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推拿的前世今生

作者:新民網

推拿,被譽為“元老醫術”。屬于中醫外治的範疇,是一種“以人療人”的實體治療方法,也是民間主要的養生保健方式。

起源:推拿療法在我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我國最早運用按摩的時代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在生活和勞作中,常會因外傷而出現疼痛,會本能地用手或木棒等工具按摩或輕扣不适部位,以此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在這種經驗的積累下,他們把本能的按撫行為演變成了系統的治療和養生方法。

曆史:早在殷商時期文獻中便有初載,當時巫吏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間療法的效果來印證其神力。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扁鵲途徑虢國時,運用推拿等手法治愈了虢太子暴疾屍厥之症。發展至隋唐時期,推拿療法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如《千金要方》中記載的按摩治療“小兒鼻塞不通”、“夜啼”、“腹脹滿”等。《續神仙傳》中記載唐杭州縣吏馬湘以“竹杖打之”治療腰、腿不适之症,是器械拍打手法的最早記載。此後又推陳出新,如《聖記總錄》中用生鐵熨鬥摩項治療風熱沖目;《醫說》中搓滾竹管治療骨折後遺症;《回回藥方》中用“腳踏法”、“擀面椎于脫出骨上”治療脊柱骨折等。由于明清時期因“崇儒尊道”的封建禮教占據統治地位,認為推拿“有傷大雅”,乃勞力者之“賤技”,非“奉君之道”,故而推拿療法逐漸被政府冷落。相反,推拿轉向民間後倍受推崇,竟演化出多種流派,如湘西的小兒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東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經穴推拿、上海的擁法推拿等。

那麼推拿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疏通經絡。《黃帝内經》所述:“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通過推拿有疏通經絡之效果。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其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人體新陳代謝水準有所提高。

2、運作氣血。通過推拿可使疲勞不适部位的氣血運作加快。進而使機體的肌肉、關節、經脈等得到氣血的濡養。迅速解除疲勞不适,恢複體力。

3、調理髒腑。推拿可對髒腑在體表的反射區施以手法,起到對其直接按摩的作用,以達到調理相應髒腑功能的效果。

4、活血化瘀。推拿中按、摩、揉、推等手法,能促使局部皮膚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起到血泵的作用,使瘀血逐漸吸收消散,進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肌的作用。

5、理筋整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人體某些位置異常,可通過推拿外力的作用直接得以糾正。運用牽引、拔伸、搖扳、彈撥等可使關節錯位者整複,骨縫開錯者合攏,軟組織撕裂者對位,肌腱滑脫者理正等。進而消除引起肌肉痙攣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狀态,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複和關節功能的恢複。

新民網出于傳遞健康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