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2020年前半年,經過數年集體合作,《晉劇坤伶須生開宗泰鬥丁果仙》之《春秋》卷、《影行》卷、《品評》卷,在北嶽文藝出版社發行了。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一代宗師丁果仙,在晉劇發展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标新立異的藝術大師。時至今日,喜歡晉劇的觀衆,對她推崇備至,念念不忘。2012年9月5日,楊秋實、張桂根、趙威龍、華敏、閻玉庭、劉惠蘭,6位達成了編撰《丁果仙傳記》的協定書。老上司曲潤海、郭士星、作家張仁健義務做起了顧問,他們開始實地采訪老藝術家,老藝人以及與丁果仙相關聯的人和事。戲曲老照片收藏者段興旺随後也參與其中,共同收集整理丁果仙生平的點點滴滴。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他們到各地采集通路,太原鄭村是丁果仙随丁鳳章來太原最先落腳的地方,丁鳳章的老鄉劉二掌櫃的女兒劉愛英,曾給丁果仙做過保姆。丁果仙把她在鄭村的老宅贈送給了劉愛英,劉愛英談起丁果仙也深有感情。在平遙小胡村,找到丁果仙第一任丈夫冀午齋的老家,尋訪一些過去的往事。到清徐、太谷、榆次等地探訪許許多多,關于丁果仙活動軌迹的往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經過數年的調查與采訪,又找到不少第一手資料,為丁果仙生平增加了曆史依據。傳記由劇作家趙威龍老師主筆,為了把丁果仙大師生平客觀的展現,他們決定每星期一次,在九十多歲高齡的楊秋實老師家裡研究讨論,趙威龍老師把寫作内容,念給大家聽,然後大家讨論,提出各自的建議和觀點,達成共識以後,趙威龍老師回去繼續修改。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丁果仙的學生薛維藝

在傳記寫作尾聲的時候,他們又決定編輯丁果仙圖檔和相關文章的兩本書。由華敏老師主編《影行》,閻玉庭老師主編《品評》。他們定期會在一起研究讨論書稿問題,都是自發組織,不顧年老老體弱,互相鼓勁,老骥伏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默默奉獻。正是有一批這樣文化自覺、文化自律、文化自信的文藝工作者,對戲曲藝術的追求和敬畏,執着的信念,堅定的信心,同心協力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拜訪老藝術家,大多由劉仙玲之女劉惠蘭老師聯絡,因為她和老藝術家都是世交,相處的關系都不錯。她是協調丁果仙書籍出版的核心人員,今年在南肖牆關帝廟舉辦的“芳華永在—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策劃活動中,她同樣參與組織協調各方面事務。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雷永莉 郭士星 劉繼忠

太原日報社記者雷永莉,為這些默默奉獻的老同志們文化自覺、文化自律、文化自信的精神所感動。作為媒體人也要為宣傳戲曲鼓勁加油,她與太原日報社上司和同僚共同組織策劃了丁果仙曆史影像展。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雷永莉與同僚太原日報社記者黃海波共同執行策劃任務。黃海波在太原南肖牆關帝廟東跨院有個“時尚回響工作室”,主要展示過去一些老物件,讓人們留住美好的記憶。文物局管理的關帝廟小院内,有三個房子正好提供出來做展廳。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山西省晉劇院提供丁果仙的對帔

雷永莉和劉惠蘭老師負責采訪聯絡,黃海波與“時尚回響工作室”志願者負責後勤保障工作。段興旺師傅提供老照片,還有山西省晉劇院提供的丁果仙戲裝,郭士星提供的丁果仙百代膠木老唱片,大家都各盡所能,協同辦好展覽。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高錫華 趙威龍 楊效璋

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晉劇大師丁果曆史影像展,3月26日在太原南肖牆關帝廟如期舉行。這次展覽活動,太原市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得到了宣傳部、文物局、太原日報社、山西省晉劇藝術研究院、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等機關的大力支援。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整個展覽活動,戲曲同行、丁派傳人、戲迷觀衆自發參與其中。開幕式當天,雖然下着小雨,擋不住大家的熱情。市局有關上司、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上司謝濤出席了開幕式并緻辭。丁派弟子馬玉樓、武忠、閻慧貞,丁果仙的學生田桂蘭、高翠英,還有武淩雲、王春梅夫婦都為現場活動獻唱。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張喜忠 劉惠蘭

在随後幾天内,陸續有人來觀看晉劇丁果仙影像展,有戲曲界同行,丁果仙學生弟子,有老戲迷觀衆,有丁果仙天地壇二巷的老街坊鄰居。有黨史學習丁果仙捐贈助學事迹的,研學的學生、研究所學生,調查的學者、作家,有融媒體,有自媒體,都想了解觀看晉劇名角丁果仙曆史風采。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薛白、劉惠蘭與段玉明之女交談

大多數是相邀親朋,聯絡同學,左鄰右舍,結伴而來。觀看完之後,坐在小院與其他觀看者,談起戲曲往事,你一言我一語,回憶美好的時光。有的人沒事就來轉轉,或碰到與自己有共同記憶的人,談起往事,心情激動。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鐘樓街正在改造,好多老太原人知道南肖牆和平劇院,卻不知道對面有個關帝廟。有位曾經在大水巷居住的市民,看了電視、報紙知道這個展覽,他怎麼也想不起附近南肖牆的關帝廟,沒辦法把電話打到太原日報社,從業人員告知他位置。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成了晉劇的一張名片,為大多數人所耳聞。從這次展覽活動中,可以看出丁果仙的影響之大,不論看戲不看戲的人都是久聞大名。喜歡看戲的人來觀看是敬仰崇拜,不愛看戲的人則為名人而來,這就是名人效應。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人常說愛屋及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戲曲的愛好多是由此而來。從有好感,到喜歡愛好,了解認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集中展現的瑰寶,内涵豐富,魅力無限。希望這樣宣傳推廣傳統文化的活動,像百花齊放一樣,讓更多人知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豫劇團導演 郭士星 孫紅麗 段興旺 肖鐵錘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晉劇大師丁果仙曆史影像展背後的故事

2012年9月5日,6位老人達成了編撰《丁果仙傳記》的協定書。

楊秋實,1924年生,曆任太原市文化局戲劇科科長,太原市實驗晉劇團團長。

張桂根,1931年生,勞工作家。

趙威龍,1939年生,劇作家。

華 敏,1940年生,北嶽文藝出版社編審。

閻玉庭,1946年生,原任山西省戲劇研究所副所長。

劉惠蘭,1948年生,太原市實驗晉劇團小生演員,劉仙玲之女。

2014年3月9日,戲曲資料收藏家段興旺參加草根組,華敏啟動主編《丁果仙圖傳》一書。

2015年2月12日,創作組全體成員決定編著《丁果仙評論集》。

最後《丁果仙傳》《丁果仙圖傳》《丁果仙評論集》,合成為《晉劇坤伶須生開宗泰鬥丁果仙》之《春秋》卷、《影行》卷、《品評》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