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同一病原體引起的流行病,其流行病學互相關聯,并在人與動物之間自然傳播。
其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Rikersite,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研究資料顯示,人畜共患疾病不僅頻繁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
本文通過介紹人畜共患疾病的定義、分類和傳播,總結了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措施。從古老的瘟疫和狂犬病到近年來肆虐世界的瘋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病,疾病在動物世界中蔓延,同時威脅着人類健康甚至生命。近期爆發的高緻病性禽流感再次敲響了人類警鐘,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類衛生環境仍然非常脆弱,時刻警惕"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布魯氏菌病在人類世界的感染率明顯在上升!

<h1>一、人畜共患疾病的定義</h1>
根據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的說法,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人類和脊椎動物中的常見病原體引起的疾病,這些疾病與流行病學有關"。國際文獻中記錄了近200種人畜共患疾病,其中數十種已引起大規模傳播。其中,已引起瘟疫大規模流行、高死亡率的鼠疫、黃熱病、阿伯拉病、狂犬病、艾滋病、肺結核、炭疽病、森林腦炎、口蹄疫、瘋牛病等10餘種。到目前為止,一些疾病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承受能力。
<h1>人畜共患疾病的分類</h1>
1、按傳播類型分類
(1) 直接傳輸
病原體通過與病媒動物或污染物的直接接觸在脊椎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并且在傳播過程中不會發展甚至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病、布魯氏菌病、肺結核、丹毒、鈎端螺旋體病和滴蟲病等。
(2)循環
病原體需要有一種以上的脊椎動物才能完成其循環生活或發育史,但不需要無脊椎動物的參與。如人類蚜蟲和棘球蚴病。
(3)病媒傳播 在病原菌的生活史中,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需要參與聯合繁殖,無脊椎動物要完成一定的發育史,通過潛伏期才能傳播給另一個脊椎動物宿主。如感染性腦炎、血吸蟲病等。
(4)腐蝕的擴散
病原體需要脊椎動物宿主和非動物繁殖或儲存場所,如土壤、污水、私聊天、植物等。例如,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各種真菌病害和蠕蟲病。
2、按病原菌宿主分類
(1) 動物來源
病原體的宿主是低級脊椎動物,人類疾病主要由動物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H1N1流感等。
(2)人性
病原體的儲存宿主是人類,動物疾病主要來自人類。如人類肺結核、甲型流感等。
(3) 代際性
人類和動物都是病原體的儲存宿主,病原體在人類和動物中都是地方性的,并且互相感染。它的特點是病原體的宿主譜廣,傳播途徑多,其中大多數是互相的疾病來源。
3、按病原菌類型分類
由鼠疫、布魯氏菌病、鼻炭疽、炭疽、豬毒、肺結核等細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毒引起的人獸常見疾病,如流行性腦炎乙型、狂犬病、口蹄疫等。由衣原體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鹦鹉熱。
由佝偻病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佝偻病、Q熱等疾病。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念珠菌病。
由内胚層病、弓形蟲病、毛毛蟲病、蚜蟲病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中:屬于原生質、肉孢子、隐孢子蟲,屬于吸盤有東碧血吸蟲病、肝鳌吸盤、中國雙腔吸盤、魏氏共生蠕蟲、華芝睾酮、蚜蟲有豬囊尾蟲、棘球蚴、多頭蟲、牛囊尾蟲、犬類複合孔蟲、微膜貝蟲;
