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滿城縣嶺西鄉嶺西村,這是一個背後依山、面前傍水、坐北朝南、美麗秀氣的小村莊。全村二百多戶人家,大都是祖祖輩輩耕田種地的莊稼人,常年累月在土地上勞作。除此之外,村裡隻有少數幾戶經營糧油食品的小商鋪,一戶鐵匠爐、一戶染布坊、一戶麻繩坊、一戶飯店。村莊四周原有高高的城牆,有十幾個通行關門,村中間由西向東一條寬大的街道,除兩頭各設關門外,中間還有四座關門。村中設有三口水井,稱為北井、西井、東井。村的正中央有一座大戲台和大街,每年春節人們在這裡看戲,平日這裡是全村開會集聚和買賣糧食的場所。戲台北側有一條西胡同,我家就住在胡同最裡的一戶莊稼院裡,我就出生和成長于這樣一個農民的家庭。
村後是太行山脈高高聳立的綿延山峰,如一條長龍盤居在村莊後面,最高峰是廟兒頂,如龍的尾巴翹向天空;龍的身體由十幾個層巒疊嶂的較低的山頭和山丘構成,從西向東有紅石溝、門樓坨、大險、北溝等,而龍頭的山嶺名叫東山坡,則盤居在村東邊,構成一個卧龍吸水形的屏帳,嶺西村的村名由此而來。這些山坡大都由岩石和黃土構成,山路崎岖難走,山崗山腰常年長着青草和荊棘,山溝山底和平地處被開墾成梯田種植果樹和莊稼。我從小就和夥伴們一起在山上割草,爬柿子樹摘紅柿,背荊條筐拾糞,在地裡打茬子,在樹下摟柴禾。
村前是自西向東常年流淌的一條大河,名叫界河。因為河的北側屬于滿城縣,而河的南側屬于完縣,此條河則為兩縣交界的分水之河。不過,由于河的南岸也是一條順河而立的高山,是以大河南岸的山坡溝地仍屬我們嶺西村所有,隻是南山的那一側屬于完縣所有。河的兩岸,是一片片、一塊塊耕地、菜園、果樹林,這是經過十幾代人的辛勤勞動而形成的美麗圖景。河水由西部山上流下,河床全是光光圓圓的鵝卵石,河水清澈透明。夏秋兩季,我和男同學們每天中午都到龍王坑和釣魚台河中遊泳跳水和玩耍,幾個人潛入水中睜大眼睛去尋找一塊白白的鵝卵石,以比遊技高低。很多時候,因貪玩而誤了下午上課時間,被當堂罰站。冬天,河水結冰,人們過河不用走木橋,也不用走石橋,而是踏冰而過。有時候,透過冰層還可見到水中遊走的小魚,十分高興。驚蟄過後春天到來,冰化河開,水特别清涼,我們拿着自制的鐵絲魚杈去捉魚,好玩極了!
