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近日,上市銀行陸續公布三季度業績報。今年三季度,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保持增長,部分銀行增幅較大,達50%左右。業内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業務的驅動。
受理财轉型、減費讓利以及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等影響,此前多家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出現波動。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雖然三季度市場利率總體下行、資本市場有所震蕩調整,但财富管理持續發力将使得銀行相關手續費增速具有較好韌性。此外,在理财産品代銷管道拓展、居民财富管理意識增強等大背景下,管道能力強、客群基礎好的銀行有望實作更高的手續費收入增長。
展望未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增加居民各類财産性收入,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将成為金融機構布局财富管理的新着力點。
财富管理“抓手”下銀行中收大增
近日多家A股上市銀行公布了2021年三季度“成績單”。
值得一提的是,非息收入上升成為趨勢。前三季度,招商銀行實作非利息淨收入1007.72億元,同比增長21.57%,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40.08%;平安銀行實作非利息淨收入為376.29 億元,同比增長 17.6%;杭州銀行非利息淨收入為 66.0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7.97%;常熟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為1.9億元,同比增長約30%;長沙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為7.9億元,同比增長約26%。
平安銀行表示,非息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業務、信用卡業務、對公結算業務、理财業務等帶來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和投資收益增長。
銀行非息收入指除利差收入之外的營業收入,主要是中間業務收入和咨詢、投資等活動産生的收入。而中間業務具有資本占用低或不占用、穩定性好、持續性強、風險低等特點,且中間業務收入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争力和創新能力,近年來被多家銀行作為利潤的新增長點。業内分析人士認為,一般情況下,中間業務品種較為豐富、占比較高的銀行可以獲得更高的ROE,其在市值上也更能獲得認可。
東興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财富管理業務具備輕資本、弱周期屬性,是商業銀行應對監管資本限制、息差收窄壓力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連結社會資産、資金的連接配接器。其在點評招商銀行三季度業績時認為,預計在大财富管理價值循環鍊的總架構引領下,該行手續費收入将保持高增長态勢。
此前,今年2月印發的《關于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切實加強企業2020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财會〔2021〕2号)提出,銀行從事信用卡分期還款業務形成的金融資産,企業不得将其按實際利率法計算的利息收入記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科目或在利潤表中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項目列示。這使得部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規模有所下降,加之疫情影響金融機構減費讓利,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等也出現一定波動,但多數業内分析人士認為,财富管理業務驅動上市銀行中收保持景氣增長,彌補了其他收入下降帶來的影響。
普惠性财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
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财富管理業務也将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10月22日釋出的《共同富裕視角下的中國普惠型财富管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普惠型财富管理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目前的主力軍是銀行理财與公募基金,截至2020年底合計規模已達資管業的36%,但兩者規模對應居民财富的占比僅為4.4%和2.9%,規模依舊很小,這也意味着共同富裕目标下,普惠型财富管理未來增長潛力和空間将十分巨大。
10月24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興業銀行了解到,該行董事長呂家進在2021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正進入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要着力提升資産管理的普惠性,将普惠包容作為立身之本。通過大力服務大衆客群、緊密融入鄉村振興、積極探索養老資管等方式,讓更多優質資管産品“飛入尋常百姓家”,促進不同收入群體之間、城鄉之間、代際之間的金融服務機會均等化,為資産管理引入更多源頭活水。其認為,資管要順應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換大勢,進一步提升權益類、含權類産品比重,豐富實體經濟融資管道,有效把握我國經濟轉型更新的紅利。
不過,普惠型财富管理針對的人群比較廣泛、平均收入和财富水準不高、理财意識和水準都有待提升。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告訴記者:“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讓大衆意識到财富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對各類金融産品有更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要提供高效、優質的财富管理服務,提高金融科技水準,讓普通投資者更便捷地購買到适合自己的金融産品。”
劉銀平向記者分析道:“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财富管理産品具有門檻低、風險可控、資訊披露透明、購買便捷等特點。金融機構要注重産品的穩定性,主要投資中低風險的标準化資産,以滿足大部分投資者的财富管理需求;針對少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推出的産品,配置一定比例的權益類資産,以提高産品的投資回報。”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資管新規、理财新規等相繼釋出後,銀行理财的門檻降低,投資者認可程度提高,投資者數量增長較快,已經具有‘普惠’性質。”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财富管理需要面向更多的客戶,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思想認識和業務定位上要逐漸明确‘普惠’的意義,讓财富管理服務覆寫更多的群體。”其認為,大衆财富管理雖然單筆金額相對較少,但基數大、筆數多,市場龐大,未來或是競争藍海;而從實際看,目前面向大衆客戶的财富管理業務還遠不夠,金融機構應加快布局。
董希淼建議:“銀行等金融機構應開發适合大衆客戶的産品和服務,打造普惠型财富管理體系,産品應更加穩健、收益适中、安全性更高。此外,産品說明書需要改造,不要有太多的專業術語,要通俗易懂。與此同時,還要加快财富管理人才的培養,既要有面對私人客戶的産品經理和理财經理,也要有掌握銀行理财知識和銷售能力的理财經理,可以與大衆客戶進行很好的溝通交流。”
在提升普惠型财富管理體系的可持續性方面,董希淼認為應利用金融科技推動普惠型财富管理體系數字化。“從客戶體驗看,客戶行為正在發生變遷,越來越多的客戶偏愛數字化服務方式,資管科技可以滿足客戶随時随地擷取服務的需求;從産品營銷看,資管科技可以幫助資管機構突破實體管道和銷售人員不足,實作對更多客戶的覆寫和服務;從投資研發看,運用資管科技,創新智能投顧等模式,可以提升投資能力,為客戶創造超額收益;從風險防控看,借助資管科技可以實時監測投資組合的各項風險名額,提高風險預警和管理的及時性與精準度;從營運管理看,資管科技可以幫助節省人工成本,提升賬戶管理、資訊披露等工作效率。”
此外,董希淼還強調,應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國民金融能力,提升國民财富管理意識和素質,其認為這也是财富管理市場壯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