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辰公書畫隻為《書法臨習講座》而準備講座參考資料。如有版權限制,請原文者聯系我。将作删除!)

原文: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碑探評

作者: 景康溫

摘要:<藍公教織記>是一通反映和記載我國明代萬曆年間一位父母官勤政愛民的德政碑.藍尚質從陝西延安來到山西壽陽任知縣,他關心民瘼,不貪不占,反而捐出家财巨資,引進植棉技術,教民緻富,又适時引導當地百姓從事商貿活動,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造福一方.藍公品格節操,堪稱舊時代為官楷模.時至今日,對我國新時期為政為官者,仍有諸多啟迪和教育意義.

刊名: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勤政愛民 品高一世--清·祁寯藻書《藍公教織記》

辰公書臨《藍公教織記-祁寯藻》

此文非《藍公教織歌》

有見《藍公教織歌》釋文如下:

藍公教織歌

冷壽陽,春晚無花秋早霜。山農卒歲苦寒逼,但知力耕不知織。自從藍公宰吾縣,男制紡車女紡線。大布着衣,身裝棉,春風一吹三百年。藍公下車初,念民勞且愚。魏風曰縫裳,唐風曰曳婁。蠶桑雖不事,木棉亦所須。摻摻彼女手,胡為不織與?民曰無織具,公為置工作。民曰無織師,公為置女傅。數百家置工數百處。十日一張機,五日一匹布。以棉作布,布易棉。工精布細勞以錢。貧家棉少錢不足,官囷(qun谷倉)更指麥與粟。藍公來自膚施縣,明之際,萬曆時,秦中钜族擁高資。棉萬斤,布萬匹,金多不知幾千镒。前車載滿後車溢,毀家為民謀家室。一年織事成,兩年獄訟清,三年機杼不空鳴,篝燈萬戶聞書聲。廉潔度,來何莫?昔民無襦,今五袴。朱仲卿,葬桐鄉,子孫不如民奉甞(chang秋祭)。前人遺愛後人表,藍公去後知多少?若非吾鄉張君手,自記一紙收藏始,順治我公苦心何所記,邑剩寥寥數行字。馬首老農老更慵,作歌猶能歌我公。公傳宜補循吏中,公祠宜傍泮(pan)水宮(學宮)。大書深刻碑穹隆,要使城鄉市政九十有二所,人人歌舞公之功。君不見,韓公亭,月團團,苦說邊城特地寒?藍公衣被在四境,行人莫愁壽陽冷。

餘昔者,輯《馬首農言》,僅據縣志載。藍公政績殊略。茲得鄉先生張君所記,始悉其祥益。歎我公教澤深遠,不第,為合邑謀生計,于人心風俗培養實多。爰為詩,附于記後刊布。鄉人佥(qian皆)謂宜建專祠,用崇報祀,屬書斯記并詩,勒石祠中,時鹹豐六年,歲次丙晨十月也。 祁隽藻識 邑人宋保泰镌(juan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