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同一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其流行病学相互关联,并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
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Rikersite,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研究数据显示,人畜共患疾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
本文通过介绍人畜共患疾病的定义、分类和传播,总结了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措施。从古老的瘟疫和狂犬病到近年来肆虐世界的疯牛病、口蹄疫和炭疽病,疾病在动物世界中蔓延,同时威胁着人类健康甚至生命。近期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再次敲响了人类警钟,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卫生环境仍然非常脆弱,时刻警惕"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布鲁氏菌病在人类世界的感染率明显在上升!

<h1>一、人畜共患疾病的定义</h1>
根据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的说法,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人类和脊椎动物中的常见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与流行病学有关"。国际文献中记录了近200种人畜共患疾病,其中数十种已引起大规模传播。其中,已引起瘟疫大规模流行、高死亡率的鼠疫、黄热病、阿伯拉病、狂犬病、艾滋病、肺结核、炭疽病、森林脑炎、口蹄疫、疯牛病等10余种。到目前为止,一些疾病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承受能力。
<h1>人畜共患疾病的分类</h1>
1、按传播类型分类
(1) 直接传输
病原体通过与病媒动物或污染物的直接接触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发展甚至繁殖。如狂犬病、口蹄疫、流感、炭疽病、布鲁氏菌病、肺结核、丹毒、钩端螺旋体病和滴虫病等。
(2)循环
病原体需要有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才能完成其循环生活或发育史,但不需要无脊椎动物的参与。如人类蚜虫和棘球蚴病。
(3)病媒传播 在病原菌的生活史中,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需要参与联合繁殖,无脊椎动物要完成一定的发育史,通过潜伏期才能传播给另一个脊椎动物宿主。如感染性脑炎、血吸虫病等。
(4)腐蚀的扩散
病原体需要脊椎动物宿主和非动物繁殖或储存场所,如土壤、污水、私聊天、植物等。例如,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各种真菌病害和蠕虫病。
2、按病原菌宿主分类
(1) 动物来源
病原体的宿主是低级脊椎动物,人类疾病主要由动物感染。如狂犬病、炭疽病、禽流感、H1N1流感等。
(2)人性
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是人类,动物疾病主要来自人类。如人类肺结核、甲型流感等。
(3) 代际性
人类和动物都是病原体的储存宿主,病原体在人类和动物中都是地方性的,并且相互感染。它的特点是病原体的宿主谱广,传播途径多,其中大多数是相互的疾病来源。
3、按病原菌类型分类
由鼠疫、布鲁氏菌病、鼻炭疽、炭疽、猪毒、肺结核等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病毒引起的人兽常见疾病,如流行性脑炎乙型、狂犬病、口蹄疫等。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鹦鹉热。
由佝偻病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佝偻病、Q热等疾病。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如念珠菌病。
由内胚层病、弓形虫病、毛毛虫病、蚜虫病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中:属于原生质、肉孢子、隐孢子虫,属于吸盘有东碧血吸虫病、肝鳌吸盘、中国双腔吸盘、魏氏共生蠕虫、华芝睾酮、蚜虫有猪囊尾虫、棘球蚴、多头虫、牛囊尾虫、犬类复合孔虫、微膜贝虫;
其中,一些病原体在动物之间持续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类,但不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如滴虫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有些病原菌主要依靠人类的延续代系,如变形虫病、人肺结核等,有些人的人畜共患疾病,人与动物可以相互感染,如血吸虫病等,真正的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为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如猪蚜虫病。
<h1>三、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h1>
1、通过唾液传播
例如,猫和狗患有狂犬病,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和狗咬人时,病毒会随着唾液进入体内,引起狂犬病。
2、通过粪便传播
众所周知,粪便中含有多种细菌。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可通过用食物、水和粪便污染人类来传播。大多数寄生虫卵存在于粪便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通过尿液传播。
3、通过空气输送
生病的动物和家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经常会带出病毒或细菌,并在空气中形成传染性飞沫传播疾病。
4、穿过头发和皮屑
牲畜和家禽全身覆盖着毛皮碎片,往往含有多种病毒、病菌、蜱虫、虱子等,有的是疾病的病原菌,有的是病媒。有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拥抱、亲吻、吃同桌、床同床,就有可能从他们身上生病。
<h1>四、人畜共患疾病防治与防控原则</h1>
1、做好监控工作
动物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主要由兽医部门进行。实践证明,做好动物人畜共患疾病监测工作,有利于及早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患病。如布鲁氏菌病及动物结合性疾病早期监测,消除动物阳性,可降低人和动物的释放速度。
2、控制和消灭受感染的动物
受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政策及时合理赔偿,及时消除病原体。
3、牧民、育种者、兽医、动物食品加工者、卫生防疫人员、地质学家、军人以及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等病例,属于人畜共患疾病高危人群,应作为健康监测的主要对象,感染应及时治疗。
4、切断动物与人的传播
消除病媒动物,加强对人畜粪便和动物粪便的管理,做好日常消毒、饮用水、食品卫生监督是切断动物向人群传播的重要措施。
5、提高免疫力
对种群和动物群体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类和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6、改变人类健康习惯,预防人畜共患疾病
在人畜共患疾病中,动物主要利用唾液、粪便等手段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患病动物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也会传播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传染性飞沫。此外,动物毛皮碎片中含有多种病毒、病菌、蜱虫、虱子等,有的是疾病的载体,有的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病原体。
虽然一些野生动物体内长期寄生病毒、细菌,但对它已经有了免疫抵抗力,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虽然病毒、细菌携带者,本身不会生病或不生病。人类长期生活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抗病毒的能力很低,当病毒、病菌在人体捕猎、进食过程中进入人体时,人类因为缺乏抗体而没有免疫力,感染往往很严重。
<h1>因职业等原因经常接触动物的人,应始终注意个人卫生防护:</h1>
当皮肤受损时,特别注意防止动物感染病毒或细菌;
在动物养殖场,人类生活区应远离动物繁殖区;
宠物爱好者应学习一些关于人畜共患疾病的知识,并定期允许宠物接种某些疾病疫苗;
同时,要注意,在同一张桌子上拥抱、亲吻或进食、睡前等过度亲密行为是不卫生有害的;
在疑似狂犬病动物被咬伤的情况下,请立即就医;
饮食要注意卫生,选择经过检测的牛奶、肉类、鸡蛋等食物,提倡食用熟食。
控制各类人畜共患疾病,及早发现、早报、早治,严格预防某些疾病和跨境传播。只有这样,人畜共患疾病造成的损害才能降到最低。
石金文,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1986年7月毕业于宁夏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并被分配到同心县兽医站,2004年获得高级兽医技术职称。在生产线上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30年。自2006年起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委聘为自治区专家服务组成员,2014年入选自治区"三区"开展技术服务。
大农圈原创、擅自复制必须查处!
如果您需要发布供需信息,请关注nydsc889,或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