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皇太孫即位,遺诏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王自北平入奔喪,聞诏乃止。——《明史·卷五·本紀第五·成祖一》

<h1>前言</h1>
朱元璋坐上皇位之後,可以說為了大明江山永固做了很多事情,設立藩王也是朱元璋的計劃之一。而且當時為了不讓藩王之間有勾連,朱元璋也是要求所有的藩王都必須到自己的封地去,即便是有事要入京也是要一個一個的來。然而因為皇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最終立皇太孫朱允文位帝,朱允文上台後開始了削藩。
<h1>叔侄之間的較量</h1>
很多喜歡曆史的人普遍認為,如果朱标沒有薨逝,朱棣這邊恐怕也不會想要争皇位。因為朱标做太子的時候,不僅朱元璋頗為認可,就連朱标的20多個弟弟對自己的太子大哥也是很信服的,但是換成了朱标的兒子,大家夥對這個侄子做皇帝就有些想法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這些叔叔,畢竟那是做皇帝,眼看自己距離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僅有一步之遙,想必很多人都會動心的。而且朱允文聽了朱元璋的話開始削藩,這也讓各位叔叔心裡非常不滿,朱棣眼看着藩王們成了庶民,還有人是以慘死,他的心裡也起了波瀾。
朱棣率軍南下“清君側”
當初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擔心皇權旁落到外戚或者是權臣手裡,還給了藩王“清君側”的權利。而朱棣當時面臨要被削藩的境遇,便以“清君側”的名義揮師南下,當時朱棣要偷襲滄州,從北京出發經過一個三岔口小鎮,朱棣從這裡渡河。
也就是這一次偷襲開始了朱棣的奪權之路,之後經過了4年的苦戰,朱棣在這場叔侄之間的較量中獲勝。打着“清君側”的旗号,坐上了皇帝的寶座,而朱棣也是曆史上少有的篡位成功的皇帝。
<h1>朱棣下令将小鎮更名</h1>
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心情自然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在朱棣看來南下時經過的三岔口小鎮也是非常的喜歡,是以要為這個地方改一個響亮的名字。當時也是讓群臣都給出自己的意見,而朱棣也是在這些名字中,選擇了“天津”着兩個字。
其實這天津二字有很深的意思,因為朱棣是經過這裡奪取了大明江山,是以有“天子渡津之地”的意思。後來朱棣也是将都城從南京遷到他曾經的封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而天津在當時的戰略意義就更加重大。
<h1>總結</h1>
朱棣稱帝後的第二年,就在天津設立衛所,一共安排1.6萬明軍駐守這裡,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現在依舊有人管天津叫天津衛。如今的天津已經成為直轄市,是國家中心城市,總面積11966.45平方千米。
【參考資料】《明史》、《皇明祖訓》
【圖檔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