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幻想大概是我們接近未來最簡單的方式

幻想大概是我們接近未來最簡單的方式

提到太空,每個人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其本身的寬廣與神秘,即便如今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但人們對于太空中的未知的探索仍然孜孜不倦。

這種探索分為很多種形式,最前沿和高端的當然是從事航天航空工作的諸多科學家。但還有一種人,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手中的筆,來探索自己心中的宇宙。

阿瑟克拉克無疑是這其中最出色的一個,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首先需要處理的就是“科”與“幻”之間的關系。在這裡,科是科學。幻,則是幻想。因為如果科幻小說中的科技元素過多,就會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科普類的書,而如果說幻想的元素多了那麼又不免會被歸結成一部奇幻小說。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對“科”與“幻”的取舍做的十分優秀,他的這部作品是根據當時現有的科技水準進行幻想的,這也是這部作品優秀之所在,

但當你剛一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強烈的文不對題的感覺,因為作品一開頭所寫的望月者,其實是一隻還未曾完全進化成人的猿人,作者通過這段描寫,可能是要告訴我們人們對于月亮的探索早在人還沒有成為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直到你的耐心能夠讓你堅持看完這本書的前35頁以後、

鮑曼可能一生也想象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什麼事件的主角,直到他參加了對土星進行探測的這次行動。

在這次行動中,因為一個名叫哈爾的智能電腦出現了失誤判斷出AE-35(一個負責接收地球通訊信号的元件)出了問題,讓整個宇宙飛船陷入了癱瘓,而鮑曼憑着身為主角的運氣活了下來,若幹時間以後,他進入了由外星生命建造的建築之中,而建築中的一切都是鮑曼所熟悉的,然後,他陷入了睡眠,最後,他獲得了重生,哪怕隻有他一個人。

關于這本書最後一章的含義,坊間有很多種說法,然而,究竟是什麼,真的很重要嗎?

讓人驚奇的是,你很難處在現在的時間背景之下去想象這是一部出版于1968年的小說,他的出版甚至早于阿波羅号登月之前,就現在看來,在當時,這本書的内容就像是預言一樣,通信衛星,探索地球外的其他星球,在現在看來都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現實。是以,杜宇本書的作者,我是十分欽佩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思想是人類接近未來最近的通道。無論它如何天馬行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