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國璋的發迹之路:馮國璋的早期經曆和性格

作者:海南小甲

踏破璀璨的曆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當機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曆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馮國璋的發迹之路:馮國璋的早期經曆和性格

馮國璋,1859年出生于直隸河間詩經村的普通農家。據說馮國璋的先祖是明朝開國功臣馮勝,不知道這種說法是真的,還是馮國璋 日後發達後附會上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祖宗的福蔭顯然不能持久,到了馮國璋父親一代,馮家已經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貧農了。馮國璋兄弟四人,他排行最小,上 面有三個哥哥。大哥混戲班子,常年在外為生計奔波。馮國璋小的時候也曾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因為貧困辍學在家。

  馮國璋在北洋人物中年紀僅次于徐世昌,比同年生的袁世凱還長半歲。日後,馮國璋拜在袁世凱門下,有上下級之分,但袁世凱還是讓妻妾稱馮國璋為“四哥”,讓兒子袁克定稱馮國璋為“四叔”。是以北洋系同輩的人物都稱馮國璋為“四哥”,晚輩軍閥則尊稱他為“四叔”。

   民國初年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政治人物出身大多貧賤。袁世凱的出身可能是最好的,生于官宦人家;徐世昌、孫中山、黎元洪三人家世也還可以,算是普通人家子 弟。其餘人物,比如馮國璋、段祺瑞、曹锟、張作霖、馮玉祥、張宗昌、孫傳芳等人都生在社會底層。馮國璋是河北鄉間的貧農子弟;比他小6歲的段祺瑞是個中層 軍官的子孫,祖上沒有留下什麼家産;曹锟挑着貨擔,走街串巷賣布;馮玉祥家裡太窮養不起他,就托關系走後門讓馮玉祥小小年紀就混入軍中扛槍吃飯;張作霖在 黑土地的泥坑裡摸爬滾打,當過屠夫殺過豬,後來學會了醫馬這門技術活被土匪拉入夥當了馬夫。據說張作霖當年欠下賭債還不起,還曾割下大腿肉還債,頗有一千 多年前還不起賭債被人吊着打的宋武帝劉裕的風采。

  為什麼貧賤子弟能夠在民國初年的大變革中崛起,後來成為叱咤風雲的人物呢?我總結, 是因為他們有奮發進取的精神,由于一無所有反而勇往直前,成功了就權勢加身,失敗了大不了還是一無所有;其次,因為亂世政治機會多,适合雄心勃勃或者野心 沖天的人的崛起。民國初年就是個亂世,是以湧現出了一批出身貧賤的大人物。相反在一個政府控制力高漲的盛世,階層劃分嚴明,社會發展按部就班,反而堵死了 底層人物上升的路子。是以說,小人物比大人物更期望亂世,底層社會比上層社會更傾心變革。

  馮國璋沒有一輩子被摁在河北農村,當一輩子的貧農,真得感謝清末民初的亂世。

   當然,貧賤的出身也給政治人物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一旦掌握了權勢後,幼年貧賤慘痛的記憶往往使他們不能正确看待到手的财富,不是貪婪攬錢就是小氣吝啬。 馮國璋就對金錢看得很重,出了名的吝啬。發迹前,馮國璋在朋友圈子裡以蹭飯聞名,有飯吃不管路遠風大必準時到。即使是在發迹後,他小氣的毛病也沒去除。比 如,他喜歡吃玉田醬肉,又擔心傭人買肉時偷吃,竟然想出了個辦法,要求傭人買的醬肉必須是整整齊齊的方塊。這樣,如果傭人偷吃的話就一目了然了。客人來 訪,馮國璋舍不得用醬肉招待客人又不得不用肉,就把醬肉切得薄如紙片招待客人。如果有肉沾在刀上,馮國璋就要用舌頭舔得幹幹淨淨。馮國璋發迹後,手上的錢 财不止千萬,仍然還要通過各種手段搜刮錢财。馮國璋入主中南海後曾做出一件荒唐的“斂财壯舉”。當時他看到中南海湖中遊着許多魚群,又聽魚商說中南海的魚 從明朝開始就沒有捕殺過,價值很大,大概值10萬多元。原因是,明清兩代,帝王後妃常在中南海和北海放生,許多魚的鳍上拴有作為放生标志的金牌、銀牌或銅 環,這也是一筆财富。當時馮國璋對是否應該捕殺中南海之魚也有過猶豫,但是後來想到“三海魚鳥花草曆來是皇帝總統私産”就釋然了,組織招商捕魚,商定了8 萬元的賣價。不久,北京許多飯館的菜單中新增了一道“總統魚”,可以和“東坡肉”相媲美。馮國璋貪婪的名聲也日益廣播,有人曾送他一副挽聯:“南海魚可 在,北洋狗已無。”