我是在嶺西村上的國小、高小和國中,從小沒有離開過這個村莊,對家鄉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深厚感情。去年秋季我離開家鄉考入了滿城縣立中學,來到城市開始高中學習生活,但我心裡時時刻刻都想念着生我養我的可愛的農村家鄉。
(此文發表于1960、3、5 滿城中學獲優秀範文獎作文。署名王振嶽。)
說不怕鬼
小時候,經常聽村裡大人們講關于鬼的故事。尤其在晚上,到别人家聽了鬼怪故事特别害怕,回家的路上總覺得後面有鬼追,前面有鬼欄,左右都有鬼影,吓得毛骨聳然。一溜煙急步跑回家裡趕緊關門,心跳到嗓子眼,氣都喘不上來。
上學以後,學了一些科學知識,還看了宋定伯捉鬼的文章,才知道怕鬼是一種迷信思想作怪。其實,人世間是沒有鬼的,世界上的一切均由物質構成,一切活動都是物質運動。人生下來後,進行生産和生活,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都是實實在在的;人死之後,生産和生活完全停止,人的身體和靈魂都完全消失,也不再變成鬼在世間出現。是以,所謂鬼是不存在的。
不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鬼的現象也是存在的。在自然界中,水災、旱災、火災、地震、台風等,會造成人們饑寒交迫、家破人亡。在世界上,帝國主義侵略者、外國反動勢力,不斷向我國進行挑釁,企圖搞垮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我國淪為外國的殖民地。在國内,社會上也存在殺人、放火、盜竊、A錢等犯罪活動,嚴重地危害我國社會秩序和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所有這些天災人禍現象,都如同妖魔鬼怪一樣,令人恐懼害怕。但是,隻要我們全中國人民在黨的上司下,齊心合力、團結一緻、戰天鬥地,搞好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國防建設,就一定能夠打敗國内外一切階級敵人的破壞和搗亂,一定能夠克服前進中的一切艱難困境的幹擾和阻撓,一定能夠消除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不良現象和行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和強盛,使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安定、幸福和快樂。
總之,鬼是不可怕的。
(此文發表于1962、7、7 全國聯考作文。署名王振嶽。)
剛進村就遇到的怪事
我是南開大學經濟系二年級的一名在校生,在學校裡學到了一些有關階級和階級鬥争的理論,但是認識比較浮淺,體會不夠深刻,一遇到具體實踐問題時便不會用所學理論加以辨識。今年五月中旬,在河北省委的統一部署和指揮下,我校文科院系師生被派往農村參加四清運動即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我被配置設定到霸縣煎茶鋪四清工作隊,和先期到達的老工作隊員一起工作。就在我剛進村不久發生了一件事,讓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使我對階級鬥争有了比較真實的了解。
有一天,我在貧農吳大叔家正在同他全家人一起吃晚飯時,吳大叔的老嶽父來家裡閑談。他對我說,你們年輕人在城裡上學,哪裡知道農村社會的複雜關系。在芸芸衆生裡,人可分三六九等,上等人吃香的喝辣的,中等人稀裡糊塗過日子,下等人隻好挨餓受凍,這都是命中注定。人們都是自私的,自己顧自已,哪去管别人的閑事?在煎茶鋪村幾百戶人家裡,從各家門戶的風水來看,可分為三類,一是龍門,風水最好;二是虎門,風水不正;三是地門,風水準平。龍門就是有權有勢的人家,過去他們掌握着生殺大權,一般人不敢惹,這次四清他們收斂了很多,怕丢官丢權。虎門就是有各種小偷小摸手腳不幹淨的人家,他們對四清心存戒心,害怕挨整。地門是普通的農民家庭,平時老老實實幹活,不多言多語,就像你吳大叔他們家,他們也想發财緻富,但四清也解決不了他們的貧窮問題。你們工作隊員到各家去,要認清是什麼家庭,要分别對待,不可輕信他們的話。
聽了老者一席話,我似懂非懂,難辨是非;又由于我晚飯後要參加一個座談會,也沒有來得及深入與他讨論,但總覺得有些不對勁。過了幾天,在工作隊長召開的一次情況彙報會議上,我把這次所見所聞如實說給全體工作隊同志們聽。大家對此進行了熱烈讨論,一位老同志告訴我這個講三門的老者是一個地主分子,把我吓了一大跳。工作隊隊長是省委組織部的一位上司同志,他明确指出,這是階級敵人利用封建迷信思想向我們進攻,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過去,我總覺得階級鬥争是在書本中和檔案裡,認為階級鬥争是别人的事和别處的事,離自已很遠很遠。經過這一次事件,我深深地了解到階級鬥争就在當時當地,就在我的身邊眼前,離自已很近很近。是以,我要更加積極地自覺地參加到這次社會主義教育工作中,經風雨見世面,在階級鬥争中使自己不斷經受鍛煉和考驗,更快地成長起來。
(此文發表于1964、4、5 河北四清報。署名王振嶽。)
做馬克思那樣的理論家
本學期學習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感受很深,想到的論文題目也很多。但我感受最深的是馬克思為了無産階級革命事業嘔心瀝血四十年寫作《資本論》一至三卷的艱辛曆程,最想寫的一個論文題目則是《做馬克思那樣的理論家》。本文就是我學習《資本論》第一卷的主要體會心得,也是我今後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鄭重宣言。
一、馬克思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一生
1818年5月5日 卡爾·馬克思誕生于普魯士萊茵省南部特利爾市一個猶太族律師家庭。 1830年入特利爾中學,1835年8月中學畢業時著作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835年底至1841年,馬克思先後在波昂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大學期間成為青年黑格爾分子。 1842年大學畢業後, 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任該報主編。1843年 6月19日,馬克思與童年時代的女友燕妮結婚。6月,前往克羅納茨赫度蜜月,期間寫成《克羅納茨赫的筆記》。10月移居巴黎,與盧格合辦《德法年鑒》。此時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為《德法年鑒》撰寫《論猶太人問題》等,這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已經完成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科學共産主義的轉變。 1844年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會見,合寫第一部著作《神聖家族》,從此他們開始了終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們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态》,論述了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态》(節選)(與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1847年7月,作《哲學的貧困》。11月底,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産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受委托起草同盟綱領。 1848年2月中旬,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共産黨宣言》問世。 1848年2月,席卷歐洲大陸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爆發,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同盟投入革命洪流。