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犸象牙于2013年被雅庫特獵人在西伯利亞東部的一個荒島上發掘,此前氣候變暖導緻永久凍土融化
攝影:卡爾·戈羅霍夫
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為什麼不禁止(禁用)猛犸象!"這個話題在微網誌上很火爆,但這篇文章與遊戲世界中的'半人猛犸象'無關。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中,科學家真的要"複活"猛犸象。那麼,這頭龐大的"複活"應該被"禁止"嗎?
猛犸象的耳朵比現代大象小得多,可以幫助它們應對寒冷
繪制: 達裡爾·布魯克斯, 夢幻時間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Colossal的新公司,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利用猛犸象DNA創造出雜交的亞洲象,并希望用它來改造北極苔原,它可以适應寒冷,引發激烈的科學和倫理讨論。
Colossal已經吸引了高達1500萬美元的可支配資金,以支援喬治教堂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大象細胞研究,緻力于"複活"猛犸象。
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海灘上的一座鍍金猛犸象骷髅雕塑,由著名藝術家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創作,名為《消失但不被遺忘》
攝影:JEFFREY GREENBERG,EDUCATION IMAGES,UNIVERSAL IMAGES VIA GROUP GETTY
利用生物技術幫助瀕臨滅絕甚至滅絕的物種的想法并不新鮮:2009年,一個在2000年滅絕的野山羊亞種被成功克隆,但該克隆隻存活了幾分鐘;
Capra pyrenaica pyrenaica,野山羊的亞種,于2000年滅絕
供應:西班牙阿拉貢自治區政府動物标本
四月份,聖地亞哥動物園和非營利組織Revive Restore宣布他們已經克隆了一隻瀕臨滅絕的黑腳蜻蜓。
成功克隆了瀕臨滅絕的黑腳,照片拍攝于3周大,是一種野生黑腳蛾的家園,這種飛蛾已經死了30多年,并被一種蒙住眼睛的黑腳蛾所取代。
提供:恢複和恢複
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使用DNA序列"複活"猛犸象的計劃多年來一直占據着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
"大多數科學問題已經解決,所需要的隻是金錢和關注,"Colossal的聯合創始人Ben Lamm說。但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表示,即使在公司的理想時間表上,第一頭雜交小象也需要六年時間才能出現。
雅庫特獵人在冰崖上發現了冰凍的年輕猛犸象
"複活滅絕的物種和我們所說的遺傳救贖實際上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想法,可以修複人類幾個世紀以來造成的一些損害 - 不是懷舊,而是增加生物多樣性,"非營利組織複活滅絕物種的創始人說,我們稱之為遺傳救贖。"
雅庫茨克的一位雕刻師将猛犸象牙變成了一排微型猛犸象
Colossal的最終目标是将足夠的關鍵基因轉移到亞洲象基因組中,以創造出适應北極寒冷的"代理"物種和"替身猛犸象"。
俄羅斯生态學家謝爾蓋·齊莫夫(Sergey Zimov)和他的妻子曾研究過西伯利亞永久凍土,齊莫夫警告說,這種凍土可能會滲入大氣中,并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他在東西伯利亞建立了"更新公園",并引進了加拿大馬鹿,北美野牛,馴鹿和雙峰野駱駝等大型食草動物,以測試其對環境的影響。
謝爾蓋·齊莫夫(Sergey Zimov,右)是第一位發現永久凍土中的碳含量在人類認知中很高的俄羅斯生态學家。今天,永久凍土的一部分碳已經釋放出來。
攝影:凱蒂·奧林斯基
永久凍土暴露在融化的北極,并且正在下降
攝影:傑弗裡·克比
在永久凍土層中睡覺的猛犸象以其珍貴的"冰象牙"而聞名,如圖所示,因為Yakuts稱量着在西伯利亞北部湖岸上開采的猛犸象牙。
Colossal和Sergey Zimovs達成了一項友好的非正式協定,即新世界公園将為公司未來的"複活"猛犸象提供住宿。
雖然更新世公園裡沒有猛犸象,但引入的食草動物可能已經在塑造土壤。齊莫夫斯和妻子發現,冬天,更新世公園的固體土壤比公園外的土壤低12攝氏度以上。
Reschedict公園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環繞着俄羅斯北部的藍色湖泊
數萬年前,在真正的更新世期間,歐洲,亞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區都被草原覆寫,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食草動物;随着這些動物的滅絕,草原變成了苔藓和灌木,形成了今天的苔原和針葉林。
大約13,000歲的猛犸象骨頭上刻有猛犸象的形象
供應:CHIP CLARK,史密森尼學會
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的猛犸象生物學家Tori Herridge說:"猛犸象和亞洲象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生活在600萬年前,盡管DNA相似度為99.9%,但亞洲象的基因組有30億個堿基對,這意味着兩者之間仍有超過100萬個遺傳差異, 科學家們不得不篩選它們。
猛犸象和亞洲象
制圖:費爾南多·巴普蒂斯塔/國家地理斯托克
但對于Colossal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小象胚胎是如何發育的。亞洲象正處于滅絕的邊緣,為了避免代孕,該公司表示将開發一種人造大象子宮。
過去,當羔羊和小鼠被用作受試者時,人造子宮可以支援早産胎兒存活四周,或者五天大的胚胎存活六天。但喬治·丘奇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哺乳動物能夠在整個懷孕期間使用人造子宮。
2013年,在俄羅斯發現的雌性猛犸象的屍體含有1萬年前的猛犸象血液。
提供:SEMYON GRIGORYEV,東北聯邦大學/法新社/GETTY IMAGES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Colossal必須首先在現代大象中樹立先例,它們的懷孕持續近兩年,幼崽出生時重達100公斤。
2011年,一隻年輕的哥倫比亞猛犸象化石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出土。
供應:裡克·柳條,丹佛自然自然博物館
但
任何涉及動物的實驗,
将伴随着激烈的道德挑戰和問題。
攝影:EVGENIA ARBUGAEVA
大象是長壽的高智商生物,維持着複雜的、多代的母系社會;那麼,第一批"複活"的猛犸象将如何在其種群中得到适當的照顧和社會化呢?未來,這些混血兒将如何學會在北極圈生存,并有效地重新開機猛犸象文化?
如果僅僅是"存在"不能茁壯成長并繼續下去,那麼對于這些"複活"來說,結果是殘酷的。
這是一頭有百萬年曆史的西伯利亞草原猛犸象,它有許多适應低溫的基因,有助于後來真正的猛犸象茁壯成長。最近,科學家們對有史以來最古老的DNA進行了測序,這幅畫是基于新獲得的知識。
繪畫:貝絲·紮伊肯,古遺傳學中心
此外
浩瀚的願景,
正是"複活"的猛犸象被依賴來改變北極苔原。
重要的是要注意,今天的遷徙大象種群可以走很長的路,猛犸象也可以。一項研究發現,一頭17,000歲的年輕雄性猛犸象在其28年的生命中走過了現代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區,走了數萬公裡。如果Colossal要實作其全部願景,那麼它将需要重新野生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北極苔原,并"為複活的"猛犸象"鋪平道路",以便有機會影響全球氣候 -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類似于更新世的古老猛犸象。
點選下圖或文字末尾"閱讀原文"
購買2022年國家地理中國月曆
首個限時優惠
10月31日購買價格限制為118元
在西藏,新疆和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将不會有貨物
如果您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