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熱點聚焦】永昌:“羊産業”托起緻富夢
記者 謝曉玲
春和景明,萬物萌發。
在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頭壩村扶貧養殖基地,家家戶戶後院建立起的高标準羊舍敞亮整齊,一隻隻羊羔膘肥體壯。
“這是湖羊,和普通羊相比,它們個頭更高,毛色更亮。”和農戶簽訂了養殖協定的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希雲介紹,“經過改良推廣的湖羊,很受農戶歡迎。”
永昌縣水草豐美,自古有養羊的傳統。近年來,永昌縣把做大做強羊産業作為引領群衆脫貧緻富的支柱産業,通過改良品種、扶持龍頭企業、政府補助養羊農戶建立養殖暖棚、品牌推廣等多種方式,擴大養殖規模和品牌知名度,形成了一條從牧草種植、飼料加工、高繁母本羊飼養到活羊市場建設、羊肉産品開發、電商及有機肥生産的完整産業鍊,建成了西北地區飼養量最大、羊群品質最好、養殖技術水準較高的湖羊繁育和供應基地,使羊産業成為托舉群衆緻富夢想的支柱産業。
“過去農戶養羊都是散養,改為舍飼養殖後,成本加大,農牧民的收益明顯下降,許多羊場和養殖戶出現虧損情況。”永昌縣副縣長祁尚榮介紹。養殖分散、效益和專業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場資訊及銷路不暢、産品“優質不優價”等問題,曾一度制約了永昌羊産業的發展,挫傷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為了幫農民搭上養殖業緻富快車,永昌縣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以區域性産業化推廣為依托,以全方位研發投入為基礎,以标準化生産及品牌化運作為核心,探索走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規模化、科技化、标準化、品牌化産業發展之路。
“過去不管羊肉價格多高,散養戶都很難嘗到甜頭。一是因為存欄量少,大的訂單接不了;二是缺少品牌,在市場上沒有影響力。”永昌縣新城子鎮養殖大戶楊茂祿告訴記者,“現在村裡建起了養殖基地,和縣裡的大型養殖加工企業簽訂了收購協定,我們既不愁銷路,還有了免費的技術指導和統一的品牌,收入比過去高多了。”
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技術優勢,永昌縣建立了現代肉羊産業技術試驗示範區,引進湖羊和波德代、白薩福克、杜泊等優質肉羊品種,集中開展胚胎移植,采用密集産羔技術進行種羊擴繁,将實驗成果推廣應用,建成了縣、鄉、村三級肉羊雜交改良推廣體系,大大提高了母羊産羔率,降低了養殖成本。現在,全縣每年改良肉羊達15萬隻以上。
在永昌縣溪源肉聯加工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勞工們正在對剛剛完成排酸的鮮羊肉進行分割。
“一隻整羊按市場價最高能賣1000元,但經過分割、歸類,羊排賣羊排的價,羊腿賣羊腿的價,售價比整賣時翻一番。”
祁尚榮介紹:“這些羊肉産品都是優質的綠色安全食品。為了提高羊肉品質,縣裡把肉羊養殖生産加工主體納入養殖标準化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執法,嚴格控制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的使用,健全養殖檔案,擴大追溯範圍,確定肉羊産品品質安全。”
在永昌縣電子商務産業園,永昌羊肉成為最受網民歡迎的産品之一。
借助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這一“招牌”,永昌縣着力打響“永昌肉羊”公共品牌,引導肉羊生産、加工、銷售企業使用“永昌肉羊”主辨別,大力扶持電商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支援縣内養殖企業、加工企業、運銷企業與省内外大中城市銷售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着力提升“永昌肉羊”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形成了溪源“祁連天寶”、元生“排酸羊肉”等一批競争力強、附加值高、美譽度好的綠色肉羊企業品牌。
在大企業和養殖基地的輻射示範帶動下,永昌縣肉羊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全縣已建成畜牧産業園1個、肉羊養殖龍頭企業3家、萬隻羊場19個、養殖小區48個、養殖場202個,肉羊飼養量達165萬隻。
“目前,永昌縣已探索建立了一套可複制可推廣的羊産業扶貧形式。”金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金昌市将進一步扶持其做準定位、做活市場、做大龍頭、做強品牌、做全鍊條、做優标準、做好服務、做高品質,以高品質發展推動羊産業成為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