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在我軍輝煌的曆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的将星,在這漫天星鬥裡有36顆星,顯得格外的明亮,他們就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過相關部門審定的36位當代軍事家。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這36位軍事家分成三類,第1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國家上司人,他們是三軍的統帥!其中包括黨和國家以及軍隊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曾經擔任過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同志,擔任過軍委副主席和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同志。

當然,既然是軍事家,第二類人自然是能征善戰的的老帥和老将們,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将自然不會缺席。

除此之外,還有第3類人,他們就是在革命勝利前夕犧牲的革命先烈,其中有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志敏和劉志丹,一共11人。

其實我們分析這36人的名單,我們就會發現這個36人的現代軍事家是有門檻的,能夠入圍這份名單的軍事家必須是大将及以上軍銜,可以說36位軍事家的最低門檻對于許多軍人來說簡直就是天際線一般,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首先,在這份名單中上将及以下無一人入選!1955年的大授銜可謂是将星璀璨,共有1614位開國元勳被授予了少将及以上軍銜,其中包括10大元帥,十大大将,57名上将,以及200多位中将1000多位少将。而在這份36人的名單中,隻有大将和元帥得以入圍,上将無一人入選,更遑論中将及少将軍銜了。

其次,那些犧牲在建國前的軍事家們,也都能在元帥和大将的隊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葉挺作為南昌起義的指揮者之一,新四軍的首任軍長,光這兩條就足以讓他名列元帥之列。而許繼慎等人也是紅軍初期的軍長和政委,如果參加授銜,妥妥的大将以上軍銜。左權作為八路軍的副參謀長,也是大将的不二人選。

是以說這36個軍事家的評定,就是以大将軍銜作為基準線,這種說法是靠譜的。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但是在這36個人中有一個人非常特殊,那就是方志敏同志,我們經常會想以方志敏同志的資曆,功績,能力,如果沒有犧牲的話,在授權時會被授予元帥軍銜呢還是大将軍銜呢?

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方志敏同志出生于世紀之交的1899年,在求學期間他就參與組織進步團體,并且在1924年他找到了組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1927年南昌起義之後,方志敏在弋陽組織了秋收起義,又上司了弋橫起義,可以說在當時,方志敏非常的活躍,他的能力也在這一次次起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起義之後,方志敏帶領起義軍繼續南征北戰,很快就打出了名堂,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在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上,方志敏絕對是一個行家裡手,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很快成為了革命先驅們的一個樣闆,方志敏創立了一整套革命政權,建黨建軍,建立根據地的寶貴經驗,對于當時尚在摸索中前行的革命根據地建設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方志敏不僅是建設根據地的高手,他同時也是紅軍的締造者之一,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紅十軍就是由方志敏同志為主建立的。當紅十軍與北上的紅七軍團合并,建立紅十軍團時,方志敏是一把手,而名列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同志僅僅是參謀長,是方志敏的助手之一。如果光從這一點來看,方志敏授予元帥軍銜,絕不為過!在授予元帥軍銜的兩大硬性名額,締造紅軍以及建立革命根據地上,方志敏的貢獻絕不亞于任何一位元帥!

但是作為一名元帥,必須軍事素質要極為過硬,而這恰恰是方志敏最為欠缺的。方志敏的軍事指揮能力并不算太強。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茶山會議,在讨論是否要分兵的時候,方志敏沒有做出正确的選擇,使得紅軍受到了極大的損失。當時的紅十軍團處境非常的不妙,要想擺脫困境,就必須做出取舍,是繼續大兵團作戰還是化整為零,打遊擊戰。

有的同志認為必須摒棄以往正規軍打正規戰的思路,發揚我軍小快靈的特點,利用部隊群衆基礎好,地頭熟的優勢,将部隊變為遊擊隊,進行遊擊戰争,方才能夠渡過難關。最後的事實證明,這是當時唯一能夠解決紅十軍團所面臨問題的正确方案,也是紅十軍團唯一的出路。

但是在這麼一個緊要關頭,方志敏顯得猶豫不決,信心不足,始終沒有做出分兵的決定。方志敏的優柔寡斷與猶豫,幾乎葬送了這支革命隊伍,幸虧作為先頭部隊的粟裕以及劉英,帶領1000多人突破了國民黨的防線,回到了閩浙贛蘇區,為紅十軍團留下了最後的火種。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而方志敏等人所在的主力2000餘人被國民黨20個團圍困在懷玉山,經過浴血奮戰,仍然不敵兵力和武器上占據絕對優勢的敵人。軍政委員會主席,紅十軍團的一把手方志敏同志,軍團長兼20師師長劉疇西、第21師師長胡天桃等人被俘,并于1935年8月6日英勇就義。由此可見,方志敏在指揮作戰上是有所欠缺的。對于這一點,作為戰神的粟裕也不諱言,指揮打仗,的的确确不是方志敏的強項。

應該這麼說,吃過大敗仗,軍事能力偏弱,這不是方志敏評選元帥的減分項,而是他的失格項,獨立帶隊卻險些全軍覆沒的經曆,幾乎就注定了方志敏同志與元帥無緣。

是以我們認為方志敏同志如果在55年授銜的話,很有可能被授予大将的軍銜。

而且還有一點也能夠證明,方志敏同志無緣元帥軍銜!我們前面也分析過了,這份36人軍事家的名單是以大将作為基準線的,方志敏作為革命烈士,并不是第1批被評為軍事家的,而是在1994年與黃公略以及劉志丹被補錄的,在這份36人的名單中排名第35位。

名列36位現代軍事家之一的方志敏,若參加授銜,會是元帥嗎?

與他同一批進入這份名單的黃公略,以及劉志丹兩位軍事大家,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們應該可以被授予大将軍銜。如此一來,方志敏相當于大将軍銜幾乎呼之欲出。而且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同為革命烈士的葉挺,他不僅是第1批入選這份名單的,他的排名也頗為讓人玩味,他的名字出現在了10大元帥之後,十大大将之前。

是以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葉挺是被視為等同于元帥的軍事家,為了不打亂原有的元帥之間的順序,才把葉挺安排在了元帥的末尾。而方志敏沒有這個待遇,甚至在1989年初次建立這一份軍事家的名單的時候,方志敏都沒有入圍。是以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方志敏如果沒有犧牲,在1955年授銜時,極有可能被授予的是大将軍銜,而不是有些朋友所認為的元帥!

當然這一切都存在着變數,由于方志敏有建設根據地的豐富經驗,再加上軍事鬥争上非其所長,方志敏很有可能在解放之後就離開了軍隊參與上司國家建設,充分發揮他的長處。這在當時的中國并不罕見,同為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的鄧子恢,譚震林都離開了戎馬生涯半輩子的軍隊,投入了國家的經濟建設之中。離開了軍隊,自然也就失去了授權的資格,是以方志敏同志如果沒有犧牲的話,也存在相當大的可能不被授予軍銜。

隻不過曆史沒有如果,方志敏同志終究沒有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但是他的豐功偉績,人民絕對不會忘記,沒有方志敏同志的無私奉獻,哪有現在的盛世!方志敏烈士千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