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作者:王大器

宋孝宗趙昚原名趙伯琮,趙家伯字輩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大家知道,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本人,都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而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則是趙光義的六世孫,他和趙昚的關系也就隻能在“玉牒”上展現了。而趙構之是以傳位給這個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子,主要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h1>第一、趙構本人無子</h1>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趙構在“靖康之變”前生育了五個女兒,她們大部分都非常不幸,後來,趙構又生育了一個兒子,就是元懿太子趙旉(他曾經在“苗劉兵變”中當了一個月左右的皇帝),但是趙旉年僅兩歲的時候就受驚身亡了,趙構又因為受驚而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這也就決定了趙構隻能找養子。

<h1>第二、大臣們的意見</h1>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在趙旉夭折、趙構無子的情況下,很多大臣都希望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能早早地确立好皇儲(嶽飛就曾因為建言立太子之事而被趙構訓斥),一開始這個事擺不上台面,大家都知道确立皇儲就是在戳趙構的痛點啊。但是後來大家都着急了,同樞密院事李回開始上書:“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于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于藝祖,可以昭格天命”,李回的意思很明确——太祖以天下為公,讓位給太宗,是陛下的好榜樣!後來又有多位大臣上書,他們從兩個方面表達了應該傳位給太祖後裔的觀點——一、傳位給太祖後代,那是堯舜之事,可以流芳百世;二、大宋之是以出現“靖康之變”,還不是因為太祖爺在上天不保佑咱了,不保佑大宋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吧。

是以,趙構下诏書說:“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他決定在太祖七世孫伯字輩中挑選養子——伯字輩論起來是趙構的侄子,不差輩。

<h1>第三、效法仁宗?</h1>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趙構雖然在诏書中說自己要“為天下計”,要“法仁宗”,但這是違心的——他最清楚仁宗時期的“濮議事件”惹了多大的麻煩了。宋仁宗曾經生育了三個兒子但都不幸夭折了(十三個女兒也有八位夭折),是以他不得不傳位給養子趙曙,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但是宋英宗一上位就翻臉不認“爹”了,他的親生父親乃是濮安懿王趙允讓而不是宋仁宗趙祯啊,是以就要把父親追封為皇帝,但是大臣們都不願意,這件事一直鬧騰了十八個月之久,趙允讓最終成了“皇考”,而趙允讓的後人也先後被封賞或者重用。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趙構當然不願意讓“濮議事件”再次發生,是以他就找了個最簡單的方法——此時自己的直系親屬已經全都被俘北上,太宗後裔雖然有很多見在南宋,但是與他們的關系實在也談不上親密了,不如幹脆找個遠屬傳位給他,他感激不盡呢還再想追封個皇考嗎?

趙昚與趙構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趙構為何要傳位給他?第一、趙構本人無子第二、大臣們的意見第三、效法仁宗?

綜合這三面考慮,趙構最終傳位給了趙昚。後來的曆史也證明,這是趙構做出的一個非常正确的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