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之間的友誼,也是近代史中最為堅固的一段友誼。
雙方共同粉碎了美國帝國主義的陰謀,将他們在北韓半島上的整個布局全部打亂,維護了正義事業。
對于中國來說,這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絕對不是好欺負的。
在戰争結束後,周總理于1958年應北韓首相金日成的邀請來到北韓參與會談,這次,雙方商定了志願軍撤出北韓的決定。
此後,周總理也多次來到北韓,兩國的關系登上了全新的台階。

<h1 class="pgc-h-arrow-right">蘿蔔的背後,蘊含深刻寓意</h1>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周總理和金日成便經常見面了。
在共産黨解放戰争期間,金日成便給共産黨在東北的活動提供了重大的便利,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北韓運到了中國東北境内,這也極大幫助了解放軍的活動。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毛主席一聲令下,志願軍大部隊跨過了鴨綠江之後,金日成便經常來到北京,和毛主席會晤,商量半島戰争接下來應該朝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這個時候,周總理便總是在場,每次金日成和毛主席談完以後,周總理都會和金日成長談,當金日成傳回北韓以後,周總理總是會派人前往北韓傳達自己的口信,兩人的關系便在這段時間開始越來越好。
金日成對于毛主席和周總理,本來便有着很高的敬意,是以他也一直希望毛主席和周總理有機會能夠來到北韓。
毛主席沒來,周總理于1958年來到了平壤,這次他來,是跟金日成商量撤軍的相關事宜,總理要接廣大志願軍戰士們回家。
當代表團離開機場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平壤市民彙集在道路兩旁,沿途不僅有孩童,還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熱烈歡迎中國代表團。
當天下午,平壤各界人民在國立藝術劇場集會,熱烈歡迎了中國政府代表團,金日成和周總理先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大會後還舉辦了歌舞晚會。
當時正好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時期,北韓半島的天氣也非常寒冷,周總理冒着風雪通路了鹹興市,還參觀了興南化肥廠。
北韓和中國一樣,也有着過春節的習慣,是以,從此見面,周總理和金日成二人喝了不少中國茅台酒,通路圓滿結束以後,周總理的任務也完成了。
在通路結束後,群衆們再次彙聚在車站廣場,人們一起搖動着手上的花束,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一直到周總理的背影消失在車站的月台上。
從那以後,兩人的關系便更上了一層台階。
三年之後,金日成便再次率領代表們通路了中國,簽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周總理便是代表中國簽字的代表。
又過了兩年,金日成再次來到中國東北地區,周總理也從北京趕了過去與他見面,金日成此次前來,主要是來學習中國的發展,當時東北地區的工業還是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在中國國慶20周年的紀念日,金日成派出了一位名為崔庸健的委員長來到北京,專程祝賀中國的國慶節。
按照毛主席的訓示,周總理于1970年4月對北韓回訪,金日成立刻推開自己手下的事情,前往機場迎接,看着總理已經有些消瘦,金日成非常難過地說:“總理累瘦了。”
這次,周總理再次和金日成舉行了長時間的會談,兩人分别介紹了國内目前的情況。
也就是這一次,周總理帶來了國禮:一斤沙窩蘿蔔。
而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蘿蔔本身,而是當年那場艱苦卓絕戰争的重要見證。
最初的時候,全世界都不敢相信新中國會卷入這場戰争,當時的新中國也面臨着很多困難,新生的人民政權需要穩固,國民經濟也需要恢複了發展,是以黨中央提出了“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
來到北韓戰場上,中朝兩軍的裝備比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要落後一大截,幾乎是沒有可比性,再加上美軍已經牢牢掌握住了制空權,後勤的保障也是一個極大的困難,人民志願軍在和美軍的戰鬥中,付出了極大代價。
志願軍在毛主席、彭德懷等人的正确上司指揮下,經過兩年又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圓滿完成了“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略任務,将二十九萬美軍擊斃、擊傷、俘獲。
彼時的新中國,并沒有美方那麼強大的軍事實力,更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為了後勤的事情,戰争期間彭德懷還專程傳回了北京,和毛主席商量解決這件事。
而白蘿蔔,便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線有戰争,廣大中國人民便開始主動上街募捐,希望能為志願軍送去更多的物資。
北韓戰場上的局勢也牽動着所有人的心,志願軍的陣地經常被美軍強攻和轟炸,支援的道路也被美軍轟炸機緊盯,運送補給就非常困難。
前線的戰士們需要支援,除了彈藥以外,最急迫的物資便是水。
那會,由于志願軍的工具十分短缺,大家隻能用汽油桶去裝水,在槍林彈雨之中,一旦汽油桶被美軍的子彈擊中,那麼水基本上都會面臨很大的流失。
