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作者:金昌发布

"把我丢到山上让我陷入了困境。我的死,让我的女人没有颜色。"古代匈奴的失败发出了一首悲伤的歌。曾经,永昌县下属盐连山是天然牧场,水产养殖一直是永昌养殖户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盐炼山生态管理力度的加大,传统畜牧业将成为历史。如何实现不仅保护生态,更要让农民乘着养殖业的快速列车致富,永昌县一直在探索。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做好肉羊养殖,养殖设施完善,生产标准化,防疫体系,土壤污染无害,永昌县按照肉羊生产"五"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建成畜牧业园区1家,肉羊养殖龙头企业3家,养羊场19家,养殖社区48家,养殖区202家,大型养殖场(社区)养羊量已占全县绵羊养殖总量的18%。 目前,全县肉羊养殖能力已达165万只。

肉羊产业已成为永昌县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永昌县肉羊产业数量众多,规模小,质量好,无品牌尴尬。如何做大肉羊产业,加快永昌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3月24日,一份关于永昌县肉羊业发展的报告被放在党委书记王建泰的办公桌上。肉羊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永昌县的产业振兴,王建泰在听取永昌县关于肉羊产业发展的报告立即作出指示:养羊业在农民增加收入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永昌县应高度重视准定位, 做活市场,做大领跑者,做强品牌,做全链条,做到精益求精,做好服务,做到高质量,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羊产业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

羊下山草入河,将好种子引入系统

标准化农业走上快车道

去年,记者在江浙商圈,当地人听到记者从金昌传来,很多人第一反应说:"你的羊肉好吃!"

由于水与草的关系,永昌县羊肉品质良好,得到了众多外国人的好评。

像许多行业的发展一样,近年来,永昌县肉羊产业一直在走转型之路。就在陆莲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前,永昌县开始"羊下山,草入河",实行肉羊棚养殖,引进优良品种,肉羊改良。有一次,96只小羊羔漂洋过海,从新西兰漂流到永昌,轰动一时。时至今日,肉羊的改良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刚出生10天后,四只萌芽的羔羊紧紧抱着羊妈妈的胳膊,而另一只羊妈妈身后的三四只羊羔......这是记者在西北农林大学金昌肉羊实验示范基地看到的现场。

据基地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周占勤介绍,肉羊产业是全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然而,育种后,农牧民的收入明显减少,许多养羊场和农民都亏了钱。为了扭转这一趋势,自2012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校园合作项目的平台上建立了永昌县肉羊实验示范基地。经过多次调研,当年从浙江引进的湖羊250只作育种,没想到这些湖羊特别适合在金昌生长。在找到突破口后,迅速培育出适应性强、育种力强、泌乳性能好的金昌高品种湖羊新品系,建立了湖羊三级育种示范生产体系。通过引入新的育种模式,每只合适的绵羊不仅每年生产3.8至4只羔羊,而且还可以让羔羊在四个月后长得和母亲一样大。目前,这种高档羊肉已销往全国各地,效益翻了一番。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在肉羊品种改良的浪潮中,永昌肉养殖场向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提供的技术优势,先后引进了Poddeai、白萨福克、杜宝等国外优质肉羊品种284个, 专注于胚胎移植,采用集约化羔羊生产技术进行绵羊养殖。

在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现代肉羊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区,实验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使全县食草畜牧业技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自2001年以来,永昌县逐步建成县、乡、村三级肉羊杂交改进和推广体系,目前,该县每年将肉羊改良到15万多只。

在普通大众眼中,养羊场是绵羊饲养的绵羊,很少与专利相关联。不过,甘肃永昌县元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全混合日粮,根据羊的不同生长天数,将不同含量的精制饲料、粗饲料等养分科学制备,实现粗饲料的最大节约和利用率。

在辐射示范的推动下,永昌县形成了从牧草栽培、饲料加工、高种羊、高效杂交模式、活羊市场建设、羔羊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有机肥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建成了品种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绵羊、高水平的湖羊养殖技术和供应基地。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体积小 无品牌

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多年前,永昌县建成了羊肉深加工厂,但收不来羊。《甘肃日报》曾报道过"德赛帮叫王,城乡绵羊不见"的题目。当时,永昌县的肉羊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只,但无法支撑一个企业的加工能力。

