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作者:老靳行攝

秋冬季節,我們的餐桌上總是繞不開一道時令水果——冬棗,冬棗雖然在河北黃骅、河南等均有種植,但繞不開的卻是濱州的沾化冬棗。魯北平原上黃河三角洲淤積的肥沃土地,讓整個沾化縣都成了冬棗的代名詞。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沾化冬棗種植面積之廣、大棗之甜脆想想都流口水,60多萬畝的冬棗種植面積,讓沾化不僅空氣裡都彌漫着香甜的氣息,也讓這裡的生态冬棗旅遊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到沾化旅遊不僅可以吃到道地的冬棗,還可以進入田間地頭和棗樹來個親密接觸,更可以呼吸着自由而香甜的鄉村季風。

下窪鎮是沾化冬棗的主産區,這裡有個冬棗生态旅遊區,但是更讓遊客喜歡而必須來個合影的則是被稱為“冬棗嫡祖樹”的一棵古樹。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冬棗嫡祖樹位于沾化冬棗研究所院内(生态旅遊區斜對過富民街路東),也就是現在的于慎德紀念館所在處,這個棗樹長得除了高約6米、樹冠直徑10餘米高大繁茂之外,好像也沒有太多的奇特之處,但是就是這個不奇特的樹,卻是下窪冬棗所有冬棗樹的母樹。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冬棗嫡祖樹的故事還得說起下窪鎮冬棗的由來,在沾化地區,古時棗樹是當地家庭庭院中的吉祥樹,據說隻有喜事或者大事才能吃得上,而這棵冬棗樹是種植在平家村一戶村民庭院内的。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冬棗嫡祖樹據載始于明朝(約公元1400年左右),燕王朱棣揮師北上時,一棵大棗樹遭遇了雷擊,但是後來這棵樹的樹根死而不僵,又有新枝從地下長出,或許是雷擊讓棗樹産生了變異,它的棗更脆更甜,而這棵新生的棗樹樹齡距今也有了300多年。

後來當地發展冬棗,因為這棵棗樹的不同,接穗嫁接的棗樹均是來自這棵古老的棗樹,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吃到的冬棗都是它的子孫輩的棗樹産出的。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棵棗樹,如今的冬棗嫡祖樹是從平家村移植過來的,還被列為了沾化縣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名錄。而依然枝葉繁茂​的古樹老而益壯,每年還能有300斤左右的産量,但是想要吃它的棗,一般人是不舍得吃的,據說賣到了近千元一斤。

冬棗嫡祖樹一側是冬棗研究所,各種品種的棗樹琳琅滿目,隻是對于外行的我們是看不懂的,隻能說原來冬棗還有不同的品牌!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研究所進門的地方有一處二層小樓,這裡就是于慎德紀念館。

于慎德是沾化首個農村黨支部建立人,1907年出生在下窪的于家村,為沾化區第一個共産黨員。1942年于慎德在與日寇的戰鬥中重傷被俘,英勇就義。紀念館采用圖檔、實物展示、多媒體等,展示了于慎德的生平事迹。

沾化冬棗萬萬棵,都是這棵300年古樹的後代,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樓的一樓則是用大面積的篇幅,講述了沾化冬棗的發展,以及現在冬棗産業的現狀。

冬棗如今成了沾化的名片,而冬棗的故事還在延續,曾經的庭院經濟,如今成了生态旅遊産業,但無論沾化風光變得多美,我們都應該看一看這棵冬棗嫡祖樹,畢竟冬棗的今天來自它的昨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