在戰争中,志願軍機智的發現,蘿蔔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東西,它裡面不僅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就算是被子彈擊中了,一樣能充饑解渴,一次能拉幾個麻袋,也根本不怕子彈。
這樣的方式在全軍流傳開了以後,天津便開始大規模采購白、青蘿蔔,然後再運往前線支援人民志願軍。
在戰争結束以後,天津的衛青蘿蔔便有了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衛青蘿蔔中的沙窩蘿蔔産量最大,也是最甜的那種。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北韓戰争結束後的1970年4月6日,當周總理按照毛主席的訓示來到了北韓,也随身帶了一斤質地最好的沙窩蘿蔔,當做國禮送給了金日成主席。
蘿蔔的背後,凝結着中朝兩國人民并肩作戰的深情,這也成為了一段被載入史冊的佳話,天津市的沙窩蘿蔔,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壯大了名聲。
<h1 class="pgc-h-arrow-right">總理逝世後,金日成哭紅了眼</h1>
在周總理此次通路的6個月後,金日成便秘密來到了北京。
雙方如此頻繁地交往,在外國上司中是極為罕見的,經曆了抗美援朝戰争,雙方早已凝聚成了“一家人”。
周總理同樣于百忙之中來到西郊機場迎接金日成,還陪同他去了釣魚台飯店。
那天晚上,毛主席也來了,設宴招待了金日成。
接下來的兩天多時間裡,周總理和金日成舉行了會談,并在雙邊關系、國際關系等問題上交換了意見。
10月10日本是北韓勞動黨成立25周年的日子,對于北韓來說,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
可金日成并沒有選擇留在北韓,而是在北京度過這樣的一天,周總理也十分細心,當晚便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宴會,結合這個日子專門招待金日成,讓他十分感動。
那次,金日成在講話中便一再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從那以後,金日成在平壤和北京之間的來往更加頻繁了,有的時候是一年一次,有的時候是兩年一次,每次見面,周總理都會親自趕到機場去迎接,然後舉行會談,就各個方面的問題交換意見。
1971年,對于中國來說是極為特殊的一年,因為那一年,基辛格來了,秘密交往取得了成功,基辛格也傳遞了一個重要口信:尼克松總統将要訪華。
在這件事确定以後,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很多國家産生了疑慮,周總理也決定秘密前往北韓一趟,會見金日成,并通報跟這件事有關的情況。
當飛機飛抵平壤以後,金日成立即前往機場迎接,那天,周總理沒有來得及休息,在上午和下午都連續和金日成展開了會談,深入分析世界局勢以及中方舉動背後的重大意義,希望得到金日成的了解。
畢竟,當年抗美援朝戰役中,中朝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金日成聽聞以後,也立刻表示這件事非常重要,需要勞動黨專門開會讨論,當天晚上,金日成希望能讓周總理住下休息一天,不過周總理手頭上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根本來不及休息,當天晚上,他就飛回了北京。
周總理說過的話,金日成總是能牢記于心,在總理回國後不久,北韓方面便發來了通報,表示完全了解和同意中方的做法。
在尼克松正式訪華以後,這則消息再次轟動了世界。
這件事之後,周總理再次來到了平壤,向金日成主席彙報了此次會面的相關情況。
不過,從那以後,周總理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1974年,總理因病住院,金日成聽聞以後,非常擔心周總理的身體狀況,還專門派出了大使前往北京探望,并轉達了自己的問候。
第二年,金日成再次正式訪華,專門來到醫院探望周總理,當時鄧小平也在身邊。
周總理的病情不斷惡化,他指了指鄧公,對金日成說:“以後有事,找小平同志便可以了。”
這也是二人最後一次見面和對話。
到了第二年,金日成依舊關心着周總理的病情,再次派出特使趕到北京,希望探望周總理,不過當時周總理的病情已經嚴重惡化,中方也婉拒了北韓的請求。
第二年年初,偉大的周總理逝世了。
那會金日成的身體也有些問題,眼睛需要動手術,不過當他聽聞了周總理逝世的消息後,眼睛哭得通紅,手術也不得不推遲。
他制作了一個特大花圈,專門送到了周總理的靈堂中,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深切的悼念。
1979年,金日成決定在北韓建立一座周總理的銅像,這個國家從來沒有過外國上司人的銅像,足以見得他和周總理的感情之深。
經過充分的考慮,他決定将這座銅像建立在興南化肥廠的廣場上,1958年,周總理曾冒着巨大的風雪來到了這裡,而且那次總理前來,中朝雙方也達成了重要的協定,算是抗美援朝戰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那年春節,二人的會談也非常開心,共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春節。
1979年5月29日,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來到了北韓,見證了周總理銅像和紀念碑的落成。
在周總理1958年通路北韓的30年之後,興南化肥廠的企業職工為周總理舉辦了“紀念周總理誕辰90周年”的活動,他們共同獻上了四隻巨大的花籃,還擺上了很多鮮豔的小紅花,懷着崇高的敬意在周總理的銅像面前鞠躬。
金日成曾經說過:“周總理十分珍惜用鮮血凝成的中朝友誼,為支援我國的革命事業,不惜一切代價。”
周總理對發展中朝關系的偉大功績,在中朝兩國的關系當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