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偶遇許久不見的好友小美,我吓懵了:曾經美麗動人的她如今臉色枯槁、頭發還少得可憐。
我忙問:“咋的了?”
她卻深歎一口氣:“我焦慮啊!一想到導遊證考了2年了還沒考到,我就心煩意躁,今年再考不上,那我就找不到好工作了。找不到好工作,怎麼養活自己啊?我好煩,啥也不想幹,隻想玩手機。可一拿起手機,又擔心考試;看書呢,又感覺自己不行,我現在整宿整宿地失眠,我該怎麼辦啊?”
剛說完,她就嚎啕大哭起來。
其實,朋友的焦慮不是個例,當代社會和她一樣飽受焦慮折磨的年輕人比比皆是。據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調查所得:“中國目前約有5000萬名以上的焦慮症患者。”
在如此龐大的數字背後,大多數人都在和焦慮症作鬥争,那麼如何能擺脫焦慮,重新收獲舒展的人生呢?
周嶺寫的這本《認知覺醒》給了我們答案。

作者周嶺在他36歲那年覺醒,從前他空餘時隻知道玩手機、刷微網誌,同僚的突發意外才讓他猛然驚醒:“我這些年到底做了什麼呢?”但覺醒之後又伴随着深深的焦慮:“我已經36歲了,來不及了,一切都太晚了”,這讓他無論做什麼都感覺力不從心,但他主動改變,開始涉獵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終于打敗了焦慮,成了自律達人,還把他多年的反思心得出版成了一本書,也就是這本《認知覺醒》,相信這本書對于處在焦慮中苦苦掙紮的你同樣有用。
在這本書中,作者周嶺将形成焦慮的原因劃分為3大類:
1. 活太多就焦慮
2. 一比較就焦慮
3. 越努力越焦慮
本書中也針對三大典型的焦慮給出了解決方案,我将一一對照原因給出方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一、掌控“元時間”</h1>
還記得我之前的朋友小美嗎?其實她的焦慮就是屬于活多做不完,沒時間備考導緻的。她這麼描述自己的一天:
“早上一來到機關,我就打開電腦準備處理工作,同僚突然讓我幫忙做個表,我二話不說,開始做表,表做好了,感覺太累,就玩起了手機,不經意間玩到了中午12點,心想:“下午還有時間,上午沒搞完的活下午再幹吧”,結果下午又被喊去開會,一開就開到了下班。晚上不得不留下來加班,哪有時間看書呢?”
從小美的話中,不難發現:她焦慮的根源是時間不夠用。
其實要想解決小美的問題并不難,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控“元時間”:“所有面臨選擇的時間節點,都是元時間”,小美就是在每個做選擇的時間節點,讓别人替她做了決定,工作的時間讓同僚侵占、讓手機侵占,導緻下不了班。
把握住元時間的3個方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1. 針對當下的時間,保持覺知,審視第一反應,産生明确的主張</h1>
大多數時候,我們被時間推着走,就是因為缺少覺知,當你明确當下時間該做什麼事,就會主動屏蔽其他幹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2. 針對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時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h1>
大家會有明明集中精力要工作,結果卻不小心走神的時刻嗎?好不容易回過神來,卻忘記了自己要幹什麼。
要想注意力集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給每個任務配置設定好時間,讓大腦清楚知道每一步該幹什麼,不讓分心有機可乘。工作中,可以輔助番茄學習法,即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效率更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3. 針對長遠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長遠意義和内在動機</h1>
當你在玩還是學習間猶豫時,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目标。每當猶豫不決時,記得問自己一句:“玩手機對實作目标有幫助嗎?”當你思考出目标對你的意義,放下手機就不是難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二、隻與過去的自己比較</h1>
除了會被雜事煩惱外,我們有時會陷入與他人的比較中,産生焦慮。
我有段時間就是處于高度焦慮中,那次我無意間刷到我高中同學的朋友圈,她研究所學生一畢業就從事着自己熱愛的攝影工作,朋友圈裡的照片優美又動人,盡顯上海大都市的繁華和她的精緻優雅。一對比,我感覺自己過得太差勁了,工作低微、上班地點又偏僻荒涼,開始焦慮不安:“我何時才能和她一樣過上光鮮亮麗的生活呢?”
這種焦慮不安折磨了我一個月,我無心工作,整天郁郁寡歡,後來無意中看到這句話:“無論走在前面或者走在後面都沒有關系,我們都走在一個并不存在縱軸的水準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并不是為了與誰競争。價值在于不斷超越自我。”
我才意識到每個人受到的教育、知識結構、環境不同,人和人之間是有差别的,别人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我的失敗,我要做的是為自己的目标努力,在自己的軌道上前進,隻與昨天的自己比,相信有一天,我也會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三、隻朝一個目标努力</h1>
我有一朋友努力得可怕,我們笑稱她是“雞血達人”,天天浴血奮戰各種考試中,可如今卻萎靡不振。
她啊,有段時間既想學吉他又想遊泳,還想考心理咨詢師的證書,經常學到淩晨兩三點,我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結果沒過一禮拜,再見她時,卻在王者榮耀大峽谷。
我揶揄她:“你不是備考嗎?在遊戲裡備考嗎?”
她發了個哭泣的表情,還說:“考啥考?不考了!我太笨了,什麼都做不好,我想要的3樣技能一樣都沒學成,我放棄了。”
她開始自暴自棄,直接躺平了。
她之是以會這樣,《認知覺醒》書中一句話直擊核心:“當一個人面臨很多任務的時候,他的心智帶寬就會降低,反而沒有了行動力和自控力。”
是以,我們需要克制欲望,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隻專注于一個人生目标,要知道一個人不可能坐下兩把椅子,不然哪哪都完不成。
在我們和焦慮作鬥争時,難免會半途而廢,又回到當初的得過且過的狀态。我們要有耐心,允許自己一開始做不好,畢竟人都有惰性的,習慣維持現狀,但此時你要給自己限定時間:“我允許自己頹廢5分鐘,但過了5分鐘,必須重新投入學習。”
之是以鼓勵大家讀《認知覺醒》,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戰勝焦慮,而是為了讓大家切切實實地改變自己,看到自己的問題,然後行動起來解決它。作者也一直在書中強調:“對于學習而言,學習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行動、行動之後的改變更重要……是以,從權重上看,改變量>行動量>思考量>學習量。”
如果你目前也焦慮不安,請立刻行動起來,唯有行動,才能驅趕焦慮。
認知覺醒 ¥39.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