  老朋友段祺瑞曾用一個詞形容馮國璋的性格:錢癖。這并非是無端攻擊。

  馮國璋為什麼貪婪斂财 呢,換言之,他聚攏那麼多的錢财幹什麼用?馮國璋解釋說,發達後有許多親朋好友前來投靠,都希望能在他那謀條生路,自己又不願意用人唯親、委以一官半職, 那就隻能用錢财來接濟安撫親友了。的确,馮國璋投資經商,在自己的産業中,聘用了一些親朋好友,解決了部分親友的就業問題。但斂财安撫親友之說過于牽強, 更像是為自己的劣迹開脫的借口。馮國璋部下王占元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王占元也是貧寒出身,後來做到了湖北都督,守着九省通衢的繁華武漢和全國最大的兵工 廠漢陽兵工廠。可是他不思擴充軍隊卻一心斂财,甚至連部下的軍饷也克扣,結果部下兵變不斷,最後自己竟被驅逐出湖北。王占元也不謀東山再起,就拿着搜刮的 錢财在天津置辦了大批房産土地。他常常挂着一串鑰匙“巡閱”天津街頭,被人戲稱為天津“各大馬路巡閱使”。在内憂外患的亂世中,王占元等人是對國家前途和 政治清明失望,是以才更重視實實在在的物質保障,畢竟錢财是可觸可點的,而穩固清明的政治是虛無的。馮國璋的心态可能也類似,他雖有機會重新整理政局,但心底 對政治是失望無助的,是以視錢财重于政治。

  馮國璋一生的前25年都是大清王朝治下的一個普通小民。25歲時,馮國璋走上了亂世崛起的捷徑:從軍。那一年(1884年),他在族人資助下前往天津大沽口當兵。因為勤勉吃苦,很快被推薦考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成為第一期學生,與他同期的有王士珍和段祺瑞。

   馮國璋的另一個毛病此時就展現出來了,就是謹慎有餘果敢不足,遇到大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就學期間,馮國璋始終覺得科舉才是提升地位的正途,于是在第 三年抽空回原籍應試科舉,因為通曉數學補取了特設的諸生名額,卻在順天府鄉試中落第。科舉無望,馮國璋隻好回到武備學堂從軍。試想,如果鄉試考官錄取了馮 國璋,近代中國就多了一個在科場孜孜以求的庸才而少了一個叱咤風雲的強權人物。

  1890年馮國璋從武備學堂畢業,因成績優異留學堂充 任教習。正是因為這層關系,馮國璋和低年級的學員曹锟、李純、陳光遠等人關系深厚。他們和馮國璋的同期同學王占元都投入了北洋陣營,又都因為和馮國璋關系 深厚而聚攏在一起,事馮如兄長,組成了日後直系軍閥的中堅力量。

