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試前,孩子焦慮不安怎麼辦?這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做起團體情緒輔導……

作者:上觀新聞

考試臨近,孩子焦慮不安怎麼辦?

填寫“考試焦慮自助表”,記錄自己的情緒變化;反思自責和抱怨,識别哪些是“自動負性思維”;客觀估計考試的可能結果,思考應對辦法……

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紫竹校區,心理老師李芬青帶領焦慮情緒高危的學生們做起情緒團體輔導,經過八次幹預之後,這些孩子們的情緒明顯得到緩解。

10月27日下午,闵行區第四屆教育學術節德育專場學術活動——“高焦慮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醫教結合路徑的探索”主題活動在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舉行。

作為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醫教結合”項目第二輪闵行區試點校,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聚焦學生焦慮情緒,慢慢地摸索出一條“情緒團輔”之路。

相比一對一咨詢,“情緒團輔”效能更高

調研發現,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的學生學業成就動機高,家長期望值高,學業壓力較大,易産生焦慮情緒。

“适度的焦慮,有利于保持學習興奮狀态,提高學習效率,但焦慮程度過高會使學習效率下降。”李芬青告訴小編,“學生焦慮情緒調節到适度的水準,對學生學習效率才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但學校一對一的個别咨詢耗時大,覆寫面小,怎樣才能幫助到更多的學生?我們決定嘗試焦慮情緒認知行為療法(CBT)團體輔導。”

考試前,孩子焦慮不安怎麼辦?這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做起團體情緒輔導……

通過量表問卷評估,學校篩查出了接受幹預的焦慮情緒高危學生,第一輪8位,第二輪11位。每輪8次團隊輔導,每次輔導1.5小時。

據李芬青介紹,8次情緒團輔,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學生們在兩位輔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識别焦慮與記錄焦慮、識别自動負性思維、日常生活中的焦慮管理、情緒放松技巧等。

幹預結束後的随訪中發現,學生在認知、情緒和行為方面都有比較好的狀态,和同學的語言沖突減少,同伴關系改善。而家長們也回報孩子經過團隊輔導後,面臨一些事件時能調控情緒,不像過去那樣容易被激惹,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團隊輔導,看得見的情緒變化

焦慮的情緒,到底是怎麼出現,又是怎樣被舒緩的呢?

在活動中的分享環節,李芬青重點介紹了焦慮情緒團體輔導中所使用的部分“妙招”,家長們也可以了解一下,幫助孩子識别和調整情緒。

識别自動負性思維

在團隊輔導中,心理老師們教學生識别常見的自動負性思維。

比如:

非黑即白:“考不好我就很菜。”

過度引申:“作業都寫不完,聯考肯定考不好。”

災難化:“期末考不好就完了。”

情緒化推理:“我感到恐慌,這次考試肯定會考砸。”

個性化歸因:“我數學作業很難完成,都是因為我笨……”

擔憂假設性問題:“如果我作業一直完成不了,怎麼辦?”

幫助學生識别自動負性思維,既可以讓學生識别到其自動思維的不合理性,也可以促進學生對認知歪曲類型的覺察,這種覺察為學生修正認知歪曲,重建立構健康的認知方式奠定了基礎。

可能性區域思維技術

馬上要期末考試了,張同學睡不好覺,學習狀态也不好,看見作業就感到煩,看到别人認真複習,更擔心自己考不好。

據李芬青分析,很多典型的考試焦慮表現就是考試還沒考,結果還沒出來,學生已經開始焦慮不安。

此時就需要運用“可能性區域思維技術”啦!

這個大招,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思考結果,從考試結果的最理想狀态、最糟糕狀态、最可能狀态三種情況來設想可能性。擔心期末考試考不好,那最糟糕的情況是考班級什麼位置?最理想的情況是考班級什麼位置?最可能的情況是班級什麼位置?

第二步:支援最糟糕情況的證據是什麼?支援最理想情況的證據是什麼?

第三步:如果最糟糕的事發生了,怎麼辦?

第四步:現在考試還沒到來,有沒有可能做些什麼,讓自己考的更好一些?

“寫下可能情況,尋找支援證據,面對糟糕可能,思考應對辦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采取各種辦法,把在自己掌握之中的部分做好,去争取更好的結果和可能。”李芬青告訴小編,通過評估這種可能性區域範圍和可能結果的過程,可以矯正學生對學習的消極認知,改善學生的焦慮情緒。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往往感覺結果可能并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糟,對考試也就不那麼焦慮了。

考試焦慮自助表

心理老師們還設計了“考試焦慮自助表”,學生可以通過考試焦慮自助表,運用學過的方法和技術,幫助自己調節學習情境下的焦慮情緒。

通過情緒記錄表,把情緒和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能讓它們更清晰,也能通過追蹤整個過程,看到自己的變化和成長。

考試前,孩子焦慮不安怎麼辦?這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做起團體情緒輔導……

醫教結合,才能共築學生心理防線

學生的學業和情緒問題是心理咨詢的焦點問題,并且以中學學生和家長咨詢最為迫切。闵行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熱線和面詢統計資料顯示,3月、6月、7月等“圍考試期”是未成年人心理咨詢的最高峰,主要咨詢問題聚焦在學業問題,情緒問題和人際問題上。

醫教結合,才能共築學生心理防線。本次活動旨在總結提煉闵行區學生心理健康醫教結合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分享全市醫教結合6個試點區和部分試點校的先進經驗。

為了更好的開展個案轉介和危機處置,滿足醫教結合的現實需求,闵行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組建了醫教結合專家團隊。此次活動中,闵行區教育局王維剛副局長代表闵行區教育局為上海市教科院吳增強研究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程文紅主任、區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孫國英醫生以及未到現場一直支援闵行教育的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高鴻雲教授和朱大倩主任頒發了“醫教結合指導專家聘書”。

考試前,孩子焦慮不安怎麼辦?這所學校的心理老師做起團體情緒輔導……

今年4月28日,上海校園健康管理中心示範點授牌儀式和研讨會也在華二紫竹舉行。以華二紫竹、華二附初為核心校的華師大闵行基礎教育集團各成員校積極投身學生身心健康,主動實踐醫教結合,成為首批示範點。

上海校園健康管理中心徐虹理事長在研讨會上表示,上海校園健康管理中心彙集了教育專家、公共衛生專家和臨床專家等多方專家力量,目标是積極推進醫教結合,建立以醫生和服務終端為核心的校園健康管理體系,探索防治一體、醫教融合的新機制,使傳統的健康教育真正向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發展,将校園健康管理中心的理念和工作機制在示範點落地生效。

闵行區目前共有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紫竹校區、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附屬初級中學等八所醫教結合研究項目學校,形成了中國小一體化醫教結合的全方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體系。

照片由主辦方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