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俠劇透汽車新變局:赢者不能通吃,融合重構新生産關系

王俠劇透汽車新變局:赢者不能通吃,融合重構新生産關系

誰也不能忽視,一個新的智能汽車時代撲面而來。

汽車市場所遵循的周期律,正逐漸脫離過去曆史中所積攢的種種經驗之談,呈現出銜接時代、把脈未來的新形态。這種變化,成為人們口中“百年未有之變革”的依據所在。

變革進一步催化了産業颠覆的進度,中國車市疊代的機關也開始以“倍速”計量。過去二十年時間中,中國車市的制勝之道從“馬力之争”過渡到“電力之争”,當踏足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起跑線上,“算力”倏然登至台前,被認定為左右車市競争的最終勝負手。

站在時代遽變的風口處,新舊邏輯交彙一堂,路徑選擇與方法戰略沖擊碰撞,令車企的發展思路得到更多元的拓展。那麼,在智能汽車時代的這個全新周期下,龐大汽車産業究竟該如何轉型?轉型之路究竟在哪裡?

近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給出了他對于急遽變化的汽車産業發展變局的思考。

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他在緻辭中解讀了當下紛繁複雜的汽車産業變局,緊緊圍繞生産力和生産關系這一基石性命題,庖丁解牛了汽車産業各方轉型的發展路徑。

在他看來,汽車産業正在經曆着一個百年之大變革。

“電動智能化是汽車誕生之後所面臨的一次最偉大的技術革命,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産力的極大解放。”

據統計,2020年,雖然中國乘用車銷量略有下降,但智能網聯乘用車卻上漲, L2級銷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大長107%,占比已達15%左右。有預測認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 (PA)、有條件自動駕駛 (CA)級别的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佔有率超過50%,到2030年可能超過70%。

這讓汽車産業變得格外的熱鬧,如此巨大的市場誘惑,導緻資本大量湧入、人才不斷集聚、技術加速疊代,汽車産業俨然成為了創業的樂土、淘金的天堂。

但作為汽車産業的局中人,此時此刻應該格外的清醒,需要穿透資本與技術疊代的表層迷霧,而去尋找真正驅動汽車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的巨大變化。

他語重心長地表示,電動智能技術是新的生産力,需要有新的生産關系與其相适應,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一方面,生産力層面上,電動智能化是汽車誕生之後所面臨的一次最偉大的技術革命,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生産力的極大解放。

智能網聯汽車最本質的特征就是通過資料資訊的互通共享,為社會帶來高效和安全,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我們的一切變革舉措都要服從這個終極目标的方向指引。

另外一方面,任何一次生産力的解放都會帶來生産關系的重構,OEM、Tier1和ICT企業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實踐中重新變得清晰。

作為多年汽車産業的觀察者,王俠提醒大家要認真分析當下生産關系發生巨大變革。

電動化帶來汽車與能源、化工行業關系的改變,智能化帶來汽車與科技行業關系的改變,網聯化帶來汽車與通信、交通行業關系的改變。汽車的産業鍊從最長變成了最寬,從鍊條式變成了網帶狀,OEM、Tier1和ICT企業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複雜多元了。

他從OEM、Tier1和ICT三個方面全景解讀了當下網帶狀的生産關系局面。

他認為,OEM的使命沒有改變,優勢也不能被低估。OEM最大的核心競争力是建立在對消費需求把握能力基礎上的産品定義和技術內建能力,以及品牌打造能力。

而Tier1不能像以前一樣隻接受主機廠的需求指令,也要去關注終端需求和市場走勢。ICT企業必須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處理好與OEM和傳統Tier1之間的關系,不要想着赢者通吃。

他告誡ICT企業,汽車的複雜程度與任何電子産品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強制标準可以說是汽車最大的門檻,對汽車的敬畏之心是成功的前提。

那麼,究竟如何重構當下網帶狀的複雜生産關系呢,王俠給出了自己的思考,那就是融合協同。

他表示,除了OEM、Tier1和ICT企業之間的協同,還有車路協同、軟硬體之間的協同、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協同等等。另外,傳統的供應商遠離C端,但很多ICT企業也具備強大的連結C端的能力,在建立新型消費者關系時,就必須與主機廠有效配合,避免互相沖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