馮國璋在武備學堂的教學日子很短。年輕而浮躁的心讓他迫切希望建立軍 功得到晉升,是以在一年多後投入了聶士成幕府。聶士成很賞識馮國璋,但他的部隊暮氣太深,并沒有給年輕的馮國璋創造上升的空間。期間,馮國璋一度擔任駐日 本公使裕庚的軍事随員,考察了日本。日本的這趟考察讓馮國璋結識了不少日本軍界人士,見識了近代軍制和日本軍力。當時,日本人很欣賞馮國璋,但奇怪的是, 馮國璋一點都不領情,對日本非但沒有産生好感,還産生了惡感(這和段祺瑞不同,段祺瑞武備學堂畢業後留學德國多年,日後卻成了親日分子)。馮國璋掌軍後, 凡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一概不用;當總統後凡是親日分子一概反對進入内閣;回國後他還曾給主管兵事的載濤上密呈要求罷斥日本士官生。“二十一條”交涉期 間,馮國璋聯合張勳怒責中央說:“此次日人非理要求,原本無交涉之價值,更無承認之必要,乃政府惕于日本哀的美敦書之下,遂至不求民意,不察利害,竟将全 案承認,是何異舉我數千年堂堂中國捧送于人。天下最可痛可哀之事,孰有過于此者?”

  但這次随使日本的經曆,讓馮國璋得到的最大的收獲 是結合見聞和西方理論編成了兵書數冊。沒有軍功,他希望能憑借兵書得到賞識提拔。1896年,馮國璋結束使命回國,将兵書呈送聶士成。聶士成看不懂也用不 上,不過知道袁世凱正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就把馮國璋寫的兵書傳給了袁世凱看。這一看,袁世凱如獲至寶,大贊馮國璋:“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很快,馮國 璋就調往小站,邁出了發迹的第一步。

  馮國璋投到袁世凱門下,主要是發揮理論才幹,做教員和參謀重于領兵。他為新式陸軍編定了兵法操 典,教練着人數最多的步兵。袁世凱巡撫山東時,義和團起,局勢飄搖。袁世凱決定舉行新軍秋操,邀請德國駐膠州灣總督觀禮,震懾山東局勢。這項重任就交給了 三個心腹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具體負責。1900年秋,濟南舉行了新式陸軍操演。袁世凱和德國總督在觀操台看到軍旗鮮明,隊伍精良,軍威凜然。馮國璋号 令隊伍“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德國總督當衆稱贊馮國璋、王士珍、段祺瑞為“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 人分别是“龍虎狗”。這也是之前提到過的“南海魚可在,北洋狗已無”中“北洋狗”的來曆。“馮狗”除了說馮國璋忠誠外,還有紮實能幹的意思。但是狗在中國 話中含有歧義,是以馮國璋比較排斥别人叫他“馮狗”。

  搭上北洋新軍的快車後,馮國璋扶搖直上,曆任新軍督練營務處總辦、軍政司教練處 總辦、中央練兵處軍學司司長、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督辦、軍咨使等。這一時期,馮國璋以埋頭肯幹、業務出衆著稱,使清廷很放心地将培養軍官的保定軍校交給了馮 國璋。馮國璋從嚴治校,曾經親自揮動軍棍責打一個遊宿娼寮并吸食鴉片的皇族學員,将軍棍都折成了兩段,最後還将該名皇族子弟開除,他的表現得到了末世清朝 皇族的欣賞。亂世用人更重真才實學,是以馮國璋在袁世凱受到朝廷猜忌去職之後依然平步青雲,逐漸提升。到武昌起義爆發時,清廷想到的能鎮壓起義的兩大将 領,一個是統帥北洋第一軍的滿族權貴蔭昌,另一個就是統帥第二軍的馮國璋了。

