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每個人都會面臨年老的風險。
年輕的時候到社會打拼,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因為江湖複雜,人心難測,也許你一個不小心,就會陷入到别人的圈套當中。
中年的時候進退維艱,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因為職場出現了問題,家庭也沖突重重,中年人自然身處在無奈的境地當中。
而晚年,往往風險最大。因為人們已然老去,也缺少了賺錢的能力。這個時候,一旦外界出現什麼風吹草動,那老年人的處境就尴尬了。
大多人會覺得,人老了之後,不是還有家人可以依靠嗎?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為誰也靠不住,唯一能靠得住的,就隻有自己。
比如你的老伴,如果他對你不好,那你該怎麼辦呢?比如你的兒女,如果他們不孝順,那你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這世上的很多事兒,都不在我們的把控當中。而我們,也就隻能謹慎行事,以免落得狼狽、悲劇的下場。
02
劉大伯:人到晚年,終究是一場悲劇。
劉大伯今年已經60歲了。剛剛退休的他,原以為晚年的生活特别美好,可實際上的情況,讓他特别忐忑不安。
因為兒女已然結婚了,是以他隻能跟老伴在老房子居住,兒女也很少來看望他。是以,他感覺到有點心酸。
談到劉大伯的兒女,其實他們在好幾年前,對劉大伯的态度還是很不錯的。因為那時候的劉大伯有錢有資産,受到兒女們的尊重。
不過,劉大伯自己也覺得,反正資産都是留給兒女的。是以,他就在57歲那年,把大部分的錢财都留給了兒女,直接分了财産。
分了财産之後,劉大伯就認為,兒女肯定會對父母更好,相信自己的兒女都是一些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這種想法,終究沒有成為現實。剛開始分了财産的那半年,兒女們對劉大伯還是很不錯的,至少經常來探望劉大伯,甚至滿口甜言蜜語,哄得劉大伯特别開心。
03
可是,人心終究會發生變化。
當這半年過去後,兒女們對于父母的感情也就變淡了。哪怕今年是劉大伯的60歲大壽,他們都沒有任何的表示,就連60歲的生日會都是劉大伯和老伴親手操辦的。
對于兒女的行為,劉大伯夫妻一直搞不明白,為何兒女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慢慢地,劉大伯自己也就想明白了,也許不是兒女的問題,而是人心的問題。因為這世間的人心,永遠會随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在以往,也許他們都是一些懂得感恩的人。而在現如今,也許他們都忘記了感恩,而想着自己的生活,忘了父母。
在以往,也許他們都是一些為人稱道的孝子。而在現如今,也許他們都忘記了孝順,而隻記得個人的小家,遺忘了父母及家族。
親情,看似血濃于水,可實際上,它終究是靠不住的。不是因為人們不重視親情,而是人性的自私和冷漠,永遠都無法杜絕。
也許,人到晚年最大的悲哀,是沒有做好這三個準備。
04
首先,人到晚年的悲哀,是沒有做好“獨立生活”的準備。
隻要這個人成年了,那他就得抛棄依賴别人的幻想,而是做好“獨立生活”的準備。
依賴,這是要不得的。所謂“靠人人跑,靠樹樹倒,靠水水流”。沒有什麼是靠得住的,唯有自己才靠得住。
哪怕是我們的兒女,也不見得他們有心有力去照顧父母。因為符合“有心有力”這些條件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有些人,他們有心無力。而有些人,他們有力無心。那麼,他們又怎麼可能完全把父母照顧好,讓父母活得安心呢?
其次,人到晚年的悲哀,是沒有做好“錢财”的準備。
古人常說,有錢有酒真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
錢财,這是世間最為實際的存在。而人心和感情,不過是些容易變化的事物罷了,它們僅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能做到為生活“兜底”。
唯有金錢,才是人們最為忠誠的伴侶。你的夫妻會背叛你,你的兒女會對你不孝順,你的朋友會套路你。但是,你的錢财終究會相伴在你的左右。
錢财,除了不怎麼溫暖,它其實是萬能的存在。
05
最後,人到晚年的悲哀,是沒有做好“為自己而活”的準備。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到底我們這一生,有沒有為了自己而活過呢?
相信很多人會說,自己一輩子勤勤懇懇,根本沒有為了自己而活過。這,并非是别人的悲哀,而是我們人生的悲劇。
人這一輩子,隻有那麼多的時間。如果我們總為了别人而活,那我們這一生,又有何意義呢?
人到晚年,别管兒女太多,也别奢求太多,隻要自己活得好,那就足夠了。尤其是心中的夢想和目标,如果可以完成,那就去嘗試。
就像有些人希望周遊世界,那不妨去嘗試。因為人生苦短,沒有人知道它何時走向終點。
為了自己而活,這才是活着的真相。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