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撫順李延國
撫順作為資源枯竭的城市,在社會變革中産業勞工利益必然受到影響,他們的生存狀況在東北重工業城市中極具代表性。

撫順市新撫區勞務市場
電影導演張猛拍攝的電影《鋼的琴》,選取下崗勞工這一題材,成功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獲得電影金雞獎提名。電影講述了工廠勞工陳桂林下崗後組建樂隊,奔波于婚喪嫁娶、開業慶典,苦苦掙紮。為了圓女兒的鋼琴夢,無錢購買鋼琴的陳桂林偶然弄到一本俄國鋼琴圖書,在朋友的幫助下各顯神威,用鋼鐵打造了一架鋼琴的故事。它不僅真實、客觀地描寫了産業勞工從工廠下崗,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也寫出了社會底層普通人的現狀和心存夢想。
電影《鋼的琴》劇照
撫順龍鳳礦出名,人們眼中立刻會出現龍鳳礦大架子的形象。在建國後恢複國民經濟最困難的時期,為了保證鞍鋼的生産,石油二廠幹蒸餾裝置出現故障,造成廢棄頁岩斷檔,影響到龍鳳礦充填采煤。
龍鳳礦職工、家屬響應黨的号召,像支援前線一樣,把新屯日本人舍棄的頁岩搶運到龍鳳礦注沙井,保障了鞍鋼用煤的需要。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時期,肖占鳌、賈振江、李繼文、王立旭等幹部、群衆冒着被批鬥、撤職的風險,組織勞工堅持生産。正是這支有着革命英雄主義情懷的隊伍,龍鳳礦為共和國創造了無數的奇迹和輝煌,煤都撫順留下龍鳳礦勞工階級的光輝形象。
龍鳳礦勞動模範呂振剛在井下
時間到了1994年,當時龍鳳礦已經到了舉步艱難的地步,龍鳳礦礦長頻繁調換,煤炭産量每月再沒有突破10萬噸。
煤炭産量低迷,又趕上煤炭灰粉大,鞍鋼、遼電、石油二廠退貨的電話讓礦上司鬧心。由盛産優質煤的香饽饽,變成了過街老鼠,煤炭售價不足百元。礦機關甚至到石油二廠要求退貨的貨車上撿矸石,這些機關當年把龍鳳礦捧為上賓,問題出在哪?
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龍鳳礦深部開采面臨地質複雜,開采難度加大。1981年列為國家允許政策性虧損煤礦,享受虧損名額。
煤炭不好銷售,礦工會經費改由原煤頂賬,黨委部門開辦商店開展自救。
龍鳳礦屬于企業辦社會,承擔着地區供水、供電、供氣和物業管理,屬于小馬拉大車。全礦六大集體,除了有小煤窯的的三、七公司和為礦服務的部分人,多數處于放假狀态。當時沒有社保統籌,退休勞工開工資也靠這點賣煤的錢。
賬目有有錢後,礦裡采取優先保證退休勞工開工資,保采煤一線的政策。當時采煤、綜采工資拖欠一個月,地面、機關拖欠3個月,還拖欠職工醫藥費、喪葬費、福利費用三千餘萬元。
龍鳳礦前
生存離不開錢,而煤礦勞工技能單一,又不能到社會搞兼職,生存的壓力考驗着的礦工意志。生産還在繼續,隻是出勤率在下降,停薪留職、休病假、上花班。有些人開始選擇退路。提起當年的艱難,龍鳳礦綜采2隊的于師傅說:“下班後到裕民貨場卸水泥,一噸掙3元錢。”市場低迷,造成打勞工員互相壓價、搶活,龍鳳海新街的一個打勞工員因搶活産生糾紛,在裕民貨場被對方傷害緻死。對方雖然被判刑,但沒有賠償能力,家裡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早期退休的龍鳳礦勞工本來開得不多,兒女又大多窩在龍鳳礦,重要的是還要幫助下一代。