  馮國璋這個“北洋三傑”中的“狗”對袁世凱很忠心,受命 鎮壓起義的當天就秘密跑到彰德去拜見袁世凱,請示機宜。袁世凱授讓他“慢慢走,等着瞧”。馮國璋心領神會,帶着幾個師的北洋大軍磨磨唧唧地南行,走一天歇 兩天,還老回望北京城,讓朝堂上的孤兒寡母覺得第二軍不像是去武昌鎮壓起義的,更像是随時準備反攻北京的叛軍。就這樣,清廷隻好請袁世凱出山收拾殘局。老 袁上台後,馮國璋順理成章替換掉了蔭昌,統領第一軍前往湖北作戰。馮國璋能猜透袁世凱要借武昌起義東山再起的意思,卻猜不透袁世凱還想“養寇自重”的用 心。他率領北洋軍,賣力地在前線作戰,用重炮轟擊人煙稠密的漢口市區,繼而用火攻,迫使革命軍放棄漢口。占領漢口後,馮國璋又擊退了黃興組織的反攻,乘勝 攻克了漢陽,接着又積極組織進攻武昌。袁世凱的本意是希望馮國璋進行膠着戰,友善自己謀取朝廷實權。而馮國璋因軍功被賞賜二等男爵之後,正一心想要徹底撲 滅湖北革命,成為“曾國藩第二”,建立不世功勳。尤其是接到封爵的聖旨時,馮國璋真是感激涕零,公開說自己一個漢人能夠跻身男爵一定要誓死效忠朝廷雲雲。 馮國璋的眼界不寬不長遠的問題,在這裡表露無遺。結果,袁世凱硬生生地把躊躇滿志的馮國璋免了職,調了回來。他還需要留着武漢革命軍,放長線釣大魚呢。

   馮國璋從前線歸來後,也沒坐冷闆凳,很快就被袁世凱安排接替皇叔載濤擔任了禁衛軍統領。漢人出任禁衛軍統領,也隻有馮國璋才是合适人選。原因是,一方 面,馮國璋是北洋系統和袁世凱的人。他統領禁衛軍,等于是把北洋系統的爪子伸到了皇帝的枕邊;另一方面,朝廷對馮國璋這個鎮壓武昌起義有功、宣誓效忠朝廷 的實幹将領很有好感。清朝親貴子弟即便讨厭北洋軍人,也對馮國璋抱有好感。基本上由八旗子弟組成的清朝禁衛軍願意聽馮國璋指揮。馮國璋在短暫的禁衛軍統領 職位上做了不少事,他曾經和禁衛軍官兵一起向袁世凱申請立憲,拍着桌子罵走段祺瑞派來勸說自己逼宮的說客——在北洋将領逼宣統退位的通電中沒有馮國璋的名 字。最終隆裕太後決定遜位,袁世凱召集特别會議宣布退位事項。馮國璋畢竟在清朝得到了步步高升,境遇不錯,等袁世凱說完就問:“遜位給誰?”袁世凱正義凜 然地回答:“遜給國民。”馮國璋這才無話可說。

  皇帝退位後,如何收服禁衛軍成了馮國璋的頭等大事。一旦禁衛軍在京城嘩變反對共和,後 果就嚴重了。馮國璋就拿着南北和談達成的《優待清室條件》,集合全體禁衛軍官兵訓話。他先述說了如今情形窘迫,清廷無力再戰,然後說明南北和談,商定皇室 和滿族、蒙族的待遇不變,禁衛軍一切照舊,不會有變動。然後,馮國璋親自宣讀《優待清室條件》。可是,第一款“大清皇帝遜位”剛開口,廣場上的官兵就出現 騷動,哭泣聲、叫罵聲不絕,甚至有人持槍拔刀,大聲鼓噪起來。馮國璋登台高呼,讓官兵推選代表申訴。之後幾個代表上台,關心的都是皇室安全、禁衛軍待遇等 問題。馮國璋以性命擔保皇室安全,并承諾與禁衛軍進退一緻。他的承諾并沒有遏止隊伍的騷動,混亂局面愈演愈烈。馮國璋急中生智,高呼大家如果不信任,可以 推舉兩個人持槍日夜守在自己身邊,一旦發現有違背諾言之處可以立刻将自己擊斃。官兵們見統領如此承諾,慢慢安靜下來,加上清亡是大勢所趨,最終平靜接受了 王朝覆滅民國建立的事實。後來,清廷的禁衛軍被改編為陸軍第16師,一直跟随馮國璋左右,直到馮國璋下台才被陸軍部調開。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曆史和房産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小甲,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_^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