其中,一些病原體在動物之間持續存在,并在一定條件下傳播給人類,但不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如滴蟲病、狂犬病、森林腦炎等,有些病原菌主要依靠人類的延續代系,如變形蟲病、人肺結核等,有些人的人畜共患疾病,人與動物可以互相感染,如血吸蟲病等,真正的人畜共患疾病病原體必須以人和動物為最終宿主和中間宿主, 如豬蚜蟲病。
<h1>三、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h1>
1、通過唾液傳播
例如,貓和狗患有狂犬病,它們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當貓和狗咬人時,病毒會随着唾液進入體内,引起狂犬病。
2、通過糞便傳播
衆所周知,糞便中含有多種細菌。結核病、布魯氏菌病和沙門氏菌等病原體可通過用食物、水和糞便污染人類來傳播。大多數寄生蟲卵存在于糞便中。鈎端螺旋體病的病原體通過尿液傳播。
3、通過空氣輸送
生病的動物和家禽在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時,經常會帶出病毒或細菌,并在空氣中形成傳染性飛沫傳播疾病。
4、穿過頭發和皮屑
牲畜和家禽全身覆寫着毛皮碎片,往往含有多種病毒、病菌、蜱蟲、虱子等,有的是疾病的病原菌,有的是病媒。有些寵物愛好者,如果不注意個人防範,任意擁抱、親吻、吃同桌、床同床,就有可能從他們身上生病。
<h1>四、人畜共患疾病防治與防控原則</h1>
1、做好監控工作
動物人畜共患疾病的監測主要由獸醫部門進行。實踐證明,做好動物人畜共患疾病監測工作,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患病。如布魯氏菌病及動物結合性疾病早期監測,消除動物陽性,可降低人和動物的釋放速度。
2、控制和消滅受感染的動物
受感染的動物及其産品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按照政策及時合理賠償,及時消除病原體。
3、牧民、育種者、獸醫、動物食品加工者、衛生防疫人員、地質學家、軍人以及從事實驗室工作的醫務人員等病例,屬于人畜共患疾病高危人群,應作為健康監測的主要對象,感染應及時治療。
4、切斷動物與人的傳播
消除病媒動物,加強對人畜糞便和動物糞便的管理,做好日常消毒、飲用水、食品衛生監督是切斷動物向人群傳播的重要措施。
5、提高免疫力
對種群和動物群體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人類和動物對疾病的抵抗力。
6、改變人類健康習慣,預防人畜共患疾病
在人畜共患疾病中,動物主要利用唾液、糞便等手段将病原體傳播給人類,患病動物在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時,也會傳播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氣中形成傳染性飛沫。此外,動物毛皮碎片中含有多種病毒、病菌、蜱蟲、虱子等,有的是疾病的載體,有的本身就是一種疾病的病原體。
雖然一些野生動物體内長期寄生病毒、細菌,但對它已經有了免疫抵抗力,并産生相應的抗體,是以雖然病毒、細菌攜帶者,本身不會生病或不生病。人類長期生活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抗病毒的能力很低,當病毒、病菌在人體捕獵、進食過程中進入人體時,人類因為缺乏抗體而沒有免疫力,感染往往很嚴重。
<h1>因職業等原因經常接觸動物的人,應始終注意個人衛生防護:</h1>
當皮膚受損時,特别注意防止動物感染病毒或細菌;
在動物養殖場,人類生活區應遠離動物繁殖區;
寵物愛好者應學習一些關于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識,并定期允許寵物接種某些疾病疫苗;
同時,要注意,在同一張桌子上擁抱、親吻或進食、睡前等過度親密行為是不衛生有害的;
在疑似狂犬病動物被咬傷的情況下,請立即就醫;
飲食要注意衛生,選擇經過檢測的牛奶、肉類、雞蛋等食物,提倡食用熟食。
控制各類人畜共患疾病,及早發現、早報、早治,嚴格預防某些疾病和跨境傳播。隻有這樣,人畜共患疾病造成的損害才能降到最低。
石金文,男,漢族,1963年6月出生,中國共産黨員,1986年7月畢業于甯夏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并被配置設定到同心縣獸醫站,2004年獲得進階獸醫技術職稱。在生産線上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30年。自2006年起被甯夏回族自治區委聘為自治區專家服務組成員,2014年入選自治區"三區"開展技術服務。
大農圈原創、擅自複制必須查處!
如果您需要釋出供需資訊,請關注nydsc889,或點選下面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