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從高平市陳區鎮鐵爐村口廣場沿着一條水泥路向東100米,登上一座名叫四坪山的小山。四周清幽宜人,靜谧的清夢觀盡收眼底。
清夢觀是一座道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保護标志就立在清幽古觀的外側。據清《高平縣志》記載:“金姬志真,号洞明子,皇統中遊五嶽,歸語所親曰‘人生一夢耳,’舍宅作觀名清夢”,清夢觀即由此而得名。
清夢觀南北長68米,東西寬35米,占地面積2380平方米,二進式院落坐北朝南。山門、中殿、後殿依中軸線向北延伸,左右建鐘鼓樓、配殿、廂房、耳殿。據觀内現存的《建立清夢觀記》碑文記載,清夢觀建立于元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也就是南宋景定二年,建立者是道人姬志玄。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道光四年(公元1824)均有重修。
作為元代建築的三清殿,無疑是清夢觀内最具“身價”的建築,也是清夢觀能在2006年入圍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文物國保機關的法寶,整個建築嚴謹對稱,頗具特色。
三清殿殿内四面牆壁上都畫滿了壁畫。東、西、南三面牆的壁畫,每幅都在一個四方格内,四方格長約40厘米、高約30厘米,壁畫緊湊,幅幅相連。北牆上的壁畫則是兩幅人物畫,形象飽滿,非常傳神。但由于時隔久遠,如今已找不出一幅完好無損的壁畫,但環視四面牆壁,仍能讓人感覺到壁畫飽滿瑰麗的色彩、活靈活現的人物及流暢靈動的線條。壁畫内容表現多樣:有出行的人,有宴會情景,還有表現市井生活的場面,寫實逼真,妙不可言。 這些壁畫很特别,故事人物和情節都用四方格圍住,從第一幅到第八十幾幅,每幅都有标題,一個故事連着一個故事,就像是現在的連環畫。
清夢觀内不光是壁畫,三清殿梁架上的彩繪也很有特色。五架梁底面為紅底綠線的枋心錦彩畫。五架梁下用作托接梁身的榻頭通體以朱紅為底,繪墨綠纏枝花,花朵分青白兩色,紅色花蕊。
三清殿北面的後殿,因殿内主祀玉皇大帝,是以村裡人也習慣稱之“玉皇廟”。玉皇殿雖經明代重修,但從觀内現存碑文記載可知,它的木構架風格、木構件做法,還是保留了元代遺構。是以,玉皇殿是研究由元至明地方建築風格過渡演變的執行個體。為研究高平地區明代建築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曆史、藝術價值。(制作/王晏如;視訊/高平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