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喬治·A·羅梅羅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黃福芳
如今,僵屍題材的電影與遊戲已是非常普及,許多年輕人都沉迷于其中。但在50年前,這一類型的電影還并不存在,直到1968年,一個年青的小夥子腦洞大開,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創作了電影《活死人之夜》,拉開了僵屍電影的帷幕。
這個小夥子就是被譽為“現代恐怖電影之父”的美國導演喬治·A·羅梅羅。
▲ 《活死人之夜》海報
喬治出生于紐約布朗克斯,父親是一位商業藝術家,喬治從小就受到藝術的熏陶。少年時代,喬治最喜歡的事是搭乘地鐵去曼哈頓租電影看。在興趣愛好上,喬治和大部分孩子都不一樣,年少的喬治最喜歡的是那些怪力亂神的片子,這種類型的恐怖片在當時還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看的人并不多。但對喬治而言,這些影片太有創意了,常常能使他也腦洞大開,他頭腦中的“恐怖世界”就是在這些片子的影響下逐漸成型的。
11歲時,喬治觀看了電影《曲終夢回》,就是這部影片讓他堅定了自己的夢想——從事電影事業。在他眼中,這部電影現實與魔幻交織,有一些讓人奇怪而驚悚的東西,不真實,甚至可以說是荒誕的,卻又與銀幕外的觀衆息息相關。這部片子中的一些技法讓喬治着迷不已,他意識到:電影也可以很有趣,可以将人類的情緒提取出來,并揉合到電影裡,給人帶來真實的影響。
▲ 《曲終夢回》海報
其後,喬治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從事電影事業。在他就讀于匹茲堡卡耐基梅隆大學期間,他就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為了積攢經驗和本錢,他先嘗試拍攝電視廣告和短片,時機成熟後,他與朋友們一起成立了一家叫作“十人影像”的小電影公司。而其最出色的作品《活死人之夜》,就籌措于這一時期。
《活死人之夜》的創作是喬治和搭檔約翰腦洞大開的結果。一開始,他們打算寫一個現實與魔幻交織的輕喜劇,但劇情的演變和他們最初的設想完全不一樣了。約翰在劇本裡添加了一個設想:外星人依靠腐爛的人類屍體為食。然後,他又指出,能吃的屍體不應該是那些埋在墳墓裡很長時間、隻剩下骸骨的屍體;喬治則在此基礎上,大開腦洞,提出這些屍體應該是能動的,就像曾經風靡美國的“海地僵屍傳說”那樣,這樣才夠刺激;後來,約翰幹脆提出這些屍體能吃活人,還會主動向活人發起攻擊,并感染那些健康的人類;最後,喬治一錘定音,将這些家夥稱作“食屍鬼”。奠定了喬治在美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大師級地位的《活死人之夜》,就在兩位夥伴大開的腦洞裡有了完整的構想。
1968年10月1日,《活死人之夜》在匹茲堡的富爾頓劇場首次上映。對于在場觀衆而言,這部劇讓他們見識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感,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大批觀衆慕名而來,又哆嗦着離開影院,“僵屍”成了當時美國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批判不斷,且尖刻而憤怒:匹茲堡垃圾電影制造商的良心和社會責任感都到哪兒去了?贊揚卻更多,被稱為觀影風向标的《電影時報》也稱贊它是“恐怖電影中的明珠”,就是那些措辭激烈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它打開了恐怖片的新大門。
《活死人之夜》在美國風行了十年之久,被翻譯成超過25種語言,在歐洲、美洲和澳洲發行,被譽為“1968年最佳電影”,獲得了1969年歐洲電影票房冠軍,其後,又入選“史上百大優秀電影”,被美國電影學院列為“百大影片”中的第93位。
喬治的腦洞大開,造就了《活死人之夜》的輝煌。穆勒說:“一切完美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活死人之夜》,就是最好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