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欽佩不已的,并不是系出名門,容貌出衆的女子,而是能夠跨越世俗的眼光,華麗轉身,驚豔世界的女子。她是民國女子中放棄婚姻,卻不放棄自己的勵志代表,她就是張幼儀。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發妻,卻是被他無情抛棄的女人。但張幼儀卻能夠在離婚後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在德國努力刻苦學習,她巾帼不讓須眉的靈魂,以及破繭成蝶的人生經曆非常值得當代女性學習。
《 一無所有,一無所懼 : 張幼儀傳》這本書是林希美所著。書裡面主要說的是:從小接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張幼儀,在15歲的時候,遵守父母之命,嫁給了深受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婚後徐志摩對她冷酷刻薄,毫無情感。後來又戀上才女林徽音,逼迫張幼儀離婚。她在無奈之下,答應對方的要求。并最終在離婚後,蛻變為堅強獨立自主的女性代表。
張幼儀在離婚後,逐漸成長為一個懂得勇敢赢取自我尊嚴,努力上進,不畏艱苦的人,并最終實作了自我價值。
一、西式文明離婚案
在第三者介入,毫無品質的婚姻生活中,在面對絲毫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意的另一半,為了我們漫長的人生路,要勇敢的有尊嚴地選擇跟對方進行割裂。正如書中的張幼儀一樣。
在民國時代,在女子剛剛開始覺醒的時候,張幼儀在面對徐志摩的嫌棄和冷暴力以及他為了要離婚,選擇離家出走,放任張幼儀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孤立無援。
她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想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以及年幼的長子,于心不忍。随後她聯系哥哥,并經過一番周折去了德國。并在那裡和徐志摩簽訂了中國曆史上依據《民法》生效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張幼儀在徐志摩出走後,能開始思考她和對方之間的關系,并在他再一次提出離婚時,并沒有頑固不化的,堅持破碎的婚姻。而是明白婚姻是兩個人的,不能隻靠她一個人毫無尊嚴的卑微維持。是以說,在我們遇到錯誤的人時,一定要摒棄陳舊的觀念,勇敢的說再見,完成實作自我的第一步。
二、德國留學,幼子病逝。
想要實作自我,獨立自主。不僅要在思想上勇敢的沖破束縛,更要在行動上不畏堅苦的學習知識。就像書中的張幼儀一樣,非常的熱愛學習。
她最早是在蘇州師範學校讀書,但因為結婚而無法繼續。婚後她又專門請了老師,學習英語、地理、中文和曆史。
在去英國之前,她也一直自學英語。到了德國後,就開始刻苦學習德文,并且為了兒時的夢想,專門學習幼兒教育。
但天有不測風雲,她的幼子不幸病逝。這次,她更深刻的領悟到,她除了自強自立,一無所有。
張幼儀曾說,她在去德國之前,什麼都怕。在去德國之後,無所畏懼。
可見,在德國四年的讀書經曆,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造就了她堅強獨立的一面。如果沒有這些,就不會有她後面的事業。更不會成為中國第一家女子銀行的總裁。
三、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
想要實作自我價值,最重要的就是要擁有自己的事業。這一點在張幼儀身上展現的淋漓盡緻。
她從德國回到上海,先是在東吳大學教授德語。随後自己開公司做總經理,量體裁衣,做時尚前衛的潮流服裝。
她不計前嫌,邀請徐志摩陸小曼夫婦,實作名人模特效應。至此,讓雲裳公司名震天下。最後,張幼儀又被上海女子銀行創辦者陳光甫和總裁嚴叔,邀請其擔任銀行副總裁,遂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在她任職期間,力挽狂瀾,平息女子銀行擠兌潮的事件,還被寫入了上海金融史。
張幼儀從德國回來後,自信、果斷、眼光獨到,勇于創新。她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唯唯諾諾,仰人鼻息的人。這樣的她,注定會成為時代的傳奇。
生活就是這樣,原本不幸的人,隻要你堅強努力,勇于拼搏,就會活出自己的精彩 。正所謂,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讀完《 一無所有,一無所懼 : 張幼儀傳》這本書,就會激發你前所未有的潛力,讓你無懼去做,自己之前從未想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對你來說,是生活的一種磨煉,更會讓你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