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究并護送普氏野馬重返野外

作者:中國日報網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帶領八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育研究中心,開啟了野馬驅蟲工作。

研究并護送普氏野馬重返野外

冒着零下20度的冰凍溫度,研究人員将驅蟲劑混合成胡蘿蔔,玉米面飼料喂養野馬,采集糞便樣本,并挑選出寄生蟲如馬寄生蟲,線蟲,馬胃蠅等進行研究和分析。

"寄生蟲在動物種群中很常見,當它們進入流行地區時,它們可能容易受到外來物種的影響,特别是那些引入國外的物種,"李教授說。在某些條件下,寄生蟲也可能是導緻種群崩潰的直接因素,對重新引入非常小的種群來創造動物構成嚴重威脅。Platts野馬經過100多年的人類繁育和育種後,重新引入其原産地,其環境适應的重要表現是,它們可以具有與本地物種相似的生存政策和行為,以解決氣候、天敵和寄生蟲等生态因素壓力下的危機。然而,在冬季幹旱條件下,更多的Platts野馬聚集在人工救援地點,而不是像蒙古野驢那樣遷徙,在Platts野馬中常年發生比本地蒙古野驢和松散繁殖馬多三到五倍的寄生蟲感染,所有這些都揭示了野馬野生過程中的許多隐患。"

研究并護送普氏野馬重返野外

"除了使用驅蟲藥外,我們還通過應用高架食品罐和恒溫槽等裝置切斷線蟲的傳播鍊,增加半分散訓練等方式來預防和控制野馬的寄生蟲病,近年來,野馬驅蟲工作已明顯有效, 所有類型的寄生蟲的感染率顯着降低。野馬育種研究中心的進階獸醫Entmark說。

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的團隊與野馬中心合作近二十年,系統地開展了普氏野馬寄生線蟲病、胃蠅病病原體的鑒定和監測、黑胃蠅種群的遺傳結構、野生母系中蠅病的流行病學等方面的研究。長期感染率、感染強度、驅蟲功效監測線蟲寄生蟲,并探讨其傳播途徑。針對Platts野性州重要寄生蟲馬胃蠅頻繁發病的問題,從馬胃蠅生活史、馬胃蠅感染途徑、疫情時空分布等方面,系統地進行了多層次的生物學和流行病學深入研究。目前,每年上司野馬群保健工作15年,揭示了荒漠草原馬胃蠅區的組成和特點,掌握了氣候因素與馬胃蠅流行程度的關系,明确了"野馬-野驢-家馬"馬胃蠅傳播鍊的關系,初步界定了優勢品種馬胃蠅的面積和感染期, 并提出了馬胃蠅種群的生态控制方案。上述研究成果為野馬科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研究并護送普氏野馬重返野外

野馬繁育研究中心主任楊建明表示,新疆野馬繁育研究中心作為北京林業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基地,将繼續加強雙方的科研合作,在野馬栖息地、食水、行為生态學、生理生态學等領域開展研究。 遺傳多樣性、寄生蟲病等領域,使野馬的研究工作将達到一個新的水準,護送野馬重返野外。

Platts Mustang是歐亞大陸開放景觀帶的旗艦物種,是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野馬物種,世界上隻剩下2,000多種。自成立以來的34年中,新疆野馬育種研究中心在引進24匹野馬的基礎上,成功培育了6代760匹野馬,并于2001年8月在卡拉梅裡蹄類自然保護區進行了我國首次野馬釋放試驗,16批110匹野馬放生到野外, 目前野馬種群數量達到481頭,其中野馬種群267隻,半分散種群117隻,圈養種群97隻,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馬基地,野馬釋放試驗取得了探索性的成功,已成為我國最成功的物種再引入模式。

(張鶴凡)(中國日報新疆新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