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侠剧透汽车新变局:赢者不能通吃,融合重构新生产关系

王侠剧透汽车新变局:赢者不能通吃,融合重构新生产关系

谁也不能忽视,一个新的智能汽车时代扑面而来。

汽车市场所遵循的周期律,正逐渐脱离过去历史中所积攒的种种经验之谈,呈现出衔接时代、把脉未来的新形态。这种变化,成为人们口中“百年未有之变革”的依据所在。

变革进一步催化了产业颠覆的进度,中国车市迭代的单位也开始以“倍速”计量。过去二十年时间中,中国车市的制胜之道从“马力之争”过渡到“电力之争”,当踏足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起跑线上,“算力”倏然登至台前,被认定为左右车市竞争的最终胜负手。

站在时代遽变的风口处,新旧逻辑交汇一堂,路径选择与方法战略冲击碰撞,令车企的发展思路得到更多维的拓展。那么,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这个全新周期下,庞大汽车产业究竟该如何转型?转型之路究竟在哪里?

近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给出了他对于急遽变化的汽车产业发展变局的思考。

在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他在致辞中解读了当下纷繁复杂的汽车产业变局,紧紧围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石性命题,庖丁解牛了汽车产业各方转型的发展路径。

在他看来,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百年之大变革。

“电动智能化是汽车诞生之后所面临的一次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据统计,2020年,虽然中国乘用车销量略有下降,但智能网联乘用车却上涨, L2级销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大长107%,占比已达15%左右。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 (PA)、有条件自动驾驶 (CA)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到2030年可能超过70%。

这让汽车产业变得格外的热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导致资本大量涌入、人才不断集聚、技术加速迭代,汽车产业俨然成为了创业的乐土、淘金的天堂。

但作为汽车产业的局中人,此时此刻应该格外的清醒,需要穿透资本与技术迭代的表层迷雾,而去寻找真正驱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的巨大变化。

他语重心长地表示,电动智能技术是新的生产力,需要有新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生产力层面上,电动智能化是汽车诞生之后所面临的一次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极大解放。

智能网联汽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通过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为社会带来高效和安全,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我们的一切变革举措都要服从这个终极目标的方向指引。

另外一方面,任何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会带来生产关系的重构,OEM、Tier1和ICT企业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重新变得清晰。

作为多年汽车产业的观察者,王侠提醒大家要认真分析当下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革。

电动化带来汽车与能源、化工行业关系的改变,智能化带来汽车与科技行业关系的改变,网联化带来汽车与通信、交通行业关系的改变。汽车的产业链从最长变成了最宽,从链条式变成了网带状,OEM、Tier1和ICT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多元了。

他从OEM、Tier1和ICT三个方面全景解读了当下网带状的生产关系局面。

他认为,OEM的使命没有改变,优势也不能被低估。OEM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对消费需求把握能力基础上的产品定义和技术集成能力,以及品牌打造能力。

而Tier1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接受主机厂的需求指令,也要去关注终端需求和市场走势。ICT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处理好与OEM和传统Tier1之间的关系,不要想着赢者通吃。

他告诫ICT企业,汽车的复杂程度与任何电子产品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标准可以说是汽车最大的门槛,对汽车的敬畏之心是成功的前提。

那么,究竟如何重构当下网带状的复杂生产关系呢,王侠给出了自己的思考,那就是融合协同。

他表示,除了OEM、Tier1和ICT企业之间的协同,还有车路协同、软硬件之间的协同、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的协同等等。另外,传统的供应商远离C端,但很多ICT企业也具备强大的链接C端的能力,在建立新型消费者关系时,就必须与主机厂有效配合,避免相互冲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