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2020年前半年,经过数年集体合作,《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丁果仙》之《春秋》卷、《影行》卷、《品评》卷,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发行了。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一代宗师丁果仙,在晋剧发展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标新立异的艺术大师。时至今日,喜欢晋剧的观众,对她推崇备至,念念不忘。2012年9月5日,杨秋实、张桂根、赵威龙、华敏、阎玉庭、刘惠兰,6位达成了编撰《丁果仙传记》的协议书。老领导曲润海、郭士星、作家张仁健义务做起了顾问,他们开始实地采访老艺术家,老艺人以及与丁果仙相关联的人和事。戏曲老照片收藏者段兴旺随后也参与其中,共同收集整理丁果仙生平的点点滴滴。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他们到各地采集访问,太原郑村是丁果仙随丁凤章来太原最先落脚的地方,丁凤章的老乡刘二掌柜的女儿刘爱英,曾给丁果仙做过保姆。丁果仙把她在郑村的老宅赠送给了刘爱英,刘爱英谈起丁果仙也深有感情。在平遥小胡村,找到丁果仙第一任丈夫冀午斋的老家,寻访一些过去的往事。到清徐、太谷、榆次等地探访许许多多,关于丁果仙活动轨迹的往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经过数年的调查与采访,又找到不少第一手资料,为丁果仙生平增加了历史依据。传记由剧作家赵威龙老师主笔,为了把丁果仙大师生平客观的展现,他们决定每星期一次,在九十多岁高龄的杨秋实老师家里研究讨论,赵威龙老师把写作内容,念给大家听,然后大家讨论,提出各自的建议和观点,达成共识以后,赵威龙老师回去继续修改。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丁果仙的学生薛维艺

在传记写作尾声的时候,他们又决定编辑丁果仙图片和相关文章的两本书。由华敏老师主编《影行》,阎玉庭老师主编《品评》。他们定期会在一起研究讨论书稿问题,都是自发组织,不顾年老老体弱,互相鼓劲,老骥伏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默默奉献。正是有一批这样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文化自信的文艺工作者,对戏曲艺术的追求和敬畏,执着的信念,坚定的信心,同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拜访老艺术家,大多由刘仙玲之女刘惠兰老师联络,因为她和老艺术家都是世交,相处的关系都不错。她是协调丁果仙书籍出版的核心人员,今年在南肖墙关帝庙举办的“芳华永在—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策划活动中,她同样参与组织协调各方面事务。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雷永莉 郭士星 刘继忠

太原日报社记者雷永莉,为这些默默奉献的老同志们文化自觉、文化自律、文化自信的精神所感动。作为媒体人也要为宣传戏曲鼓劲加油,她与太原日报社领导和同事共同组织策划了丁果仙历史影像展。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雷永莉与同事太原日报社记者黄海波共同执行策划任务。黄海波在太原南肖墙关帝庙东跨院有个“时尚回响工作室”,主要展示过去一些老物件,让人们留住美好的记忆。文物局管理的关帝庙小院内,有三个房子正好提供出来做展厅。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山西省晋剧院提供丁果仙的对帔

雷永莉和刘惠兰老师负责采访联络,黄海波与“时尚回响工作室”志愿者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段兴旺师傅提供老照片,还有山西省晋剧院提供的丁果仙戏装,郭士星提供的丁果仙百代胶木老唱片,大家都各尽所能,协同办好展览。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高锡华 赵威龙 杨效璋

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晋剧大师丁果历史影像展,3月26日在太原南肖墙关帝庙如期举行。这次展览活动,太原市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得到了宣传部、文物局、太原日报社、山西省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整个展览活动,戏曲同行、丁派传人、戏迷观众自发参与其中。开幕式当天,虽然下着小雨,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市局有关领导、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领导谢涛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丁派弟子马玉楼、武忠、阎慧贞,丁果仙的学生田桂兰、高翠英,还有武凌云、王春梅夫妇都为现场活动献唱。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张喜忠 刘惠兰

在随后几天内,陆续有人来观看晋剧丁果仙影像展,有戏曲界同行,丁果仙学生弟子,有老戏迷观众,有丁果仙天地坛二巷的老街坊邻居。有党史学习丁果仙捐赠助学事迹的,研学的学生、研究生,调查的学者、作家,有融媒体,有自媒体,都想了解观看晋剧名角丁果仙历史风采。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薛白、刘惠兰与段玉明之女交谈

大多数是相邀亲朋,联络同学,左邻右舍,结伴而来。观看完之后,坐在小院与其他观看者,谈起戏曲往事,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美好的时光。有的人没事就来转转,或碰到与自己有共同记忆的人,谈起往事,心情激动。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钟楼街正在改造,好多老太原人知道南肖墙和平剧院,却不知道对面有个关帝庙。有位曾经在大水巷居住的市民,看了电视、报纸知道这个展览,他怎么也想不起附近南肖墙的关帝庙,没办法把电话打到太原日报社,工作人员告知他位置。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成了晋剧的一张名片,为大多数人所耳闻。从这次展览活动中,可以看出丁果仙的影响之大,不论看戏不看戏的人都是久闻大名。喜欢看戏的人来观看是敬仰崇拜,不爱看戏的人则为名人而来,这就是名人效应。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人常说爱屋及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戏曲的爱好多是由此而来。从有好感,到喜欢爱好,了解认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瑰宝,内涵丰富,魅力无限。希望这样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的活动,像百花齐放一样,让更多人知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豫剧团导演 郭士星 孙红丽 段兴旺 肖铁锤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背后的故事

2012年9月5日,6位老人达成了编撰《丁果仙传记》的协议书。

杨秋实,1924年生,历任太原市文化局戏剧科科长,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团长。

张桂根,1931年生,工人作家。

赵威龙,1939年生,剧作家。

华 敏,1940年生,北岳文艺出版社编审。

阎玉庭,1946年生,原任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

刘惠兰,1948年生,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小生演员,刘仙玲之女。

2014年3月9日,戏曲资料收藏家段兴旺参加草根组,华敏启动主编《丁果仙图传》一书。

2015年2月12日,创作组全体成员决定编著《丁果仙评论集》。

最后《丁果仙传》《丁果仙图传》《丁果仙评论集》,合成为《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丁果仙》之《春秋》卷、《影行》卷、《品评》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