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如果看過《乾隆王朝》的人都知道,和珅早年以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在阿桂軍中效力,後因查辦甘肅巡撫王亶望而一路高升。而且在劇中,阿桂和和珅的關系總體來說還不錯,怎麼也算不上是一對政敵。不過在曆史上他們的關系卻并非如此,筆者就此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阿桂是乾隆中晚期最重要的軍事将領之一,滿洲正藍旗人,後被擡入正白旗。他的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有着這樣顯赫的家世,阿桂的起步就明顯要好于和珅,以郎中的身份升任軍機章京。當然,阿桂也因受到讷親、張廣泗的牽連,差點被乾隆處死,因念其父年老且是獨子,乾隆這才網開一面,沒有治他的罪。

阿桂真正發家主要還是得益于對西北的用兵和經營,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一朝,阿桂參與了大小金川之役、大小和卓平叛、台灣林爽文叛亂及抗擊廓爾喀之役。阿桂的成功的基礎就是建立了赫赫的軍功。在清代,沒有什麼功勞比軍功的含金量更高,是以,阿桂在乾隆一朝始終備受信任。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和珅則不同,他的身世并不顯赫,雖然他早年也勤奮好學,但最關鍵的還是他太嶽父英廉的提拔,從小小的侍衛一路高升,最終成為乾隆晚年的第一紅人。和珅的成功與自身的努力分不開,但也有很多的偶然因素。

乾隆晚年,乾隆帝已經喪失了早年的創業激情,在生活上不加控制,宮廷花費日益增多。他的“十大武功”在面子上看光鮮亮麗,可背後卻是付出了數以億計的軍費,國庫基本已被掏空。

乾隆好面子,講排場,打腫臉充胖子,大清财政狀況就是再糟糕,但“乾隆盛世”的僞裝不能撕掉。那麼勢必就要開源,和珅就是這樣一個開源能手,隻不過他不是積極實行财政改革,而是通過一些非法手段來為乾隆斂财,說到底,乾隆用和珅就是要用他弄來的錢。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乾隆心裡對阿桂與和珅是有不同定位的,阿桂是國之重臣,危難之時沒有他絕對不行;和珅是維持他面子和個人需求的寵臣,要想保持奢華的生活同時又不能留下把柄,這個屎盆子扣在和珅頭上最适合不過。

由此可見,阿桂與和珅兩人在乾隆看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這也是他們之間始終能保持力量均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乾隆執政的最後數年中,和珅的氣焰要高過阿桂。他安插親信、權傾朝野,這讓阿桂十分痛恨他。但是阿桂又很清楚,隻要乾隆帝還在,就不能制服他,将他繩之以法。當時的朝中也有不少人敢于公開反對和珅,如王傑、董诰等人就旗幟鮮明地站在阿桂這一邊。至于劉墉、紀曉岚他們為了自保,在面子上都與和珅一團和氣。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因為讨厭和珅,阿桂每次上朝當值都要故意避開和珅,離他在幾十步之外。和珅也有意要向他示好,于是便故意跑到阿桂面前去和他說話。阿桂總是愛答不理,應付了事,并堅持原地不動,從不向前移出半步。

阿桂晚年,因年老體衰,有一次在宮中值班房中患病,軍機章京管世銘去看望他。阿桂認為管世銘為人正直誠實,平時對他很關心和尊敬,于是便對他說:

“我今年已八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我活了這麼大年紀,已經可以死了;我已位極人臣,出将入相,皇上寵信無比,我已很滿足,就這一點,我也可以死了;我的子孫也很争氣,都已在各部為官,我的心願已很滿足,也可以死了。我之是以還不肯死,是有所等待,是要等待皇上(嘉慶)親政,讓我能親眼看到皇上除掉這個奸賊。這樣我才能死而無恨,否則我死不瞑目。“

阿桂位極人臣無以複加,可有一個心願至死未能實作,以緻含恨九泉

遺憾的是,阿桂這最後一個心願沒能達成,他死于嘉慶二年(1797)十月,享年81歲,比和珅早死了一年多。如果按照阿桂自己說的話,他真的是死不瞑目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