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養老有哪些“他山之石”?

熱門綜藝節目《奇葩說》,曾談到養老的三種形式——獨居,住養老院,和子女同居。年紀大的長者無法選擇獨居,隻能排除這個選項。但同居和養老院屬于兩難抉擇,代溝隔閡會讓兩代人的生活都掀起波瀾。正如日本電影《父親與伊藤先生》,當女主角阿雅提出“為什麼爸爸不能自己住呢?”哥哥立即用言語抗議:“父親74歲心髒不好,而且母親不在,他從來沒有自己住過……”最後,父親自己提出養老方案:用賣房的錢和終身俸住養老院。日本人追求彼此尊重的界限感,以及家庭和美的倫理觀念,為中國養老護理帶來了新的啟示。

尊重自然規律養老“順其自然”

日本作為高齡化社會,老人數量的快速增長,在養老産業的發展經驗頗豐。近年來,日本政府采取了多措并舉,解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問題,讓他們安享幸福的晚年,其中包括:養老金制度改革、介護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和稅收一體化改革……這些措施,讓日本老人的衣食住行沒有後顧之憂。

開巴士的司機、交通引導員、超市收銀員……在日本,很多崗位上都有老年人的身影,他們隻要每年能通過體檢和職業測試,就可以一直從事相關的工作。日本人尊重自然規律,他們最看重并非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治愈和改善老年人身上的功能障礙抑或慢性疾病。央視名嘴白岩松在《行走在愛與恨之間》裡寫道:許多日本退休老人并不像中國老人那樣安度晚年,而是選擇再就業,賺點零花錢展現自身價值,這就是崇尚自然規律的延展方向。而更難能可貴的是,日本老人和家屬都對此表示了解,他們樂于接受“順其自然”的養老理念,也不渴求絕對的長命百歲。這種價值觀念,展現的養老精髓在于維持并延緩老年人生命的自然規律,他們的身心狀況,和生命處在什麼階段就提供相應特點的養老護理服務,極少會試圖通過施加外力改變生命發展裡程。這樣的觀念,使老人和家屬、護理機構甚至全社會,可以集中“火力”來保證老人晚年的生活品質。

推行介護保險注重晚年生活品質

日本的護理又名介護,注重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意即除了生命的長度或身體健康的程度,更注重老人所剩無幾的生活品質。介護的種類多種,譬如私人老人的介護和老年癡呆症的介護等。還在2000年推出了介護保險,屬于國家介護保險,是除了養老保險外還需介護的老人繳納的保險,用于保障入住的養老機構,分兩階段分别繳納費用。其使用方法和方式多種,居家上門服務和日間照料中心占一部分;老人短暫入住養老機構也占一部分;介護老人的特殊設施還占一部分。

在中國,我們殚精竭慮幫助老人實作長命百歲。為此,中國的護理機構往往會和老人一道投入時間和金錢在尋醫問診上。如果老人确實有很大的治愈希望,花費精力和金錢肯定是值得的。但許多老年人所患疾病,都是不可治愈、對其健康損耗過大的慢性病或身心功能障礙。挖空心思治療,不僅會讓老人反複遭罪,也會讓他們在“餘額不足”的時光裡喪失生活品質。與其這樣,不如選擇保守治療,盡量讓老人度過最後快樂的時光,甚至幫助他們圓夢更是不錯的選擇。适當的時候,允許老人喝酒、抽煙、長途旅行、尋找想見的人,順遂人願,何樂而不為?

日本尊重愛護每位老人的感受,意即以人為本,盡可能展現個性化的差異服務。電影《彩虹老人院》,講述的正是同志養老院個性化陪護的故事。養老陪護工作雖然枯燥繁重,但近年來日本養老服務産業,卻更遵從護理對象的個性化需求。隻要是人力和設施允許的養老服務機構,都會盡可能按照老人個人喜好等為其提供飲食、沐浴、外出散步等陪護服務。具體到中午12點吃午餐,早晨或者深夜沐浴,雨雪天氣外出散步等等。不管是敬天還是愛護老人,似乎都源于我國王陽明哲學思想的精髓。

不吹捧高科技重視“人對人”的陪護

最近,熱播劇《都挺好》中可窺,居家養老并不是唯一的選擇。蘇母的突然離世,讓行将養老的父親蘇大強成為“燙手山芋”。三個兒女首先想到,讓蘇父和大兒子一起到美國住大别墅,蘇父被當成皮球到處踢。在日本,養老産業發達,機構種類數不勝數,統一歸納可分為六大類: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付費的養老院、老年癡呆症的養老院、介護療養型、社群服務中心、特别養老院。

根據調查,日本老人喜歡住在交通設施友善的位置,對于服務配套設施和膳食也很看重,也就是說養老機構的服務品牌至關重要。有三家典型的日本養老機構值得中國養老機構學習:其一,福岡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機構。面積雖小但五髒俱全,具備日間照料、短期入住功能、日常照料的養老院以及上門家政服務等;其二,神戶的千鳥山莊。屬于連鎖機構規模大,老人生活在護士、護理員辦公區和廚房包圍的中間,特點在于草席榻榻米鋪設;平層面積比較大;關鍵點都放有折疊式輪椅;還會經常組織小朋友陪護活動;其三,酒店式養老機構。神戶鋼鐵的家養老機構在近旁開設介護型養老機構,将兩個機構串聯起來,醫養結合老人随時可以看病。

日本還注重有溫度的陪護,意即以“人對人”的陪護為主,而不是像科幻電影過度吹捧高科技物聯網陪護等。毋庸置疑,日本在資訊化、機械、人工智能等領域十分搶眼,在養老領域,日本研發制造的智能機器人更是世界的翹楚。然而,日本卻始終堅守提供有溫度的養老服務,他們并沒有盲目采用那些“網際網路+”、人工智能、仿生機器人和其他高端裝置,而是堅持以護理人員對老人細心呵護為核心。日本人認為,唯有這樣,養老護理服務才能展現溫度和價值。譬如,沐浴服務,日本30年前就出現了全自動機械洗浴槽。但調查顯示,相較冰冷的機器,大部分老人更偏愛有護理人員搓背的沐浴服務,在沐浴的同時,還有人陪伴聊天,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文/王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