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丢到山上讓我陷入了困境。我的死,讓我的女人沒有顔色。"古代匈奴的失敗發出了一首悲傷的歌。曾經,永昌縣下屬鹽連山是天然牧場,水産養殖一直是永昌養殖戶增加收入的主要管道。随着鹽煉山生态管理力度的加大,傳統畜牧業将成為曆史。如何實作不僅保護生态,更要讓農民乘着養殖業的快速列車緻富,永昌縣一直在探索。

做好肉羊養殖,養殖設施完善,生産标準化,防疫體系,土壤污染無害,永昌縣按照肉羊生産"五"要求,經過多年的努力,先後建成畜牧業園區1家,肉羊養殖龍頭企業3家,養羊場19家,養殖社群48家,養殖區202家,大型養殖場(社群)養羊量已占全縣綿羊養殖總量的18%。 目前,全縣肉羊養殖能力已達165萬隻。
肉羊産業已成為永昌縣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永昌縣肉羊産業數量衆多,規模小,品質好,無品牌尴尬。如何做大肉羊産業,加快永昌農業經濟發展速度?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3月24日,一份關于永昌縣肉羊業發展的報告被放在黨委書記王建泰的辦公桌上。肉羊産業的發展關系到永昌縣的産業振興,王建泰在聽取永昌縣關于肉羊産業發展的報告立即作出訓示:養羊業在農民增加收入方面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永昌縣應高度重視準定位, 做活市場,做大領跑者,做強品牌,做全鍊條,做到精益求精,做好服務,做到高品質,以高品質發展,推動羊産業成為産業振興的重要支柱。
羊下山草入河,将好種子引入系統
标準化農業走上快車道
去年,記者在江浙商圈,當地人聽到記者從金昌傳來,很多人第一反應說:"你的羊肉好吃!"
由于水與草的關系,永昌縣羊肉品質良好,得到了衆多外國人的好評。
像許多行業的發展一樣,近年來,永昌縣肉羊産業一直在走轉型之路。就在陸蓮山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實施前,永昌縣開始"羊下山,草入河",實行肉羊棚養殖,引進優良品種,肉羊改良。有一次,96隻小羊羔漂洋過海,從紐西蘭漂流到永昌,轟動一時。時至今日,肉羊的改良步伐一直沒有停止。
剛出生10天後,四隻萌芽的羔羊緊緊抱着羊媽媽的胳膊,而另一隻羊媽媽身後的三四隻羊羔......這是記者在西北農林大學金昌肉羊實驗示範基地看到的現場。
據基地首席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周占勤介紹,肉羊産業是全市畜牧業的支柱産業。然而,育種後,農牧民的收入明顯減少,許多養羊場和農民都虧了錢。為了扭轉這一趨勢,自2012年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校園合作項目的平台上建立了永昌縣肉羊實驗示範基地。經過多次調研,當年從浙江引進的湖羊250隻作育種,沒想到這些湖羊特别适合在金昌生長。在找到突破口後,迅速培育出适應性強、育種力強、泌乳性能好的金昌高品種湖羊新品系,建立了湖羊三級育種示範生産體系。通過引入新的育種模式,每隻合适的綿羊不僅每年生産3.8至4隻羔羊,而且還可以讓羔羊在四個月後長得和母親一樣大。目前,這種高檔羊肉已銷往全國各地,效益翻了一番。
在肉羊品種改良的浪潮中,永昌肉養殖場向甘肅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提供的技術優勢,先後引進了Poddeai、白薩福克、杜寶等國外優質肉羊品種284個, 專注于胚胎移植,采用集約化羔羊生産技術進行綿羊養殖。
在先進生産技術的支援下,建立了現代肉羊産業技術試驗示範區,實驗成果得到應用和推廣,使全縣食草畜牧業技術達到全省領先水準。自2001年以來,永昌縣逐漸建成縣、鄉、村三級肉羊雜交改進和推廣體系,目前,該縣每年将肉羊改良到15萬多隻。
在普通大衆眼中,養羊場是綿羊飼養的綿羊,很少與專利相關聯。不過,甘肅永昌縣元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肉羊全混合日糧,根據羊的不同生長天數,将不同含量的精制飼料、粗飼料等養分科學制備,實作粗飼料的最大節約和使用率。
在輻射示範的推動下,永昌縣形成了從牧草栽培、飼料加工、高種羊、高效雜交模式、活羊市場建設、羔羊産品開發、電子商務和有機肥生産的完整産業鍊,建成了品種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綿羊、高水準的湖羊養殖技術和供應基地。
體積小 無品牌
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
多年前,永昌縣建成了羊肉深加工廠,但收不來羊。《甘肅日報》曾報道過"德賽幫叫王,城鄉綿羊不見"的題目。當時,永昌縣的肉羊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隻,但無法支撐一個企業的加工能力。
數量大但規模小、品質好卻無品牌等問題,一直制約着永昌肉羊産業的發展。
在經曆了2014-16年羊肉價格下跌的寒冷冬季之後,羊肉價格在2017年開始回升。年初羊肉價格為每斤26元,年底價格為每斤29元,漲幅為11.54%,年初羊肉價格為每斤29元,年底價格為每斤36元,漲幅為24.14%, 餐廳、羊肉餐廳等成品羊肉産品年初價格為每斤50元,年底為每斤65元,同比增長30%。随着肉羊市場的逐漸複蘇,肉羊養殖效率明顯提高。
