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作者:子陌讀書

您好,我是子陌,有幸在這裡與您相遇。您的每一次點贊、關注、收藏和轉發都是我創作之路前行的動力,感恩彼此的相伴,讓我們一起墨潤書香。

“最無奈的年代,最深情的告白。”那些描寫小人物生活的故事,總能不經意間觸動你我心底最柔軟的思緒,讓你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艱辛的同時,又會讓你欣喜于看到那些在艱難困頓生活裡和時代洪流下,不屈于命運,勇于進取和抗争的人們身上那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正是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勵和溫暖着我們。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正是這樣一位代表性的小人物的故事。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時光倒流,讓我們回到上世紀90年代,正處于國企改制時期,應政府政策要求和市場經濟需求,國有企業被大規模改革、停産,「下崗分流」鋪滿那幾年的新聞報紙。數十萬的企業被關停、超過兩千萬的勞工被下崗。

時代浪潮下,是一批批臉上寫滿苦悶和迷茫、被區區一兩萬乃至幾千塊錢買斷工齡的勞工們。

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方式,直戳當時中國的工業心髒——東北;也狠狠擊中了正面臨離婚的鋼廠勞工,陳桂林(本故事主人公)。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光榮」下崗後,陳桂林和幾個朋友自謀出路,組建了一支樂隊,流竄于各種婚喪喜慶場上,彈喜事,拉喪曲,日子有些窘迫,但和其他工友相比,已經算是有了「出路」。或者說,是有了「活路」。

與此同時,妻子小菊卻不堪生活重負,移情别戀,跟了一個有錢的商人。之後,小菊光鮮回歸,要求與丈夫陳桂林離婚,并且與其争奪獨生女陳小元的撫養權。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誰能給女兒一架鋼琴”成了争奪撫養權的關鍵所在。陳桂林希望将女兒培養成一名優秀的鋼琴家。為了得到女兒的撫養權,他忍受種種壓力,多方籌措為女兒買鋼琴的錢,在四處受挫無果的情況下,于是便決計铤而走險,和女友淑娴以及當年鋼廠的好哥們夜入學校偷鋼琴,然而卻又被人發現被抓。

當所有的辦法都失敗後,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于鋼琴的俄國文獻,于是叫上夥伴們在早已破敗的廠房中開始了手工制造鋼琴的征途。說幹就幹,他又找來廠裡退休的老工程師做翻譯,找來留蘇工程師提供設計圖并研究鋼琴架構,找來廠裡原來的鉗工和電焊工澆築打磨鋼闆。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又熱火朝天的「造琴計劃」,在鞭炮聲中拉開了序幕…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經過一番努力,最後終于在“退役小偷”、“全職混混”、“江湖大哥”、“豬肉王子”等一群落魄兄弟的幫助下,造出一部“鋼”的琴,展現了一群男人為了尊嚴而戰的感人一幕。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這個以20世紀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便是來自于張猛的電影——《鋼的琴》。

他是中國導演中的一個異類,被視作是第六代文藝片導演,卻不靠參加國際影展博得眼球。擅長講故事和對演員的把握是他的強項,他以獨特的視角和對生活獨道的了解,為我們诠釋了一個個笑中帶淚,關照現實的感人故事。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小人物,現實感,溫情幽默都是他一貫風格。在他的故事裡有悲但不沉重,有喜但不浮誇,小人物故事裡融盡了生活的悲喜交加,人生百态,讓人們透過這一個個的故事和故事裡人物的命運品悟人生的真谛,感受人性溫情的美好。

這部低成本小制作的電影,豆瓣評分盡高達8.4分,甚至可以匹敵同一年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钗》。

當中國電影把鏡頭聚焦大格局、大制作、大IP時;當一堆青年導演還癡迷于對黑色幽默和非線性的模仿時;當國産電影人深谙「成功模闆」又日趨老練時。張猛獨立出走,特立獨行,摒棄形式和文本上的炫技後,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語言系統,青澀,又恰到好處。

