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詞典筆要成為中國小生的“第二手機”?

作者:王琦 785

詞典筆大戰似乎愈演愈烈。

“雙減”之後,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供需驟降,教育公司紛紛尋路轉型之際瞄準了教育硬體,而詞典筆成為最火熱的教育硬體之一。

網易有道、科大訊飛、華為、百度、新東方等紛紛推出了詞典筆。詞典筆在軟硬體兩個方面的競争都愈加激烈。

近日,網易有道宣布更新有道詞典筆,通過與商務印書館達成戰略合作,《新華字典》《新華詞典》《新華成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新華歇後語詞典》等内容入駐網易有道智能硬體。

通過不斷增加新的内容和功能,詞典筆正在快速拓展中國小生市場,替代手機上的工具類學習APP,成為使用頻次最高的學習硬體。

<h4>使用者面從成人擴充到中國小生</h4>

從大學生使用者向中國小生使用者下沉,是詞典筆演變最鮮明的特征。

網易有道進階副總裁吳迎晖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有道詞典筆剛推出的時候,成人使用者的比例是比較高的。”畢竟,成人更熱衷于購買最新款的數位産品。而且詞典筆最初的功能是掃描英文讀物自動翻譯。

國内任何一款教育産品,都需要從成人向K12使用者延展,才有更大的市場和想象空間。網易有道本身就是如此,這家線上教育公司最初提供成人職業教育産品,随後旗下的有道精品課推出了中國小直播網課,營收規模迅速爆炸式增長,并已超過成人業務。

詞典筆也在向K12使用者延展。有道詞典筆先是推出了一款主打K12甚至更低齡使用者的版本,界面兒童化,并與冰雪奇緣定制了外觀設計。

更主要的動作是增加内容和功能。在内容方面,今年9月,網易有道宣布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在詞典筆中裝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語教材内容。近日又裝入了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等辭書。

“我們在做使用者調查時得到回報,使用者最希望詞典筆裡裝入的内容裡,《新華字典》排名第一。”網易有道CEO周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功能方面,詞典筆增加了語音糾音,進而将學習用途從翻譯擴充到了聽力和口語。随後增加了點讀功能,與出版社合作出版具有點讀功能的繪本。目前的有道詞典筆更新後,新增加了點讀地球儀功能。

<h4>使用場景從閱讀擴充到學習</h4>

詞典筆成為一款年銷量數百萬的熱門硬體,首要原因在于特定使用場景下的便捷性。

詞典筆的使用場景是書桌閱讀。在生産詞典筆之前,網易有道的主打産品是有道詞典APP,當時已有幾億使用者。

“詞典筆的出現,讓使用者不必放下書本去查詞典,進而保持了閱讀的連貫性。”吳迎晖說。

從此以後,詞典筆成了難以變現的電子詞典的商業模式。事實上,占領硬體管道,也是商務印書館這種傳統出版社将内容數字化的變現管道。

商務印書館早就上線了《新華字典》APP、《現代漢語詞典》APP、“涵芬”APP,獲得了一系列國家級獎項。《新華字典》APP還探索出了付費會員制的商業模式。

但商務印書館執行董事顧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商務印書館在進行數字領域探索時其實舉步維艱,因為傳統出版社的營運模式和數字出版完全不同,我們做了很多的優質内容産品,獲了一系列大獎,但實際上收益比較有限。”

工具類教育APP同樣如此,一些口算批改、拍照搜題APP雖然使用者多、流量大,但免費供使用者使用,收益低。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小生使用教育APP時,家長出于保護孩子視力、規避不健康内容等,越來越對手機提高了警惕。

于是,詞典筆在發生使用者演變的同時,使用場景也在演變,越來越從書桌閱讀擴充為書桌學習。

以有道詞典筆為例,已經接入了英文作文批改、數學口算批改等功能。隻不過,周楓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有道詞典筆不會接入拍照搜題功能。

“雙減”政策要求,線上教育訓練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随着功能日漸豐富,詞典筆正在越來越成為中國小生的“第二手機”。唯一難以替代的,恐怕隻有受限于顯示屏過小,無法提供習題練習功能。但在AI自适應學習技術較為完善的背景下,習題練習越來越多地與視訊微課、手寫輸入等功能結合,主要呈現在學習平闆等大屏硬體上,同樣在逃離手機。

對于一款硬體無法滿足的需求,教育公司的對策是強化賬号使用,進而通過賬号實作跨屏的内容遷移。

<h4>擺脫手機擺脫“流量”思維</h4>

在市場需求和“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育硬體作為教育訓練業務“流量入口”的價值在減弱,導緻的結果是,教育硬體開始走上教育公司戰略的中心,也讓教育硬體更無所顧忌地替代學生的手機。

比如,作業幫APP曾是國内唯一一款月活使用者過億的教育APP,其主要功能免費,但卻為作業幫直播課轉化了大量低價流量。

“雙減”之後,網易有道已經宣布将剝離義務教育學科類教育訓練業務,今後主營業務将轉向素質教育、成人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教育硬體和教育資訊化。

巧合的是,網易有道在教育資訊化領域布局的産品也在規避手機。網易有道面向中國小校推出了一款有道智能學習終端,用于作業批改和資料采集。

以往學生作業的大資料采集需要使用手機或平闆做作業,但智能學習終端支援任意紙質教輔書籍、試卷、作業的資料采集和識别。在不改變紙筆手寫習慣的前提下,通過錯題識别、推薦個性化練習,再生成專屬的紙質練習冊。

當教育硬體越來越擺脫手機,也就在越來越擺脫“流量”思維,進而讓教育硬體作為獨立業務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