為,馬頭琴的每根馬尾都是哲學,因為馬頭琴是能和天地說話的樂器。草原人給予了馬頭琴生命和靈魂,而馬頭琴用它那參透世間悲歡離合的蒼勁樂聲,為草原人消愁解難,讓他們訴說衷腸。
齊·寶力高不僅僅是馬頭琴藝術的大師,更是馬頭琴藝術的宗師。
傳統馬頭琴以獨奏為主,不同蒙古族部落的人演奏馬頭琴的方法也都不一樣。齊·寶力高統一了馬頭琴演奏法,進而極大地豐富了馬頭琴的穿透力和感染力。齊·寶力高還設計出了高音馬頭琴、中音馬頭琴、三根弦馬頭琴、大提馬頭琴、貝斯馬頭琴等,實作了馬頭琴從獨奏到合奏、協奏的發展和跨越。除此之外,他還一直從事馬頭琴樂曲創作工作。世界上80%以上的馬頭琴曲子都出自齊·寶力高之手。齊·寶力高自己曾說:“我的民族自尊心讓馬頭琴走向中國,我的國家自尊心讓馬頭琴走向世界。”
1986年,齊·寶力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團,結束了以往馬頭琴隻能獨奏的曆史;
2001年8月國際馬頭琴藝術節上,齊·寶力高率領1000多人演奏《萬馬奔騰》,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2005年,齊·寶力參加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演出,被歐洲音樂評論家稱為“中國的帕格尼尼”;
2008年齊·寶力高亮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向全世界展示了馬頭琴藝術的魅力;
2013年12月,齊·寶力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專場馬頭琴音樂會,同時被授予蒙古藝術終身貢獻獎;
2015年1月,齊·寶力高獲得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頒發的“中華文化人物獎”。
“我把世界看成馬頭琴的舞台”
在齊·寶力高家裡,挂着他自己寫的一幅書法作品:“祖先成吉思汗把世界看成自己的草原,作為他的後代,我把世界看成馬頭琴的舞台。”
如今,齊·寶力高帶着樂團走過歐洲、美洲、非洲的許多國家,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文化。對此,齊·寶力高表示:“40多年以前,就我一個人拉馬頭琴,現在呢,有好幾萬人,遍布世界各地。”
齊·寶力高曾在日本待了20餘年,使馬頭琴藝術在日本産生了深遠影響。但他并不滿足,“日本有2500個大型音樂廳,現在為止我在其中的1500個演出過,有1000個還沒演過”。
10年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齊·寶力高帶着他的馬頭琴樂團為紀念反法西斯戰争勝利60周年進行專場演出,他說:“76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曾揮舞着彎刀到過這裡,今天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拉着馬頭琴,唱着和平歌又來到了這裡,我們是和平的使者。”
從大草原走進國家大劇院、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走進聯合國總部,今年72歲的齊·寶力高一生緻力于馬頭琴演奏藝術,用民族音樂向世界傳遞中華藝術、和平之聲。
齊·寶力高數十年的摯友,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鳳凰衛視中文台台長王紀言曾這樣評價齊·寶力高:他有1、2、3、4、5、6需要給大家介紹。一,他是草原上一個美麗傳說,從一個活佛成為一個馬頭琴大師;二,他的所有的人生,都是馬頭琴兩個琴弦的歲月;三,他建立的馬頭琴隊,如今已整整30年;四,全世界馬頭琴曲子(構成曲子的)4/5都是他創作的;五,他在世界幾十個國家有5萬多弟子;六,他拉馬頭琴60年,是我所見過的,在中華傳承中的一個典範。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