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作者:古苑雜談

好男兒志在四方,背起行囊,辭别兒女和爹娘,天南地北追逐夢想。從此,一顆心分成兩瓣,一半在拼搏,一半在故鄉。

他鄉的燈火闌珊,照亮自家的小院,梧桐樹下是不谙世事的小兒女,在追逐嬉戲,旁邊是白發爹娘,絮叨着兒子兒媳何時返故鄉?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這是目前農村的大潮流,爺爺奶奶看護着年幼的孫子孫女,兒子兒媳外出打工。于是乎,有了農民工、留守兒童、空巢老人。

這種離别的無奈,早在三百多年前,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中就引發叩問和呐喊。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菩薩蠻

問君何事輕離别。一年能幾團圓月。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漿松花隔。

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問君何事輕離别。一年能幾團圓月”這句直擊人心,即使在當代,也足以讓人心靈顫抖。問我為什麼輕易地離别,一年之中,團圓的日子能有多久呢?

誰不想家人團圓?誰願意漂泊他鄉?誰忍心抛下年幼的兒女?誰願意拖累年邁的爹娘?可是為了生活的柴米油鹽,為了早日住上樓房,不得不遠走他鄉,因為他鄉有高薪,可以早日實作夢想。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這就是生活的無奈,為了那碎銀幾兩,放棄了陪伴孩子長大,也顧不上孝順爹娘。一年之中,居家團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問君何事輕離别。一年能幾團圓月”,怎能不讓人心生惆怅?

望着他鄉的楊柳剛長出嫩芽,想着故鄉早已是楊柳蔭濃。故鄉,我何時才能回到你的懷抱?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春歸歸不得。兩漿松花隔”,納蘭性德的“歸不得”是因為有松花江的阻隔,或許還有“皇命難違”,因為他畢竟是康熙皇帝的侍衛,身不由己。

而現在,我們的“歸不得”是因為沒有假期,更多的是因為疫情。可惡的新冠病毒,時不時地就在某地爆發,全民抗疫的大形勢下,減少人員流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隻能把相思埋在心底,隻能在午夜夢回時與家人團聚。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悠悠往事好似寒潮般波瀾起伏,思歸之恨久久不能平複。故鄉的生活是美好的,使身在他鄉的遊子留戀不已。

我盼望着回到故鄉,在故鄉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閑暇時陪孩子做遊戲,陪父母話家常,和朋友品茗小酌,是多麼惬意呀!

納蘭性德300多年前的1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值得一讀

納蘭性德三百多年前寫的這首詞,句句都是現代生活的寫照。仔細品一品,更覺得這首詞深入人心。

你讀了這首詞有何體會呢?歡迎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