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專論)
王偉光
核心閱讀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已經并将繼續證明,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作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重要論斷。這是總結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得出的科學結論。實作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曆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回顧中國近現代史,曆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具有内在深層邏輯,是完全正确的。
1840年鴉片戰争以後,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争。但是,不觸動舊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争,資産階級革命派上司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各種階級力量和各類政治派别的主張和努力無不以失敗告終,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曆史任務。封建主義的思路和辦法不管用,資産階級的思路和辦法也不管用,舊的路走不通,中國的先進分子不懈探尋新的思想武器和出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運用馬克思主義拯救中華民族危亡的光明前途。
中國共産黨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因為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列甯主義來到中國之是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近代中國産生了官僚買辦資産階級和具有兩重性的軟弱的民族資産階級,官僚買辦資産階級是維持舊制度的反動階級,民族資産階級由于自身的軟弱性也不可能上司中國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封建統治階級則千方百計維持舊的封建專制政權。中國的希望和未來,曆史性地落在新的階級力量肩上。20世紀20年代,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勞工階級逐漸成長起來,形成200萬左右産業勞工,成為中國共産黨堅實的階級基礎,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深厚社會基礎。面對民族危亡的局面,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立志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的強大威力赢得中國先進分子的高度信賴,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中國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也需要中國。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衆,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在一個國家實作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科學理論一經掌握群衆,就會轉變為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作為物質力量展現的人民群衆的實踐推動着理論的發展,是檢驗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标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遇到了先進的勞工階級力量,遇到了能夠生根、開花、結果的土壤和條件。中國勞工階級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武器,中國革命的主客觀條件需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中國社會的内在需求高度契合。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為中國人民所接受、所運用,成為中國人民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成為指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曆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100年來,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不懈探索奮鬥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豐碩成果,指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了偉大成就。
受“俄國式的革命”啟發,走社會主義道路。舊的封建統治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中國的生存與發展,封建主義的道路已經走不下去了。中國民族資産階級始終沒有發展成為獨立的革命的上司力量,資本主義的道路也走不通。到底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方向、走什麼樣的道路,才能把苦難深重的舊中國引向光明,這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頭等大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看到希望和出路。1920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給蔡和森、蕭子升的信中說:“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這表明,中國共産黨人從馬克思主義那裡尋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走俄國人的路”即社會主義道路救中國。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實作社會主義、共産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标,一路前行,始終不渝。
成功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創造性完成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在中國革命之路究竟怎麼走的問題上,出現過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陳獨秀等人在後期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把中國革命過程中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聯系的階段割裂開來,隻看到兩者間的差別,沒有看到兩者間的聯系,主張先進行資産階級上司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然後進行無産階級上司的社會主義革命,把革命上司權讓給國民黨,結果導緻轟轟烈烈大革命的失敗;一種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混淆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個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并作一步走,“畢其功于一役”,一舉奪取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導緻中國革命瀕臨失敗。“左”的、右的兩條路線都犯了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導緻主觀與客觀相分離,都脫離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具體國情,違背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态,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這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階段,既互相差別又互相連接配接。“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在正确理論指導下,我們黨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制定了“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實作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
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究竟怎樣走?新中國成立初期,受主客觀條件限制,學習蘇聯經驗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随着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中國共産黨人逐漸認識到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存在弊端。是繼續照搬蘇聯經驗,還是走自己的道路,成為擺在我們黨面前的重大抉擇。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明确提出“以蘇為鑒”,不能再走别人走過的彎路,主動汲取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獨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雖然遭遇過失誤和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在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進行深刻總結的基礎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在40多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隻有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豐碩成果。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把馬克思列甯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過程中,在同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錯誤傾向的鬥争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導。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緊密聯系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确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100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階段的具體實際出發,上司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帶領一個飽經磨難的古老民族重新煥發生機、不可逆轉地走向偉大複興。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作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确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颠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作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作了一窮二白、人口衆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确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團結帶領人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作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曆史性轉變,實作了從生産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曆史性突破,實作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曆史性跨越,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上司,團結帶領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明确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承載中國共産黨人為民族謀複興的使命,擘畫實作民族複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高揚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新的征程上,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
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