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紅的《手》,不過時的對比與批判

作者:玉荀

我仍然看着地闆上的花紋,我想她的眼淚比我的同情高貴得多。

繼續品讀蕭紅的著作,一本《小城三月》記錄了她寫的很多短篇,看到《手》這一篇時,忍不住想寫個感想。

本文寫了一個從鄉下來的染布坊的女孩上學的故事。由于假期要幫助父親染布,她的手總是藍色的,黑色的甚至是紫色的。因為這一雙手,校長和同學都歧視她。

校長不讓她參加校操,因為做操時,大家伸出胳膊和手來都是白皙的,她顯得格外特殊。她知道這一點,是以和父親要了雙手套帶着,但校長覺得這還是特殊的,畢竟在校長眼裡,整齊劃一,白皙的手臂才是給學校長面子的事情。

同學歧視她,歧視她的手,歧視她的窮,歧視她的土,歧視她的身份。他們覺得她髒,從手、從衣服、從她的行李看出來的。沒人願意讓她住在宿舍裡面,她隻能帶着她的行李卷每夜住在過道中。

她的手雖然可怕,但是她的心特别純淨。

她知道自己來學校,是為了學習,是為了給父親分擔負擔。她很是勤奮,從早到晚,很少停歇。但到了最後,學校都沒給她一個參加考試的機會,隻冷冷地評判一句:“不用考了,不能及格的。”

憑什麼,為什麼?

父親聽到之後,雖然可惜,但還是關懷着她,讓她穿暖,帶好手套,穿好毛靴,說了。

“再來,把書回家好好讀讀再來。”

天真的人,純淨的心,雖然長着可怕的手。

蕭紅用第一人稱同情地看待主角,但她能做的有限,無法改變世俗對主角的看法,這是現實。

衆人躲着她,嫌棄她,厭惡她,不給她機會,這也是現實。

那個時代的貧富差距和歧視,讓很多窮人和富人面目全非,但我們的主角,仍能在冷眼之中,保持自己的本真,她不偷不搶不與人為惡,甚至傻傻的,不願意相信别人對她的惡意。

相反那些衣食無憂的富人,那些不學無術的富人,她們的手那麼幹淨白嫩,但他們的心冷漠無情。

反觀我們這個時代,這樣的歧視真的完全消除了嗎?

在學校,在社會,仍有耳聞。

蕭紅這篇《手》,批判的現實,到了現在仍然不會過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