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作者:舒山有鹿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01

有國學大師評價過莊子:一個看似潇灑自由可又精通人性心理的隐居人物。

在莊子的哲學中,我們能讀到莊子的潇灑自由,能感悟到莊子超乎常人的境界。可是,我們卻忘了一點,讀通人性,才是一切的核心。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由“人”所組成的社會,一切的思想觀念,以及問題沖突都跟“人”有關。

你今天不高興,絕對是遇到了不好的事兒。而事兒的源頭,又是人。你工作不順利,也絕對是因為你遭受到了他人的阻礙。

難怪莊子感慨:“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這人心比崇山峻嶺還要險峻,比蜀道還要危險。要想知曉人心的真相,終究比登天還要難。

當我們有所經曆之後,我們才會明白,所謂的人心并非是“惡”,也并非是“善”,而是一道“灰”,令我們看不透現實的真相。

在生活中,有些人來到你身邊,就是來“害”你的。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02

層次不同的人,會讓你特别難受。

有人說過,常與同好争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我們要跟同層次的人打交道,而不該跟那些“層次不同”的人說太多。試想,你有着不錯的思想覺悟,他卻是一個外行人,那不是對牛彈琴嗎?

曾見過這麼一個中年人,他年輕的時候特别喜歡跟别人争論。到最後,他自己的心态也變得急躁起來,就連思維都變得狹隘了。

這叫什麼?就是莊子所言的“井蛙不可以語于海,夏蟲不可以語于冰。”

你跟井底之蛙說“大海”的遼闊,這有用嗎?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是以,别跟井底之蛙談論你的“鴻鹄之志”。

你跟壽命短暫的蟲子談論詩和遠方,這合适嗎?蟲子連冬天都見不到,又怎會明白詩與遠方的真正含義呢?

别跟層次不同的交往,他們隻會讓你的思維“掉價”,甚至還會影響你後續的行為習慣。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03

整日埋怨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活。

在朋友圈中,經常能看到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今天諷刺老闆的不好,就是明天怨恨同僚的僞善,最後把全世界都埋怨了一番。

看着他的朋友圈,我們隻感覺到特别“陰沉”,連我們自己的心情都被影響了。這,就像是晴天遇上了雨天一樣,一下子就變得烏雲密布起來。

生活,哪有那麼複雜呢?糊塗點,積極點,不就可以了嗎?在這個社會,又有多少人能活得絕對幸福呢?是以說,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硬道理。

莊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你遇到了“心死如灰”的人,那你也就變得“心死如灰”。遇到了樂觀向上的人,那你也會變得樂觀向上。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别跟整日埋怨的人交往,别跟滿心陰暗的人在一起。這,才能讓你感受到生活的陽光和美好。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04

貪婪無度的人,會害了你。

莊子說過:“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一個執着于“欲望貪婪”的人,他根本沒有任何的理性和聰慧可言。因為欲望蒙蔽了他的雙眼,貪婪扭曲了他的心靈。

古時候有一對親兄弟,大哥特别老實,二弟特别貪婪自私。不過,看在親情的份上,大哥還是包容着二弟。

可是,二弟卻不是這麼想的。他認為,大哥比他有錢,他就該瞄準大哥下手。最後,他把大哥的房子給騙到手了,讓大哥一家四口無家可歸。

弟弟為了“貪婪”的欲望,連哥哥的死活都不顧,又何況是外人呢?也許,外人會更加可怕。

當一個人貪婪到了極緻時,那他就會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理性,而是變得“狼虎人性”起來。要知道,人性惡劣起來的時候,比野獸的性情更要可怕。

莊子:這些人來到你身邊,都是來“害”你的

05

滿口仁義道德的人,都是來“克”你的。

莊子有言:“道不可緻,德不可至。仁可為也,義可虧也,禮相僞也。”

在莊子看來,道是不能擷取的,德是不能達到的,仁是可以做到的,義是可以被抛棄的,禮是用來互相欺騙的。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俗世中的人類無法達到“仁義道德”的境界。所謂的“仁義道德”,不過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謊言而已。

你的同僚跟你談仁義道德,就能夠說明這是一個“虛僞到極緻”的人。他們口中的仁義道德,不過是欺騙你的幌子而已。

那些光鮮亮麗的人跟你談仁義道德,别人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隻是為了掩蓋他醜陋的人心,以及拉攏你罷了。要知道,“明面上仁義道德,背地裡男盜女娼”才是常态。

别跟滿口仁義道德的人靠得太近,這些人根本沒有真感情,而且城府太深,足以将你帶入到是非的漩渦當中。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