也就是在這一年夏季,退休老勞工出現工資拖欠。先是有人到礦務局上訪,多半的答複是企業自負盈虧,拖欠是企業自己的事。更何況當時局裡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事情的結果最終演變為出乎人們意料的老勞工封橋堵路。
最早出現的是封堵龍鳳礦大門。老勞工中幾個年齡大的人,橫在大門前,不許礦裡、礦外車輛出入。礦裡車輛隻好改走東門、北門,國企上萬人的企業,人們這才明白官不好當了。
昔日龍鳳礦大門守衛室
随後,聚集在礦前的幾百名退休老勞工,更新為封堵礦大門前的龍鳳路。龍鳳路是市内通往搭連、茨溝方向的必經之路,路經的有18路、21路、24路公共汽車。當天造成企業勞工上班、學生上學遲到,市長公開電話被打爆,老勞工的目的顯然是給市裡施加壓力。
礦裡緊急召開工廠中的房間黨政一把手會議,強調穩定的重要性,同時動員機關黨員幹部到老勞工家裡做工作,恢複正常的交通秩序。婆口苦心做工作的人還欠着工資,老勞工要求開工資,可礦裡又沒錢。
第二天在封路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撫順石油企業的上司坐車向西路過,亮明了自己的身份。這些退休老人也沒給面子,說你們石油企業連龍鳳礦的煤都不要,當年你們也是撫順礦務局分離出去的,今天不能過。争執中,給上司開車的年輕司機氣盛,上前就發動機器。混亂中,軋了一個老勞工的腳,結果把事情弄大了。
被惹怒了老勞工,擡起轎車要掀翻車輛。最終還是上司經多見廣,下車給老勞工賠禮道歉,作揖表達歉意,才把這輛車放過去。
堵路,上邊考慮穩定,給補開了一個月工資,隻是暫時問題得到解決。
二個月後,更大的事情又發生了。海新橋,當年是煤都路東段的主要出入口,老勞工站成排不讓車輛通過。附近的居民,沒事看熱鬧的,聚集了幾百人。礦裡派出了公安分處幹警、機關幹部,,維持秩序。市警察局、信訪局等相關部門極為重視,耐心疏導群衆。
老勞工還算通情達理,紅白喜事的車,救護車,救火車可以正常通過。封橋堵路時間錯過上下班、上學高峰,以免引起社會的反感。當一些喪事的的車隊通過時,老百姓自覺讓路,司機鳴笛向這些老勞工回敬。
堵路的時候趕上冬天,老勞工到附近的供應站抱來劈柴,點火取暖。公安人員出動了,隻是勸不好管,因為很多是拄着拐杖上歲數的老人。
當時米國之音作了報道,一些部門曾懷疑能否有人在龍鳳搞間諜活動。最後才弄明白,是空中衛星拍攝了畫面綜合分析得出了結論,是企業的職工因勞資關系導緻沖突,造成封橋堵路。
茨溝市場
這一時期礦區下崗職工增多導緻治安案件頻發,婚姻關系破裂離婚的上升,引發社會關注。形成了轟動撫順市的順口溜:“銀河小姐一排排,脖子黑黑臉蛋白,不是萬新、龍鳳,就是老虎台。”甚至出現了“雞頭”,向廣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倒騰小姐,生存的壓力讓一些老勞工流淚。他們其實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外邊幹什麼,最不願意别人問起,留下内心的傷痛。
當年龍鳳,在站前老地下、商海大廈、大樓,租床子、幫人站櫃台的龍鳳下崗、放假人員最多。還有不少下崗人選擇到山東、北京、南方城市創業,求得生存。
不知不覺到了1997年,企業退休勞工納入社會統籌,龍鳳礦退休職工按月領到養老金,再沒有發生退休勞工封橋堵路的事情。
時間過去二十多年,許多老勞工不願意提起這段往事,在内心深處他們希望活得光明磊落,得到社會的尊重。曆史上,就是他們,靠雙手創造過寫入共和國曆史的龍鳳礦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