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愚公移山建設生态打破作業系統壟斷

作者:源正流清

一直以來,國産作業系統之是以無法做大做強,根本在于生态貧乏,而市場基本被Wintel壟斷。微乎其微的市場占有率又反過來促使應用軟體廠商不會給國産作業系統移植軟體,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過去這些年,湧現出不少智能手機和PC作業系統,其中大部分折戟沉沙,其中不乏出生名門的作業系統,比如IBM的OS/2作業系統和諾基亞的塞班系統。經過慘烈的市場厮殺,隻有安卓、IOS、Windows、Mac OS等少數幾個作業系統笑傲江湖。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失敗者之是以失敗各有原因,但成功者之是以能夠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建構了自己的成熟生态。

愚公移山建設生态打破作業系統壟斷

就建構生态而言,最成功的莫過于微軟和英特爾。

誠然,英特爾最近10年在CPU領域一直非常強勢,但在幾十年前,英特爾的技術水準卻比較一般,英特爾公司80年代的處理器在性能上還不如DEC、MIPS等公司同時期的産品,甚至為了生存,還不得不維持RISC處理器和CISC處理器兩條産品線。英特爾能夠實作逆轉,關鍵在善于尋找合作夥伴,形成了Wintel聯盟壟斷市場。

1980年前後,IBM準備開發個人電腦,為了能夠縮短研發周期和成本,直接選擇采購英特爾的處理器,同時,比爾.蓋茨借助母親的關系拿到了作業系統(DOS)的訂單。IBM 的個人電腦一上市就大獲成功,一年内就賣出10萬多台,占據了四分之三的市場。在IBM的“幫助”下,英特爾和微軟成為了合作夥伴。

1981年,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邀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商談合作事宜。喬布斯的本意是邀請蓋茨為蘋果公司的麥金托什電腦開發應用軟體,但卻給了比爾.蓋茨一個觀看麥金托什電腦的機會。比爾.蓋茨被麥金托什電腦基于圖形界面的作業系統震撼到了,因為這個作業系統比微軟的DOS作業系統不知道要強了多少倍。在這種作業系統面前,微軟所有的産品都将顯得寒酸和落後。

愚公移山建設生态打破作業系統壟斷

由于技術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要在短時間裡拿出可以和蘋果相匹敵的産品根本不現實,比爾.蓋茨做下了四招破解困局:

一是與喬布斯虛與委蛇,給麥金托什電腦開發應用軟體。

二是與IBM合作一起開發OS/2作業系統,借助IBM的力量的抗擊蘋果。

三是苦心孤詣開發Windows。

四是低價傾銷微軟的作業系統。當時,比爾.蓋茨選擇以低價換取市場。每個作業系統的拷貝隻賣5美元,這個價格已經便宜到大家都懶得去盜版的地步。便宜的價格又吸引了很多軟體公司和開發者在微軟的平台上開發了很多應用軟體,并最終使使用者對微軟形成了依賴性。

在微軟推出Windows3.0和Windows3.1後的幾個月,其銷量就超過了OS/2作業系統的總銷量。之後,微軟借助Wintel聯盟擊敗了蘋果、IBM、摩托羅拉組成的AIM聯盟,以軟體+硬體捆綁的方式最終壟斷了個人電腦。至2020年,在全球桌面作業系統領域,Windows系統依然占據了80.5%的市場佔有率。

回顧這段曆史,英特爾和微軟當時在産品上相對于競争對手而言并沒有多少優勢,甚至在一段時期内都是處于劣勢的,但就是依靠軟體生态建設和Wintel商業聯盟打敗了競争對手,分别壟斷了全球作業系統和CPU市場。

從英特爾、微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科技公司的競争中,很多情況下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并不是誰的技術更先進,而是看誰的商業政策和生态建設更優秀。

當下,自主CPU和國産Linux作業系統在産品和技術上與英特爾、AMD、微軟等國際大公司有差距。在軟體生态和商業聯盟方面,國内企業與國際巨頭差距更大。相對于鐵桶一般的Wintel聯盟,自主CPU和國産Linux并沒有形成明确的綁定關系,互相的支援力度不能和Wintel相比。

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正視差距奮起直追。而且追趕之路沒有捷徑,想要彎道超車,隻會彎道翻車。唯一的可行之策就是愚公移山,一步一個腳印的追趕,CPU公司提升設計水準,提升CPU的IPC和主頻,作業系統公司優化軟體,進一步加強對自主CPU的支援,應用軟體公司則做好移植和适配工作,不斷完善生态。

愚公移山建設生态打破作業系統壟斷

在這方面,最有潛力形成聯盟的是龍芯和UOS。

就CPU性能提升而言,相對于某國産ARM CPU 7年IPC僅提升20%,龍芯實實在在通過微結構更新把GS464V提升到AMD Zen的水準,并推出了龍芯自主指令集,徹底杜絕了在指令集方面被卡脖子的問題。UOS則在生态建設上初見成效,統信官網完成登記的适配資訊超過14萬條,2021年官方公布的中國常用辦公生态的軟體清單中,完成适配的有74款,适配率高達96%。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也評價“統信UOS代表了中國作業系統的最高水準”。

目前,機關機關已經開始替換國産CPU和OS,金融、能源、電力、交通、通信等行業也開始逐漸替換國産CPU和OS。鐵流希望國産化替代的東風能夠助力中國版Wintel的成長,XC市場能夠成為自主技術的孵化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