3月初,馬克思被比利時政府驅逐出布魯塞爾到達巴黎。 1848年5月31日由馬克思主編的《新萊茵報》創刊。 1849年5月16日,普魯士政府下令驅逐馬克思。19日,《新萊茵報》被迫停刊,用紅色油墨印刷了最後一号。 1850年3月和6月,先後兩次與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員會告共産主義者同盟書》。 1850年,馬克思寫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争》。 1851年底至1852年春,寫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總紹了歐洲、特别是法國1848年革命的經驗。 1852年10月末-12月初,作《揭露科倫共産黨人案件》 1857年 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1857年8月) 1858年 著作:《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1859年 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1860年12月1日作《福格特先生》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應邀出席在倫敦聖馬丁堂舉行的國際勞工協會成立大會(即第一國際),當選為協會臨時委員會委員,起草了協會的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 1867年9月14日,在漢堡《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71年5月30日,馬克思宣讀了題為《法蘭西内戰》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實質上是勞工階級的政府。 1875年,他寫了《對德國勞工黨綱領草案的意見》(即《哥達綱領批判》)。 1877年,作《反杜林論》第二編第十章 1880年5月,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導法國勞工黨蓋得派上司人制訂黨綱,口授了綱領的理論部分。 1882年為《共産黨宣言》俄譯本作序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積勞成疾,躺在安樂椅上溘然長逝,享年65歲。馬克思的一生,是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
二、馬克思的刻苦治學和理論創新精神是我們的光輝榜樣
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他不僅以自己的畢生心血為人類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論寶庫,同時也在治學和理論創新方面為人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馬克思主義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直接繼承了19世紀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優秀成果。 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捍衛了哲學唯物主義 ,用德國古典哲學的成果、特别是辯證法豐富了哲學,把唯物主義對自然界的認識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創立了曆史唯物主義,指明了被壓迫階級擺脫精神奴役的出路,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勞工階級。馬克思論證并發展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闡明了無産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空想社會主義批評資本主義社會,幻想有比較好的制度出現 ,但它不能指出擺脫剝削制度的真正出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作了科學的分析,說明無産階級才是消滅舊制度、創立新制度的社會力量,得出了階級鬥争是階級社會中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這一結論。
馬克思一生四次被反動政府驅逐,最後在英國倫敦定居。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度過了一生中生活最艱難的時期。然而馬克思沒有被苦難所壓倒,幾乎每天大英博物館剛開門,馬克思就準時到達這裡,如饑似渴地進行學習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館閉館。 馬克思積累了非常淵博的知識,他的知識領域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政治學、文學,史學,語言學,翻譯,工商業實踐,甚至還觸及數學、自然科學等。他能閱讀歐洲十幾種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種文字寫作。 馬克思著作之豐,充分表現了他的勤奮精神和淵博學識。勤奮使馬克思擷取淵博的知識,而淵博的知識又是馬克思治學的基礎。
馬克思具有偉大的理論創新精神,而這種理論創新精神同他對人類文化遺産的批判繼承緊密結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都是批判繼承與理論創新相結合的典範。馬克思在青年時期曾經是狂熱的黑格爾的信徒,在他發現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沖突之後,勇敢地提出質疑,并深入研究,最終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核心”;同時又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唯心史觀,而吸收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本核心”,進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的另外兩個主要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也都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實作理論創新的。在政治經濟學研究中,馬克思批判繼承了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在确定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基礎上,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奠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石。在科學社會主義研究中,馬克思批判繼承了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提出通過階級鬥争和無産階級革命的途經,實作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過渡,進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為了把最好的研究成果獻給勞工階級,他總是以極其嚴謹的态度,反複推敲、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曾說:“我還有這樣一個特點: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所寫的一些東西,就會感到不滿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寫”。 