数量大但规模小、质量好却无品牌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永昌肉羊产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2014-16年羊肉价格下跌的寒冷冬季之后,羊肉价格在2017年开始回升。年初羊肉价格为每斤26元,年底价格为每斤29元,涨幅为11.54%,年初羊肉价格为每斤29元,年底价格为每斤36元,涨幅为24.14%, 餐厅、羊肉餐厅等成品羊肉产品年初价格为每斤50元,年底为每斤65元,同比增长30%。随着肉羊市场的逐步复苏,肉羊养殖效率明显提高。

发展肉羊产业是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县级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肉羊市场有所反弹,但"质不价"等问题摆在县政府永昌县委面前。

"虽然羊肉的市场价格有所回升,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零售农民来说,它仍然不是什么甜蜜的。一方面,存储量小,大订单根本无法应答。另一方面,也会有当地的水产养殖企业,大户争相压价,形成无序的竞争局面。永昌县新镇大户杨茂禄告诉记者。

虽然永昌县肉羊产业前景乐观,潜力巨大,但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大宗农产品整体价格低迷,羊肉价格波动较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使永昌县肉羊产业进入瓶颈期。

究其原因,虽然永昌县肉羊养殖数量、养殖群落(养殖场)等数字化指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普遍存在养殖分散、效率低、专业化程度低、市场信息化程度差和营销不畅等问题。再加上近年来市场低迷的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挫折。品牌认知度不高,产品"质量不好,价格不好",养殖组合不紧密,肉羊产业链尚未形成等因素,制约了永昌县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甘肃远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锡云表示:"要使肉羊产业成为永昌县的支柱产业,必须打破单枪匹马的局面,让肉羊产业形成整体产业链,在深加工中做文章,品牌走出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助力领跑者打造基地强力树品牌

尽力破解羊业困境

如何引导肉羊行业走出困境,从实际角度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永昌县将制定出台《肉羊销售补贴奖励措施》,对县内外销售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年出羊 1000 多只,胴体和劈开肉 15 吨以上,每 500 只活羊奖励 50 万元,支持县级养殖企业, 加工企业、市场营销企业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稳定的供销合作协议。

同时,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依托西苑、元盛、三洋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基础的加工企业,加大与 JD.com、淘宝、天猫等大型网站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养殖企业、大型经销企业、屠宰加工企业、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等采取"农业众筹"方式,建立大型活体动物交易市场,在规模上提升肉羊生产、加工、销售水平。

羊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领跑者的拉力,也有张力的基础。

在永昌县东寨镇察坝村扶贫繁育基地,家后院养肥肥壮湖羊。察欧巴村引进天勤牧民、元盛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打造扶贫育种基地,成立兴旺牧民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农民"发展模式。农民自费6万元,各级政府向每户补贴6.7万元,新增育种棚156个;

"新时代、新气象、新如"永昌:漂洋过海寻找"外来物种",谋求转化"羊富"

标准化生产是肉羊产业发展的根本。

永昌县将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建设,以生产优质绿色安全羊肉为目标,将县肉羊养殖生产加工主体纳入养殖标准化监管体系,加强监督执法,严格控制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的使用,完善养殖档案, 扩大溯源范围,确保肉羊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结合粮食改革饲喂项目,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支持新农业经营主体种植草、燕麦等精细饲料20万亩,为发展肉羊产业提供优质饲料。支持远盛农牧业等龙头企业打造羊肉深加工生产线,配套中央厨房标准化、羊肉连锁餐饮发展,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永昌肉羊产业。

没有品牌的领导,就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永昌县的一块"金招牌"。要想起"永昌肉羊"公有品牌,必须引导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使用"永昌肉羊"主标识,努力提升"永昌肉羊"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将源源"玉莲天宝"、"元盛"酸羊肉"等打入省内驰名商标, 并努力为全国知名商标打造成一批具有竞争力、附加值高、信誉良好的青肉羊品牌。

永昌县副县警长于善荣告诉记者,下一步,永昌县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肉羊产业的发展中做到准定位、活市场化、做大领跑者、强品牌、做全链条、做优标准、做好服务, 做高质量、高质量的发展,推动羊产业成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

温/记者 任刘伟业

照片/记者 小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