發展肉羊産業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縣級經濟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肉羊市場有所反彈,但"質不價"等問題擺在縣政府永昌縣委面前。
"雖然羊肉的市場價格有所回升,但對于像我們這樣的零售農民來說,它仍然不是什麼甜蜜的。一方面,存儲量小,大訂單根本無法應答。另一方面,也會有當地的水産養殖企業,大戶争相壓價,形成無序的競争局面。永昌縣新鎮大戶楊茂祿告訴記者。
雖然永昌縣肉羊産業前景樂觀,潛力巨大,但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大宗農産品整體價格低迷,羊肉價格波動較大,消費需求不斷更新,使永昌縣肉羊産業進入瓶頸期。
究其原因,雖然永昌縣肉羊養殖數量、養殖群落(養殖場)等數字化名額都達到了較高水準,但普遍存在養殖分散、效率低、專業化程度低、市場資訊化程度差和營銷不暢等問題。再加上近年來市場低迷的影響,農民的積極性受到了挫折。品牌認知度不高,産品"品質不好,價格不好",養殖組合不緊密,肉羊産業鍊尚未形成等因素,制約了永昌縣肉羊産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甘肅遠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錫雲表示:"要使肉羊産業成為永昌縣的支柱産業,必須打破單槍匹馬的局面,讓肉羊産業形成整體産業鍊,在深加工中做文章,品牌走出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助力領跑者打造基地強力樹品牌
盡力破解羊業困境
如何引導肉羊行業走出困境,從實際角度看,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永昌縣将制定出台《肉羊銷售補貼獎勵措施》,對縣内外銷售企業給予獎勵支援,年出羊 1000 多隻,胴體和劈開肉 15 噸以上,每 500 隻活羊獎勵 50 萬元,支援縣級養殖企業, 加工企業、市場營銷企業與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簽訂了穩定的供銷合作協定。
同時,大力支援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網絡營銷,依托西苑、元盛、三洋等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基礎的加工企業,加大與 JD.com、淘寶、天貓等大型網站的合作,拓展銷售管道。鼓勵養殖企業、大型經銷企業、屠宰加工企業、銷售企業、餐飲企業等采取"農業衆籌"方式,建立大型活體動物交易市場,在規模上提升肉羊生産、加工、銷售水準。
羊産業的發展,不僅有領跑者的拉力,也有張力的基礎。
在永昌縣東寨鎮察壩村扶貧繁育基地,家後院養肥肥壯湖羊。察歐巴村引進天勤牧民、元盛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打造扶貧育種基地,成立興旺牧民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農民"發展模式。農民自費6萬元,各級政府向每戶補貼6.7萬元,新增育種棚156個;
标準化生産是肉羊産業發展的根本。
永昌縣将大力開展标準化養殖建設,以生産優質綠色安全羊肉為目标,将縣肉羊養殖生産加工主體納入養殖标準化監管體系,加強監督執法,嚴格控制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的使用,完善養殖檔案, 擴大溯源範圍,確定肉羊産品的品質和安全。結合糧食改革飼喂項目,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支援新農業經營主體種植草、燕麥等精細飼料20萬畝,為發展肉羊産業提供優質飼料。支援遠盛農牧業等龍頭企業打造羊肉深加工生産線,配套中央廚房标準化、羊肉連鎖餐飲發展,延伸産業鍊,做大做強永昌肉羊産業。
沒有品牌的上司,就無法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是永昌縣的一塊"金招牌"。要想起"永昌肉羊"公有品牌,必須引導生産、加工、銷售企業使用"永昌肉羊"主辨別,努力提升"永昌肉羊"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将源源"玉蓮天寶"、"元盛"酸羊肉"等打入省内馳名商标, 并努力為全國知名商标打造成一批具有競争力、附加值高、信譽良好的青肉羊品牌。
永昌縣副縣警長于善榮告訴記者,下一步,永昌縣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肉羊産業的發展中做到準定位、活市場化、做大領跑者、強品牌、做全鍊條、做優标準、做好服務, 做高品質、高品質的發展,推動羊産業成為産業振興的重要支柱。
溫/記者 任劉偉業
照片/記者 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