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打造現代化智慧工廠――油脂生産走上數字化新路

作者:海外網

來源:經濟日報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打造現代化智慧工廠――油脂生産走上數字化新路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智能控制中心。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攝

一瓶油,是用傳統的木器壓榨,還是用現代的機器壓榨?在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洋浦保稅港區内,有一家現代化糧油工廠讓記者耳目一新。

這個工廠有高大的儲糧筒倉,卻不見大煙囪;有大量的成套裝置,卻鮮見人來人往,這裡就是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公司憑借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在國内油脂生産領域走出了一條新路。

海南是我國熱帶農業的主要生産基地,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一家規模糧油企業,糧油市場很大程度依賴島外供應。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釋出後,作為海南自貿港“樣闆間”的洋浦保稅港區擁有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敏銳地看到發展良機,果斷在此投資建設。

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占地208畝,建設内容包括可儲糧10萬噸的8個原糧筒倉,菜籽、大豆加工生産線,油脂精煉、山茶油等生産線,加上附屬設施,總投資達35億元人民币,是海南年加工能力超百萬噸的糧油企業,投産後年産值約50億元人民币,進出口貿易額約6億美元,利稅約5億元人民币。談起公司的建設,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董事長張慧說,“洋浦的發展速度在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去年我們來到這片廠區時,這裡還是一片雜樹林,僅用了6個月時間就建成了辦公樓和包裝工廠中的房間。以後海南洋浦也能生産好糧油了”。

一瓶油,從原料到出廠需要幾道工序?需要多少人完成?在澳斯卡國際糧油公司,這一切隻需要智能控制系統就能輕輕松松完成。張慧說,“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數字智能化”。

公司通過數字化程式設定,原料從筒倉經輸送裝置進入預處理和浸出工廠中的房間,生産出壓榨油和浸出油,進入精煉廠工廠中的房間經脫膠、脫色、過濾、脫臭等工藝生産出成品油、包裝油。在包裝油工廠中的房間,吹瓶、貼标、抓箱甚至膠帶封裝都是機器完成,整個流程沒有勞工參與,確定了高效和産品品質穩定。在公司智能控制中心大幅顯示屏上,生産各流程圖一目了然,技術人員隻用輕點滑鼠就能實時掌握各個工序的基本情況。

一個同等規模的糧油企業,如果仍采用陳舊作業方式至少需要三四百人,引用智能化方式後,公司工廠中的房間、行政後勤、銷售等崗位加在一起才需要一百多人,用工效率大大提高。

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通過公司的物聯網平台,生産、儲運、銷售、物流、财務等闆塊都實作了互聯互通,降低了企業的生産、管理成本,還能适時根據設定提供分析資料,為公司決策管理提供依據。同時,公司運用企業雲、大資料、物聯網等,能夠将異地各工廠的生産經營情況随時回報給授權的管理者。

7月20日,随着筒倉裡的大豆進入預處理工廠中的房間,标志着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廠主生産線開始試生産,當天下午成品油就陸續下線。這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釋出以來,洋浦保稅港區内第一個建成試生産的生産性項目。試生産以來,公司基本上保持着滿負荷生産的狀态,每天可生産成品油、粕等産品3000噸,大豆油基本在島内就銷售一空,菜籽油有三分之二出島銷售,訂單已排到2022年春節後。

“海南澳斯卡把傳統的食品加工企業建設成了現代化的數字工廠、智慧工廠。”張慧說。借助于智能管理應用系統,一個綜合了大資金、大物流、大生産的國際領先糧油供應鍊企業正從海南洋浦啟航。(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