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付出了四十年極其艱苦的勞動,曾多次修改手稿。拉法格曾回憶說:“馬克思對待著作的責任心,并不下于他對待科學那樣嚴格。他不僅從不引證一件他還未十分确定的事實,而且在他尚未徹底研究好一個問題時,他決不談論這個問題。他決不出版一本沒有經過他仔細加工和認真琢磨過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東西公之大衆的做法。”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漢堡正式出版,其餘各卷在馬克思1883年逝世以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的心血寫成的一部經典巨著,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獻給全世界無産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資本論》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的同時,馬克思的嚴謹治學精神和理論創新精神,作為人類的一種崇高品質和優良傳統,也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人們永遠學習的光輝榜樣。
三、立志做一個馬克思那樣的理論家
馬克思是一個生活在舊時代的人,年輕時并非是一個純粹的馬克思主義者。按其社會地位而言,他原是資産階級知識分子;按其哲學觀點而言,他原是唯心主義者;按其政治觀點而言,他原是民主主義者。大體上在1842~1844年間,他積極投身于現實的政治鬥争、勞工運動和科學研究,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已的主觀世界,逐漸使自已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造,轉變成為無産階級知識分子、唯物主義者和共産主義者。1844年後,他與恩格斯合著《神聖家庭》、《德意志意識形态》,并分别著有《英國勞工階級狀況》、《哲學的貧困》等書,向全世界闡明自已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1848年2月出版的《共産黨宣言》中,第一次對無産階級的思想體系作了系統的表述,這标志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甯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問題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馬克思寫作經濟學巨著《資本論》的過程,就是模範地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馬克思不但參加并上司了當時歐洲勞工階級革命的實際運動,而且進行了革命的理論創造。他運用自已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實際,從資本主義最單純的因素---商品開始,對商品、貨币、資本、價值和剩餘價值等問題作了巨大的深入的研究工作,從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學的理論來,周密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和基本沖突,創造了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資本循環理論、資本周轉理論等。這種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證明的理論,才是我們要學習和堅持的真正的理論。
毛澤東同志在談到理論家時說:“如果一個人隻知背誦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或哲學,從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爛熟了,但是完全不能應用,這樣是不是就算得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呢?這還是不能算理論家的。我們所要的理論家是什麼樣的人呢?是要這樣的理論家,他們能夠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确地解釋曆史中和革命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能夠在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種種問題上給予科學的解釋,給予理論的說明。我們要的是這樣的理論家。假如要作這樣的理論家,那就要能夠真正領會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真正領會列甯斯大林關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國革命的學說,并且應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學地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找出它的發展規律,這樣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理論家。”其實,毛澤東同志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理論家。毛澤東同志在上司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緊密結合,創造性地應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是以,我們今天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運用毛澤東思想,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我是南開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己經學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本學期又學習了馬克思的原著《資本論》,初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量基礎知識。但是,我還不能做到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說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現實問題,按照毛主席所規定的理論家标準,我還不能算得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目前,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需要科學的經濟理論作指導,也需要一支又紅又專的經濟理論家隊伍。是以,我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者,要堅持努力學習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堅持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确地解釋和進行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立志以馬克思為光輝榜樣,做一個像馬克思那樣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合格的理論家。
(此文發表于1965、7、10 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期末考試自拟題目論文。署名王振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