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展示湘湖和湖底生态系統的水質保護,今天(4月17日),香湖風景區聯合蕭山農鄉局、城市快線、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浙江湘旅遊,邀請了10個親子家庭開始湘湖水上生态趣味親子遊。
乘船遊覽,參觀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聽蕭山農鄉局專家講湘湖水生動植物,10個孩子從沉重的學術分離中,進入湖中淡淡的山色,興奮不已。"我們從杭州蓬軒過來,七點剛過就出發了,孩子們一點也不累。一位家長說。

香湖特約攝影師方英成
< h1頭條起源"h3">2000多名"環保使者"定居和再現詩歌</h1>
在獨木舟湖上,感歎聲接踵而至。
吸引孩子們注意的是白鹳,它們是在湘湖"定居"的鳥類之一。天氣晴朗,其中一人繞着天空轉了一圈。
湘湖特約攝影師 婁瑩
他們時不時地呆在樹頂,身穿純白大褂,漂浮在仙女的空氣中。
白鹳是群居動物,喜歡安靜,對生存環境的選擇和要求非常嚴格,也被稱為"環境信使"。而山間水源,空氣清新,綠植豐富,魚蝦美觀的湘湖,就在他們眼前,已成為最佳栖息地。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湘湖島一期就出現了白鹳。在随後的幾年裡,這些白鹳"定居"下來,數量也越來越多,繁殖至今,湘湖島、楊堤島和定山島等附近生活着約2000隻白鹳。
"兩隻黃疸混合着綠柳,綠色的天空上有一排白色的蜻蜓。在湘湖,白鹳再現了這首詩的優雅。
<h1 頭條産地"h3">香湖水生物揭曉,有美味又好看</h1>
"這是一次嚴肅的演講,這是我上過的最嚴肅的一課。水生物課結束後,蕭山市農鄉局專家在交流小組中給出了這樣的回報。
本水生物課主要介紹湘湖的魚類和植物。
綠、草、草、蛞蝓——中國著名的"四條魚",聚集在湘湖。鲱魚愛吃螺絲,草魚愛水和草,鲭魚吃小型浮遊植物,標頭魚捕食其他小動物。此外,還有鲭魚、鲭魚、鯉魚、鲭魚等幾十種。
值得一提的是,湘湖杜父魚,它和香湖鲭魚是香湖魚的特征。
民國《蕭山縣志》記載:杜父魚,又稱踏地魚,出祥湖最為,桃花盛開時水位格外美麗。
桃花盛開,春筍在市場上。香湖的踏地魚燒春筍、清新的山與湖中美麗的珍珠相結合,一直以來,是蕭山的名菜。蕭山市農鄉局專家表示,現在是踏地魚最美的季節,一定要多吃魚。
除了魚,香湖還有許多水生植物。
像蠟燭一樣的絮狀物是香;高大如美的人在水中是車前草,是淨化空氣的最佳選擇;花瓣像虹膜的尾巴,顧名思義,是尾巴,歐洲人稱之為"愛麗絲";"賈格爾。"左右流",看起來像一個小版睡蓮是一道菜,正如詩中所說,它是一種浮遊植物;算上蓮花、睡蓮、金剛石角、蘆葦等常見植物,也有二三十種。
好水能生産出新鮮物質,目前,湘湖水質已達到III.級以上水質,部分達到II類水标準,水清綠,魚襄底淺。
記者 孫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