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化石證據:“巨無霸”鲸魚的祖先5000萬年前是“微型鹿”

據最新一期《發現》雜志刊發的研究報告,美國俄亥俄州東北醫科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鲸魚在5000萬年前是用四條腿在陸地上行走的“微型鹿”。研究團隊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化石證據,彌補了以往缺失的證據鍊。

據報道,漢斯·特維森(Hans Thewissen)率領的科考團隊在巴基斯坦發現了一塊有4700萬年曆史的化石,這塊化石上有一隻體型健碩、狐狸大小的動物,身體和尾巴都被拉長了。卡在泥層中的骨頭反映了現代鲸魚的特征,即中耳空間和頭骨結構上的骨頭。

化石證據:“巨無霸”鲸魚的祖先5000萬年前是“微型鹿”

研究人員在發現的“微型鹿”化石。

自達爾文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鲸魚是曾經在陸地上行走的哺乳動物的後裔,但究竟是哪一種哺乳動物一直是個謎。當特維森的科考團隊發現這塊化石,缺失的證據鍊被彌補起來。

特維森教授表示,鲸魚就是這種古老“微型鹿”Indohyus的後代。

研究人員确認,Indohyus像河馬一樣在水中涉水尋找食物,并以此來躲避捕食者,這最終導緻它們從陸地轉向完全水生的生活方式。

據報道,研究人員将這具化石骨架描述為"一種狐狸大小的哺乳動物,看起來像一隻微型鹿"。經過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Indohyus和鲸魚的頭骨和耳朵之間的相似之處。

化石證據:“巨無霸”鲸魚的祖先5000萬年前是“微型鹿”

“微型鹿”Indohyus骨骼複原圖。

他們确定,Indohyus的骨架外面有一層厚厚的骨頭,比其他這種體型的哺乳動物要厚得多。這種特征經常出現在那些在水中緩慢涉水的哺乳動物身上,比如今天的河馬。

據悉,Indohyus的水生習性被它們牙齒的化學成分進一步證明,它們的牙齒顯示出與水生動物相似的氧同位素比值,所有這些都表明這種生物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個“微型鹿”的頭骨化石的中耳空間上有一塊骨頭,這和現代鲸類一樣。

此外,“微型鹿”的肢骨和河馬的肢骨一樣,又粗又重,這表明這種動物是一種涉水動物,用沉重的骨頭來幫助阻止它漂浮。

化石證據:“巨無霸”鲸魚的祖先5000萬年前是“微型鹿”

“微型鹿”Indohyus把下水作為一種躲避捕食者的機制,直到很久以後才發展出特定的水生進食行為。

根據這些證據,研究團隊認為,鲸的祖先是把下水作為一種躲避捕食者的機制,直到很久以後才發展出特定的水生進食行為。

據悉,鲸魚的第一個祖先出現在4200萬至4800萬年前,類似海獅。接着是巴陵鲸,大約4100萬年前,其中包括座頭鲸和藍鲸的祖先。随後是大約700萬年後的齒鲸,它們至今仍在海洋中遊弋。

文/南都記者 陳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