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文 | 潋潋不忘

前一陣一部紀錄片又雙叒叕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千古風流人物》第一季,李太白當之無愧為開篇之首。

紀錄片總能夠給我跟多靈感,這裡,想記錄下看完後的一些思索。可能要分幾篇,後面大緻是《太白旅遊名著篇》,《太白朋友篇》,《太白婚姻篇》,《太白仕途篇》,《太白終篇》。

01

身世

這位據說出生于中亞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的詩人,當時的碎葉城是大唐的安西都護府,故而很多人都認為李白是“胡人”。

他出身的時候,是701年,那時武則天還在世,4年後,武則天逝世,還于李姓王朝。那時候,李白5歲。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李白李白,據說這個名字是因其母懷他時候“夢入太白金星”,故而字太白。可是他的李姓,終究是沒有和大唐皇族攀上合法的關系。也影響了他的仕途。大概每個身上有着傳奇故事的人,也總都是在出生的時候帶着那麼一些奇幻色彩。

李白是在今天的四川綿陽江油長大的,19年江油還辦過李白文化節。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每個天才的少年總是少不了“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的天資聰穎,十五歲的李白已然是腹滿詩書,這個時期的李白慷慨豪情,意氣風發。崇尚俠客,有《俠客行》留存于世。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李白18時起,就在江油大匡山的大明寺讀書習劍,師從趙蕤(著名的縱橫家),著有《長短經》十卷,這本書主要講縱橫術,分析天下形勢,安邦治亂之道。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匡山絕頂,山頂風景壯麗,李白還幫助趙蕤整理裝訂《反經》,時稱“趙蕤術數,李白文章”。李白深受趙蕤影響,一生渴望像諸葛亮一般,搖一搖羽扇,可以平定天下。

也許就是這份青年時期的學習經曆,讓李白在今後的人生裡,不得志,但遊曆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那些斐然的文章至今仍受我們追捧。

02

旅遊達人

二十多歲時,李白開始了遊曆大好河山。

在行至四川峨眉山時,一個秋天的夜晚,在江水上行舟,明月,江水和巍峨的高山,成就了這首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24歲的時候,李白開始了他的遊曆,從長江一路東進。在遊曆完成都、峨眉山後,舟行東下至渝州《峨眉山月歌》。25歲時開始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遠遊。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小的時候讀詩,誦文,隻是淺表的,長大後才知道每個人的作品裡都存着生活的過往。隻有讀懂了這個人,才能讀懂他的作品。

也是在看完這個紀錄片後,對于太白的認知又更進了一步。越發喜歡和愛慕景仰太白。他的每個作品裡都是一個故事,一幅畫。如果說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太白就是“詩中有景,景中有情”。

這位旅遊達人,一生去過我國206個州縣,80多座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川溪,20多個湖/潭。千年以前的旅遊達人李白,豪邁灑脫的詩句,歌詠的是祖國山河。

讀李白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篇》

在李白這裡,生活不止眼前的四川,還有詩和遠方!

江河浩海裝于他的心中,山川美景藏于他的眼中。

以至于“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他的詩裡藏着他走過的路,看過的景,寄托的情。

未完待續~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請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