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香一瓣:酒香·茶香·書香

作者:流年片語
心香一瓣:酒香·茶香·書香

每次去田兄家,他總會以酒相待。莊戶人家,雖沒有名酒佳肴,但那股熱情和實在總會使我心裡暖暖的,有時還會眼圈潮紅,怦然心動。每次他都會親自下廚,手腳麻利地炒好幾個家常小菜。什麼雞蛋炒鹽豆,青椒爆小魚之類,使我喜不自禁。當我誇他廚藝精湛時,嫂夫人就會說出“好喝酒的人都會做菜”的話來,那言下之意并非批評,更有些褒獎了。

每當這時,他就會從菜廚裡取出一盒瓶裝的酒,說,今天喝這個,你侄子從外地帶來的,“外地”兩個字拖音很長。得意之形,溢于言表。他平時是不喝瓶裝酒的,五千克的白塑膠桶,半月一桶。他說散酒有勁,都是糧食的精華,過去咱喝的都是山芋幹子酒,一股滋泥味,哈哈,他憨笑着,一副未喝先醉之态,還是當年的老樣子。

心香一瓣:酒香·茶香·書香

田兄喜喝酒在老家是出了名的。關于他醉酒的故事就像牆上挂着的蒜辮子,一串一串的。但最有傳奇色彩的,還是他往麥地裡扔啤酒瓶子最為有趣。據說有一年割麥子,天熱難耐,為了割麥喝酒兩不誤,他就往麥地裡扔啤酒瓶,不多遠就扔一個,割到跟前拾起一飲而盡,再繼續往前割,一捆啤酒喝完了麥子也就割完了,遂成笑談。

到俊兄家去就截然不同了。電話相約,一推門就聞茶香。根雕的茶幾,精緻的茶盞,上品的好茶,很是講究。他不用純淨水泡茶,而是用鐵鍋燒開的自來水。當然用手壓井打上來的井水更好,可是現在到哪去弄呢?他無奈的搖搖頭。他說這就叫将就,将就和講究是兩碼事,“三分茶七分水”就是這個道理。我不以為然地說哪有那麼多的講究,我們小時候|……他這時就會打斷我的話,說,不對,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過去我們沒有那個條件,現在得補回來,他認真的說。我說,對,是得補回來,我也是認真的。

心香一瓣:酒香·茶香·書香

每次泡茶都是他的夫人親為,他很少動手,一副大男子主義的樣子,一副文人的清高,讓我很不好意思。他一邊看着夫人精心地做着茶道,一邊海闊天空地神侃。侃他的文寶齋,侃他的《蟬噪軒詞話》,侃他的加拿大之行,迪拜之行。每到得意之時,必拿出“平闆”來讓我看那些使他得意的照片,自我陶醉有加,真使我“羨慕嫉妒恨”了。

田兄,俊兄,我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鄉下孩子,如今都已修成正果——光榮退休了。

田兄的孩子在南方的大都市打工,每年春節回家一趟“幫爸爸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老兩口過着田園生活。“小院種架絲瓜,貓在瓜下做夢,我在瓜下喝茶”就是老兩口的寫照喲,令人羨慕不已。俊兄定居省城,孩子在國外生活,俊兄便攜夫人飛來飛往,又是另一番景緻。優哉遊哉,天馬行空,好不惬意。我和夫人蝸居縣城,“躲進小樓成一統”再讀《紅樓夢》,品讀《容齋随筆》,研讀《魯迅全集》、拜讀《毛澤東傳》;當然也趕時髦地讀《蛙》,囫囵吞棗地讀《百年孤獨》,獵奇般地讀《人羊》。攀登書山,暢遊書海,掩卷遐思,其樂無窮。縣城雖小,但是宜居之地。食材新鮮,價格便宜,有時還能親躬田間采摘;空氣新鮮,環境優美,沒有大都市的喧鬧,怎不叫人心滿意足?

心香一瓣:酒香·茶香·書香

“三人行必有我師”田兄給我以堅強,俊兄給我以智慧,使我受益匪淺。去鄉下田兄家飲香醇,到省城俊兄家品香茗,蝸于自家書房讀書香,人生之快樂,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