這部沒有營銷和流量,就票房而言,隻有「匆匆一瞥」的600萬的電影,其身上卻洋溢彌漫出難得的國産氣質。

也就是這樣一部票房區區600萬的電影,入圍第28屆電影中國金雞獎最佳劇情片及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張猛也憑借該片入圍第28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其功力和作品之精良可見一斑。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鋼的琴》一路拍攝下來卻困難不斷,最難的時候,劇組拍到一半沒錢了,最窮的時候賬面隻有47塊,秦海璐自掏腰包,幫劇組渡過了難關。這事,在之後被提起時,秦海璐也隻是淡淡的說:如果不拍完,廢膠片堆在那兒,你會覺得很惋惜。張猛猶如影片中的陳桂林,一路為了個人尊嚴而不斷奮鬥。

在他的悲天憫人裡,帶着舉重若輕的黑色幽默,帶着粗粝魔幻的工業朋克風格,帶着看透世情的豁達,也帶着參透深刻的溫和……

這些看起來有些冒險,又有些簡陋。但正是這種簡陋的随意,迸發出的靈感碎片,成就了這部飽含時代特征、令人至今難以忘懷的電影。

電影裡,他将那個人人拮據,所有人都挑着生活的重擔,所有人都遍體鱗傷的時代和小人物的生活刻畫得淋漓盡緻,真實而充滿煙火氣。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在現實與超現實之中,那份有意無意滲透出的荒誕感,既是對個人命運的橫向延伸,也是對時代縮影的縱向挖掘。電影勾連起那段沉封已久的記憶,通過角色串聯起中國的土地,繪制了一幅心酸又溫柔的歲月變遷圖,講述了小人物的真實命運在大時代洪流下的跌宕浮沉。

陳桂林,他既是那個倒黴磕碜、生活拮據、騎着小破電動車的勞工,也是那個在雪中抽着煙,獨奏一首《緻愛麗絲》的「體面音樂家」。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燈光,布景,台詞,攝影,景别,視點,構圖,色彩,再加上那些略顯違和的蘇俄風格配樂,整部電影被蒙上了一層溫情和傷感,其中的暗影浮光、詩意斑斓,隻可意會,難以言表。東北人導演張猛用自己獨特的浪漫感記錄了這樣一群失落的中年人,也記錄了那樣一個失落的90年代。

電影中,拆掉象征時代烙印煙囪的橋段無疑折射出面對突然的轉型,那些數十年如一日待在工廠的勞工們那種茫然失措,和突然斷了活路的措手不及。

他們有的在家待業,有的變成賭徒,有的變成鎖匠,有的變成屠夫,有的下海經商,有的淪為小偷…他們不再年輕,沒有文憑,沒什麼積蓄,少了點重頭開始的時間和資本。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他們刻闆,除了工廠的那一套,再沒其他更好的出路。他們失落,頹喪,失去底氣,失去力量,卻也倔強。但有一點,從未改變。他們始終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彌補被時代拋棄的窘迫,他們用曾經引以為傲的勞工精神,向自己的子女,向這個時代,證明着自己的尊嚴。就像陳桂林的那句話:有困難要上,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一雙手在和一個時代的博奕中,寫滿浪漫,寫滿戲谑、寫滿無力,也寫滿了倔強。一群人,在翻天覆地的變化裡,即便身不由己,也依舊選擇,「相信希望」。

鋼的琴:浮光掠影詩意斑斓,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努力活着的人們

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或作品,不太需要靠獎項來證明,長期的風吹雨打,讓它在時間的長河中愈發煜煜閃光!

影片中那些小人物的生活與宿命,對命運的不屈與倔強,與時代洪流下為捍衛尊嚴和尋找自我,不也是千百個你我的縮影和寫照嗎?

願你我能如他們一般,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同時也緻敬那些為了愛和尊嚴拼盡全力活着的人們!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美文共賞,子陌期待與您共勉,非常感謝!

備注: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